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提醒:回鄉買房 樓價相對便宜風險卻不小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廣州新客家人回鄉買房

  在《家天下》推出徵集「回鄉買房」故事後,編輯部收到了許多新客家人的諮詢郵件。這些讀者均為手頭有一筆閒錢,因限購令限制又難以在廣州買房的中產人士。與其在廣州看著錢貶值,不如回家鄉買套房,既可以讓父母在較舒適方便的房子頤養天年,也方便自己回家時居住。再加上中國各城市圈以及各主要大城市之間正在進入「輕軌時代」或「高鐵時代」,原先得坐一晚火車的距離,現在只需三四小時就可到達,交通的便利也為人們回鄉買房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不過,相對於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二、三線城市本身的特徵決定了當地樓市未必能有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當地樓市的承接力也不會太強。而且,在大型開發商紛紛轉戰二、三城市的情況下,地價也存在「虛高」的可能。再加上全國各地投資客的熱錢早已湧入這些城市,很多新建的大型小區及至交樓一兩年後仍是「黑燈樓」,空置率非常高。

  如果投資性購房行為在更多二、三線城市出現,不排除會有更多的城市推出新的限購政策打擊投機行為。因此,儘管二、三線城市看起來樓價十分誘人,但在缺乏充足承託力的前提下,這些相對邊緣的二、三線城市反而有可能成為樓市泡沫中最先破碎的部分。

  我們建議,到二、三線城市購房要切忌盲目,如果不是因為切實的購買需求,而僅僅是為了在短短幾年內的投資升值,這些城市的房產並不是很好的選擇,分分鐘會導致資金被套牢。購房者需記住「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不熟不做。投資前做好周密的分析,切忌道聽途說或憑感覺行事。

  進軍二線城市 小心存在價值陷阱

  如今,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建築市場。對房地產投資者而言,應該進軍二線城市,對吧?不,瑞信(Credit Suisse)表示,這是一個價值陷阱。其中的邏輯推理相當簡單明了。二線城市的住宅建設正在導致住宅存量供應過剩和地價泡沫——這兩個現象都對開發商的利潤率造成了下行壓力。而這還是在貨幣政策收緊和多個城市遏制房地產投機措施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情況下發生的。

  現有的證據相當令人信服。有關供應過剩這一點,瑞信統計了住宅存量,然後除以需求,由此算出過去三年裡建成的住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售完。在深圳,住宅儲備只需一年便能售完,但在東北的大連,這個數字是7.5年,而武漢則需多達8年。

  關於地價泡沫的計算也很簡單——相比於房價,地價的上漲速度有多快?在一些城市,差距相當明顯。2010年武漢房價漲幅不到10%,但地價上漲了約30%,似乎開發商付出過高的成本,推動部分城市的利潤率成為負數。瑞信總結了投資者應該避開的十大二線城市:武漢、瀋陽、濟南、長春、太原、合肥、長沙、海口、重慶、天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

  回鄉買房檔案

  新客家人:俞先生

  回鄉置業小算盤:汕頭人俞先生已在廣州打拼了20多年,現為廣州某大型國企的高管。由於在廣州已有兩套房無法再買第三套,加上交通越來越便利,他琢磨著回家鄉買套房作為全家回汕頭度假之用。

  購房目標和預算:在汕頭市中心買套40萬~60萬元的兩房單位,周圍交通便利配套成熟,最好是附近要有豐富的美食餐館。

  回汕頭

  潮汕人戀家鄉嘆美食 建議潮汕發展商來廣州推廣

  汕頭盤空置高只宜長線保值

  生長在汕頭,工作在廣州的「新客家人」數量相當龐大。當廣州樓價已突破1.2萬元/m2的時候,汕頭平均樓價還不到5000元/m2,難怪不少在廣州工作多年的汕頭人起了回鄉買房的念頭。

