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所謂關懷會害了孩子;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女性和兒童,是比較容易被性侵的弱勢群體。(我說的是相對情況,當然男性也會有)
因為就體型以及反抗程度來說,女性很多時候相比較都會呈現一種弱勢,這不是心理上,更多的是生理上的弱勢,面對強迫很難憑藉意志來逃脫侵害。
而兒童除了反抗能力弱之外,更有一種最讓人揪心——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侵犯了。
所以很多時候,早期初步的性教育知識,很重要!
近日,有一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則短視頻。
上邊截圖的幾句話,引發了網友們的探討和爭議。
「玩女兒回家和我說了,她們班主任在學校給他們講懷孕的過程」
「 老師,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她才9歲,能聽這些的年紀麼?」
「一個班級,除了女生還有男生,不知道要避開男生嗎」
根據後續的回應來看,應該是這名班主任借著班裡有老師懷孕的契機,然後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這位老師表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
在對於兒童性侵,這一塊,我最信奉的一句話就是:「你覺得性教育早,性侵犯不覺得孩子小」
針對於這種現象,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①想歪的是成年人,而非孩子
「性」這個詞很神秘,但是卻又時刻存在,讓人無法忽略。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的詞語往往會顯得很不堪,也會和很多不好的事情掛鈎。
但其實人類的繁衍不都是來源於此麼?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是什麼都不懂的,關於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就算是印在腦子裡,他們也只能當作是一種自我保護,而前期的知識汲取。
就好像成年人的那種行為動作,很多時候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說因為教授這樣的知識,就能夠誘發孩子的一些罪惡思想萌芽。
要麼是教材選取的問題,要麼是老師的教育方式問題,或者說是你們家長在家庭裡邊的行為影響。
很少情況下是孩子自身有過萌芽。(性在成年人當中有色彩,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只是一場知識)
一般老師選擇教授這樣的知識,那麼就會有自己的考量,而且教材方面國外都已經比較成熟,動畫的形式講解,也十分有趣。
所以很多時候,我認為是家長自己想多了,想歪了,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了孩子們單純的內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上生物課講到男女生理構造的時候,生物老師所說的一番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這個年代和以前不一樣了,老師上學那會兒,這堂課都得分開上,男的出去然後女生上,或者是女生出去,男生上」
②壓抑的懵懂,不如正確的疏導
荷爾蒙是孩子體內正常的存在,一旦到了年齡就會進行釋放,如果你一直壓制著這種懵懂,而沒有告訴他正確的導向和方式,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和一個親戚家的小朋友玩,當時要過馬路,我就牽了一下她的手。
後來她就和她媽媽說她可能要懷孕了,因為哥哥(我)牽了她的手。
這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他們對於這些基本的概念沒有了解,認為牽手機會懷孕,那麼做出其他舉動的時候,又有什麼特殊的意味,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前一段時間,我在說直播亂象的時候,就曾經提到過有一陣網絡上特別流行那種未婚懷孕的少女媽媽們,甚至還挑戰誰的懷孕年齡低。
這是一種不好的網絡現象,但同時折射出的不就是孩子性教育方面的缺失麼?
可能是雙方自願的,但是作為一個孩子沒有明確懷孕是件什麼樣的事情,以及以後要承擔的責任和後果好是什麼,是否能夠擔得起生活重擔,而孩子的爸爸更深層次的性格又是什麼,這些相信沒有考慮過,或者說沒有人教過他們。
如果有,斷然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給予一個正確的觀念導向很重要,與其等待壓抑的爆發,不如正確的疏導,讓他們明白必要的知識,對於女性來說是保護,對於男性來說是約束!
③人心的浮動,曝光的犯罪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保證了基本的飽暖之後,犯罪的心思就開始萌芽。
就是所謂的吃飽了撐的,想要滿足一下自己的膨脹欲望。
而小孩子無疑就變成了首選對象,那些被教育的很乖巧的孩子,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無疑是最險惡的,因為她並不知道,自己的乖巧, 會變成壞人(性侵犯)眼中可以犯罪的特質。
對於性侵幼童這樣的事情,其實應該早有發生,只不過當時的信息傳遞並未普及,很多都隨著時間而被掩蓋,只是給受害者留下了一生都難以釋懷的傷痛。
信息渠道的多面獲取,也讓一些小孩子接觸到了相關的話題,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進行迴避,而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思考。
最後延伸的後果就會有大批的受害者不敢舉證報警,甚至父母都會覺得這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最後
很多東西不用非等著老師教,因為說到底就算是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但畢竟也不是自己的孩子。
對於預防性犯罪,以及樹立正確的性教育觀念,是家長們在以後育娃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