孩子的「吃吃喝喝」一直是寶媽們最關注的問題,但在孩子的食品上,總是問題層出不窮。
前兩天,網上公布一則消息,惠州某醫院的醫生向對普通奶粉有過敏症狀的嬰幼兒推薦固體飲料,因而被停職。
此消息一出,引起寶媽群內的熱議,讓人不由得想起兩個多月前,湖南暴出的「大頭娃娃」事件。
什麼是固體飲料?
固體飲料是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製成的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狀,供衝調或衝泡飲用的普通食品。
其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和說明書等不需要產品註冊審批,不能為特殊醫學狀況人群提供營養支持,不能標示適用人群,也不需要在醫生和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有寶媽朋友說:光停職就算了嗎?這種人應該狠狠的罰,該抓去坐牢。
可是罰款也好,坐牢也好,處罰得再嚴厲也無法挽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其實在孩子的吃飲食問題上,父母之間,父母與長輩之間,甚至是每個寶媽之間,都有很多想法和認知上的差異。
比如老一輩覺得「米湯好比參湯」,給孩子喝米湯有營養還易消化。
但其實米湯就是一般的碳水化合物,幾乎不含蛋白質,熱量低。除了佔了寶寶胃裡的空間,導致喝不下多少奶,吃不了多少其他輔食,一點用處都沒有。用米湯代替奶或其他輔食給寶寶吃,還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還有的家長喜歡喝飲料,可樂、果汁、奶茶等每天一杯。孩子看到大人喝時,肯定會嘴饞,有些家長就會給孩子喝一點,甚至直接點一杯給孩子。阿布笛就在路上看到過很多幾歲的小孩捧著一杯奶茶喝得眉開眼笑的。
電視上的飲品廣告請一些低齡模特做代言的也非常多。這就給一些家長造成了一個印象:這個東西小孩吃也是沒問題的。
有問題!
去年,美國四大權威健康組織:營養和飲食學院(AND)、美國兒科牙醫學會(AAPD)、美國兒科學會(AAP)和美國心臟協會(AHA),制定了一份《幼兒期健康飲料共識指南》,明確指出:針對0-5歲嬰幼兒,最適合他們的「飲料」只有4 種,分別是母乳、水、配方奶、原味巴氏殺菌奶。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0-6個月的寶寶儘量做到純母乳餵養,並且最好是一直餵到孩子2歲後。
孩子6個月左右,需要給孩子逐步添加輔食,輔食應按「澱粉(穀物)—蔬菜—水果—肉類」的順序來添加。
如果母乳不能餵到孩子2歲的,需選擇適合寶寶的配方奶、全脂牛奶,再配合輔食一起。
0-6個月內的寶寶,不論喝的是母乳還是配方奶,其中都含有足夠的水分,不用再另外給孩子補充水了。
而且寶寶胃容易小,喝多了水勢必會導致喝不下奶,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還可能會腎臟造成負擔。
媽媽無法母乳餵養的情況下,配方奶是第二選擇。
符合標準的配方奶粉營養成分與母乳相差不大,選擇適合寶寶的就可以了。
但要購買配方奶粉時,一定不要聽某些商家的忽悠,買那些所謂「特殊成分」、「特殊功效」的奶粉。
像前文提到的「固體飲料」,以及湖南大頭娃娃事件中的「特醫奶粉」,都不要輕易給孩子喝。
巴氏殺菌奶其實就是使用巴氏滅菌法殺菌消毒後的牛奶,是在1862年,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一種能殺滅牛奶裡的病菌,但又不影響牛奶口感的消毒方法。
一般殺菌法殺菌後的牛奶可以保存21天以上,而使用巴氏殺菌法的牛奶只能保存3-10天。
寶媽們去超市買鮮牛奶時,選擇包裝上標註「巴氏殺菌」等字樣就可以了。
而且根據《指南》,1歲的孩子就可以喝巴氏殺菌奶了,12-24個月大的嬰幼兒飲用全脂牛奶,2歲以後逐漸過渡為脫脂或低脂(1%)奶。
除了以上4種可以給孩子喝的飲料,果汁也可以適當的孩子喝一點:
阿布笛建議:
市面上銷售的100%純果汁需謹慎購買,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家裡自製果汁。
而且100%純果汁的膳食纖維含量比新鮮水果低,喝多了對身體並無益處。
超市貨架上飲料的種類多種多樣,帶著孩子路過這個區域時,孩子總會鬧著要買X哈哈等喝。而且,大部分家長也會滿足孩子的這個要求。
但在《指南》中有指出:所有5歲及以下的兒童都應避免飲用植物奶/非乳飲料, 調味奶,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糖飲料和低熱量甜味飲料。
植物奶/非乳飲料
市面上的椰奶、核桃奶、燕麥奶、豆奶等等,越來越受到歡迎。
但你們以為名字中有個「奶「字就可以代替牛奶給孩子喝嗎?
許多植物奶中都添加了糖,其營養成分與牛奶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奶的含鈣量差距也很大,0-12個月的孩子不建議喝。
1歲以上,除非是孩子出現牛奶蛋白過敏或乳糖不耐受,或需要特殊飲食,才可以用植物奶替代,但也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飲用。
調味奶
即超市裡賣的酸奶、X仔牛奶、香蕉牛奶、草莓牛奶、巧克力牛奶,包括這兩年重新火起來的「童年記憶某D鈣奶「等等。
這類產品的本質就是飲料,而且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還會添加很多糖、香精等物質,對孩子的健康並沒有好處。
含咖啡因的飲料
咖啡、茶、能量飲料、某些汽水,它們中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0-5歲的孩子都不建議給他們喝。
而去年深圳有機構對國內幾大網紅奶茶店的產品進行了調查,發現奶茶的咖啡因含量普遍都很高,甚至某品牌的一杯黑糖波霸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當於7瓶紅牛,3.5杯美式。
平常總在凌晨1點發朋友圈「晚上喝了一杯冰美式,失眠中…「的朋友們,你手中的奶茶還是不要給孩子喝了。
含糖、甜味劑的飲料
不管是果汁飲料、汽水、蘇打水還是什麼,只要配料表中有糖的,基本都屬於這一類。
兒科專家表示,孩子每天可以從他的食物中獲取到足夠的天然糖份,是不需要額外再補充的。
攝入糖分過多的危害,寶媽們隨便一數都是一堆:蛀牙、長胖、糖尿病等等。
家長們也不要總想著「一小口」沒事的,美國兒科學會的Natalie Muth博士表示: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只有9個月時)就會習慣他們喜歡的口味,這些偏好可以持續到童年和成年期。
作為家長,我們就需要幫孩子把好關,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從小養成。
更加不要輕信商家宣傳,相信「寶寶喝了這個會更聰明」的這種鬼話,交了智商稅不說,傷害到孩子的健康後悔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