  打算:既為度假也為投資

  俞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母和兩個哥哥還在汕頭,原先自己每年都會回去兩三次,隨著父母年齡漸長,他想多點時間回去陪父母共享天倫之樂。另外一方面,迷戀汕頭美食海鮮的俞先生也感慨:在廣州吃的潮菜不夠正宗,「聽說正在建設的深廈高鐵會在汕頭設站,以後從廣州到汕頭估計只需2小時左右。如果高鐵建好,我當然樂意每個月都回去一趟和父母親戚一起大快朵頤啦。」

  俞先生認為,「其實在廣深工作的40多歲的汕頭人,現在基本上都過上了小康的中產生活,在家鄉樓價與廣深差異明顯的情況下,在家鄉購房既是一種長線投資保值的需要,也是情感上的需求。我建議汕頭、潮州等城市的發展商,也應該大力在廣州、深圳針對家鄉客進行推廣,說不定會得到大量意外的客源呢。」

  提醒:交易環節仍有不規範

  從汕頭統計信息網發布的《2010年汕頭房地產發展形勢回顧》看,2010年汕頭市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增幅為18.3%,比GDP增長速度13.7%高出4.6個百分點;比2010年汕頭市中心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11.2%高出7.1個百分點,房價收入比繼續拉大。

  記者了解到,由於近年來投資性購房增加,汕頭新建小區的空置率相當高,大多數二手房都是從未裝修過的毛坯房,如果買房僅僅是為了投資,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短期來看會有風險。另外,汕頭房地產市場仍有不規範的地方,在一些項目中,第一手買家可以在支付定金後轉給其餘買家進行更名,開發商和第一手買家都會收取一定費用,短炒空間基本在這個環節已被蠶食。

  不過,隨著高鐵的建設,長期來看不僅會對旅遊業有所拉動,也會吸引更多在珠三角其他城市工作的汕頭人回鄉買房度假或幫父母改善居住環境。因此,在汕頭買房雖然未必會有大的獲利空間,但保值應該沒問題。

  推薦:往東區買房前景好

  汕頭便宜的房子4000元/m2左右,貴的也有過萬元/m2的,因為當地人喜歡自己裝修房子,因此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毛坯價。汕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是向東,東部地區是新建住宅的主要集中地,特別是星湖公園附近,比較好的項目樓價已在8000元/m2以上。長線看來,在東區購房還是投資保值的較好選擇。 文/圖:記者 陳白帆

  汕頭購房政策——

  購房不「限外」

  外地人需一次性付款

  根據《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汕頭僅排名第77位,均價4330元/m2。而廣州則排名第8,均價為12560元/m2。儘管不少汕頭本地人認為這兩年汕頭樓價已經漲得很厲害,但從全國範圍看,汕頭仍不屬於樓價上漲過高過快的區域,因此並沒有傳出將「限購限外」的消息。不過,房貸政策則是「限外」的,如需了解具體銀行的貸款情況,最好還是到樓盤現場找銷售人員或者當地銀行諮詢清楚再出手。

  俞先生的購房目標是在汕頭市中心買套40萬~60萬元的兩房單位,周圍交通便利配套成熟。汕頭大型房地產中介公司恆豐房產有關負責人杜先生介紹,目前外地戶口的人在汕頭買房如果沒有一年以上社保及納稅證明,只能選擇一次性付款。(記者 陳白帆)

相關焦點

  • 又到回鄉置業季 要不要買房?懂行人:別傻
    時間過得好快,一眨眼就快要過完2019年了,2019年過了,那麼年關就近了,而每逢年關返鄉過年,回鄉置業以及回家就業這樣的問題總是要爭上幾爭,而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哪怕逃離一線,回家就業,該購房的,還始終是要買房的,但是,回鄉置業,這個特殊的買房操作,到底傻還是不傻?
  • 回鄉過年等於回鄉置產?返鄉置業意向人群佔比下降
    除了自己攢的,小溫分別向雙方的親戚朋友借了錢,並準備春節後早點回北京開工還債。兩口子還商量著,要不要再換個租金更便宜的房子和老鄉一起合租:「一個月能省300塊,省點兒是點兒!」數據:90後已成返鄉置業主力在這座城市中,還有很多和小溫一樣想法的人。
  • 「返鄉置業」成熱潮 內行人說別輕易回鄉買房 你過年回家買不買?
    樓市觀點說:為什麼我勸你別輕易回老家買房?你沒窮過,你不懂家鄉買房,是無數漂泊遊子一直安放在心中而默默為之努力的目標。春節將近,許多奮鬥多年的漂泊者攢到了一套家鄉的房錢。他們把榮歸故裡刻在滿是鄉愁的心間,懷著最最激動的心情準備返鄉置業。
  • 珠海樓價十年入圍全國TOP20,憑的是什麼?
    從全國來看,南方城市在這10年裡異軍突起,盤踞榜首;與此相對,北方只有不到兩成的城市榜上有名。大家似乎都已經有了一個新的概念——買房,就得到南方去!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如火如荼,作為南方投資的頭排地域,灣區內各個城市樓價都有了不少的漲幅。
  • 借名買房、二手房跳單、買小產權房……買房路上的這些坑,怎麼避
    問題二:購買小產權房諮詢案例:小產權房比較便宜,本人想入手,求告知有什麼風險?律師分析:相對於價格居高不下的商品房,很多人想到購買小產權房,畢竟小產權房有它的優勢——便宜,它比一般的商品房要便宜一半甚至更多,用不到三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一套房屋,這會讓很多人心動,但購買小產權房是有風險的。比如法律上的風險、政策上的風險、交易中的風險等等。
  • 為什麼選擇年底買房?只是因為便宜?
    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就要跨入2021,你有沒有年底買房的打算呢?好多人都選擇在年底買房,那麼年底買房有什麼說法嗎?便宜?還是便宜?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年底買房的優勢。1、從購房者自身角度來看,年底買房,競爭壓力最小!年底是傳統的樓市淡季。可能是因為氣溫低、天氣冷,大家都不願意出門吹冷風看房。
  • 港澳樓價雙雙「跳水」 橫琴已少見澳門購房客
    持貨業主尚無負資產憂慮  陳永傑認為,香港目前持貨的業主還沒有負資產的憂慮,對比兩三年前的樓價,香港房屋已累積可觀升幅,「細價樓」已升1.5倍,最差都升了60%~70%,即使如預期般回調25%,業主依然是賺大錢,因此他們不急著拋售房屋。
  • 多數國家無法買房拿永居權 買樓移民或成冤大頭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非傳統移民國多是深陷歐債危機之後才推出置業移民政策,企圖借買房者之手挽救國內經濟。買房移民者不能在當地打工,部分國家甚至不提供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而且,「隔山買牛」購置外國的房產,很可能淪為當地發展商的「水魚」,買到高出市場價格兩三成的貴价房,還不一定能成功移民。
  • 置業顧問良心建議:買房牢記7字「真言」,買邊、買中、不買三
    現在大家購房的思想觀念也已經發生了轉變,買房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居住,但是也不想自己買的房子未來會便宜,也希望房子在居住非常舒適的同時能夠升值,實現財富的增長。所以,在現如今的樓市環境下,買房時到底該買什麼房子就成為了一個技術活了。筆者認識很多的房產從業者,置業顧問們針對現如今選房的問題總結了買房「7字真言」:買中、買邊、不買三。
  • 在義大利買房可投資移民 業主每年要繳不動產稅
    在義大利,房產是永久產權,可以代代傳承,而且出售相對比較容易,尤其是那些質量好、地段好的房產。  「人民幣升值對於投資是有利的,現在可以用相同的錢買到比去年11月份時面積大一半以上的房產。」克萊利奇談道。目前投資義大利房產的額度低,只需100多萬元人民幣,並且置業後辦理移民時間只需要4~5個月的時間。
  • 仲量聯行:首季中小型住宅樓價跌3%抗跌力勝商廈
    仲量聯行發表《住宅銷售報告》顯示,今年首季甲級寫字樓及核心區街鋪價格分別按年下跌14%及35%,而同期中小型住宅樓價僅下跌3%,反映出交投雖下跌,但樓價仍具抗跌力。報告指出,OMA bythe sea為實施限聚令後首個推出的新盤,首批推出的268個單位,首日已售出約80%,顯示市場累積一定置業需求,一手住宅市場成交暢旺亦對樓價有支持。
  • 新手買房必讀的18個常識 內行人買房的5句口訣
    買房是一件大事,所以購房新手應該多了解一些買房時需要了解的知識,就能夠在買房過程中更加順利一些。那麼,買房需要知道的常識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買房須知的18個常識、樓層為什麼買單不買雙、內行人買房的「5句口訣」,以供大家參考。
  • 借名買房糾紛絕大多數為親友,法官提醒:借名買房風險自擔
    審判實踐中還發現,部分當事人試圖通過虛構借名買房,達到轉移房產以逃避債務或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侵害配偶等財產共有人權益等目的,引發虛假訴訟風險。法官提醒:借名買房 風險自擔北京二中院法官提醒各位買房者,應增強守法意識
  • 約7成人打算「返鄉置業」,三四線樓市翻身有望?內行人給出答案
    不過,近期的勢態似乎有些轉變,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前往遠離家鄉的地方發展。據《2019-2020年返鄉置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有68.6%的受訪者傾向於選擇回鄉置業(包含家鄉城市及家鄉所在的省會城市)。而想在工作城市(非家鄉城市及家鄉省會城市)置業的人群佔比為29.8%。
  • 買房時應該問哪些問題?又要注意哪些問題
    買房時與置業顧問打交道一定要揚長避短,因為他們基本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你所問的問題,基本都能對答如流。因此您在與置業顧問交流時務必小心謹慎,以下我們列出的問題您務必要求銷售員給予明確答覆,並且還要注意買房時的注意事項。
  • 海外置業需警惕四種陷阱 買房不等於入籍
    原標題:海外置業需警惕四種陷阱 買房不等於入籍   據美國《僑報》報導,不少移民大國都有調整移民政策的習慣,加上一些購房者對於當地房地產市場的不了解,很多海外購房者都會陷入困境。   困境一:購房後物業管理混亂   據報導,紐約華人李女士8月5日前往福建同鄉會求助,稱其買下的高級公寓(Condo)帳目混亂、管理不清。   李女士表示,她在2011年買下位於法拉盛的一公寓,但是搬進去公寓後,公寓的黃姓管理員根本不負責任,拒絕對住客出示樓宇帳目,還隨意上漲管理費。
  • 在買房過程中,怎麼降低購房風險呢?
    在買房過程中,怎麼降低購房風險呢?那麼問題來了,在買房過程中,怎麼降低購房風險呢?對此,小編要說的是,房產糾紛維權難,以下這5招保你安全購房!第3招、挑一個好中介一些不負責任的中介在見到賣家後,完全不去核實對方的身份,即便對方拿著假房產證,房產中介也熟視無睹,只管繼續進行 交易,從而讓購房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所以,大家在買房時,一定要找一個靠譜的好中介,千萬別因為貪圖便宜,找了那些黑心中介。
  • 在濟南投資買房?你自己都不喜歡的房子,買來又賣給誰?
    你自己喜歡的房子未來才會相對更好出手,而不是抱有自己不住,就可以挑選一些看著便宜,但是實際居住舒適度、便利性比較差的房子去購買。 買房保值、投資,註定是要變現的,接盤人誰也不是傻子。 那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 香港樓價上漲:公屋頻頻破頂 居屋可達15萬港元每平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下同)關口。
  • 別總想著去歐美置業,馬來西亞也是一塊投資熱土!
    海外置業是近兩年非常火熱的一個話題,針對中國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多地限購政策出臺的強烈衝擊,出於風險對衝的考量,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進行海外置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