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想靠順其自然?別天真了!兩個育兒誤區要避開

2020-08-27 驚喜媽咪在成長

帶小驚喜在小區裡遛彎時候,結識一個比驚喜大四個月的寶寶,一直由媽媽帶著。一年後再見他,全程坐在推車裡,目光無神,時不時吃著媽媽遞過來的辣條(對!是辣條!我見過這個寶寶在九個多月的時候就吃媽媽在便利店買的火腿腸)。在互動中呈現出來的狀態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像一歲半孩子的樣子,很像不到1歲寶寶的狀態,甚至更低齡一些。而他的爸爸在旁邊自顧自地抽菸,媽媽在玩手機。

回想驚喜1歲左右我還在忙著做各種鍛鍊咀嚼能力的輔食,陪他做手指精細化動作遊戲,讓他到處爬,每天讀繪本互動。而那個寶寶的飲食還停留在每天只吃奶粉迷糊粥的階段,孩子鬧情緒了就是靠零食。

我便好奇他們平時是怎麼帶娃的?寶媽解釋到,自己全職帶娃,白天讓他在家看電視,晚上就帶著孩子到外面到處逛,孩子困了就抱著睡,餓了就衝奶粉,在家也很少互動遊戲更不要說讀繪本。按她的話講「孩子小,順其自然的長就行了。」

錯愕,原來有很多寶媽對育兒是這樣的認知。

是,孩子順其自然的長,終究會自己吃飯、自己走路。但是,未必是符合正常發育指標的(包含社會情感/認知/語言/運動發育4部分)。所以,一個孩子健康的成長絕不只是靠「順其自然」就夠的,還需要養育者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提供適宜的「養分」以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都說養孩子和養植物差不多,一個沒有任何幹預的植物和一個及時提供養分施肥除草的植物,其生長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0~3歲的這三年,需要家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供給孩子大量的、豐富的感官刺激,促進孩子大腦的神經元連結。人的神經元連結類似城市的公路:越錯綜複雜,這個城市越繁華,農村就一兩條公路,自然落後。大腦同理。

而另一個極端的家長是「過度幹預」了,表現症狀就是特別愛比較、易焦慮:看到別人家會英語,也要給孩子上早教,上興趣班,不能落後於人!各種拔苗助長,「營養」 過剩。

那麼家長怎樣能提供給孩子恰到好處的引導?在此科普一個兒童心理學的知識「 最近發展區」,指「兒童現有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和「通過成人的幫助而能達到的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區域。作為養育者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就是我們要協助和引導的地方不引導就會遲緩,引導超前了又會打擊孩子積極性。當然,打壓、控制、摧殘孩子的發展不如順其自然不幹預,但不幹預又不如及時的給予滿足與協助。

所以,「看見」 孩子,遵從孩子的發展規律,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匹配的支持,剩下的,才是順其自然,靜待花開。

我是 ,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相關焦點

  • 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對於小月齡的寶寶,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新手媽媽的育兒方式也有可能會出現錯誤。我列出了以下這些容易出現的誤區,新手父母提早學習,可以更好地照顧寶寶,輕鬆育兒。
  • 育兒道路上的這6個常見誤區,新手父母一定要注意避開
    備孕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各種科學的育兒知識,避免寶寶出生之後陷入一些誤區,對寶寶的成長不利。小希對於育兒方面的誤區總結得很到位,比如:不枕枕頭、不把尿、不搖晃哄睡、不摶熱、不用學步車等。如數家珍的育兒知識讓我這個過來人都很是佩服!
  • 人活著,別想太多,順其自然就好
    看不開,放不下,想太多,折磨的只是自己,何必呢?人生難得是糊塗,別想太多,別計較太多。事,想開了最好,想不開就放下。不要太執著一些無法挽回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別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心寬才會快樂,學會放過自己,別去瞎想。很多時候,簡單就是快樂,也是幸福。別想太多,出去走走,太多的憂慮會讓人很累,那麼何不放下?
  • 別再坑娃了!秋天育兒的4個誤區,寶媽應該要知道
    寶媽群裡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育兒攻略」,因為她們每天都在思考著、探討著怎麼保護脆弱的寶寶,但是這些看起來靠譜的方法可能是你不知道的誤區,還可能在無形中坑了寶寶。秋天氣溫變化大,今天為大家分享幾個秋季育兒的誤區,順便提醒各位寶媽謹慎避開雷區別坑娃!
  • 李波育兒說:嬰兒母乳餵養的關鍵要點以及母乳餵養常見誤區
    六、母乳餵養的12個誤區  我們也來一起了解下母乳餵養的12個誤區~~  誤區一:初乳要擠掉  有些人覺得初乳顏色偏黃,也比較粘稠,看上去髒髒的,所以就直接擠掉。實際的話,「初乳賽黃金」,寶寶食用初乳能獲取更全面的營養,也有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力,適合新生兒消化吸收。
  • 想要寶寶不生病,這10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
    導讀:想要寶寶不生病,這10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寶寶不生病,這10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注意避開這幾個誤區!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難免會踩坑,特別是新手寶爸寶媽。那麼,對於寶寶喝奶的這些誤區我們需要了解並且幫助寶寶改正,以免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第一:寶寶咬奶嘴玩無所謂!可能很多媽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平時喝奶的時候不是真正地喝奶,寶寶只是咬著奶瓶在玩,這個時候我們是不能任由寶寶咬著奶嘴玩哦,一定要及時把奶瓶拿出來。
  • 李波育兒說:寶寶常見疾病護理及養育誤區,正確育兒陪伴健康成長
    李波育兒說:寶寶常見疾病護理及養育誤區,正確育兒陪伴健康成長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尤其是媽媽的積極參與,但不少媽媽在育兒上還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下面總結了10大常見的誤區,希望能幫助媽媽們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 寶媽應該要知道,秋天育兒的4個誤區
    寶媽群裡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育兒攻略」,因為她們每天都在思考著、探討著怎麼保護脆弱的寶寶,但是這些看起來靠譜的方法可能是你不知道的誤區,還可能在無形中坑了寶寶。秋天氣溫變化大,今天為大家分享幾個秋季育兒的誤區,順便提醒各位寶媽謹慎避開雷區別坑娃!
  • 新手爸媽看過來,避開4個「坑」育兒變得不再難
    「大坑」,那就等於育兒成功了一半。對了,如果你發現自己擠出奶顏色不純正,故而不敢給小寶寶喂,那可就是你的錯了,當然,這也是絕大多數的人的誤區,千萬別被顏色蒙蔽了雙眼。趕緊抓住這初乳的營養價值,快讓寶寶儘可能的多享受一點。
  • 「積極備孕」還是「順其自然」?想要寶寶的「準媽媽」看過來
    先來看這樣兩個故事:一個孩子剛出世就被確診為白化病。白化病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我們詢問得知,夫妻兩人孕前都沒有進行合理的檢查。以上兩個故事其實說明備孕還是觀念上的問題。拋開感性的認識,備孕的目的不只是提高懷孕機率,更多的還有減少先天疾病、減少自然流產率的發生。
  • 半生已過,順其自然
    意思是,人們必須順應自然,合理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可以盡享天年。不勉強,順其自然,有節有度,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享年97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談及養生之道,就直言有「三不主義」:不挑食,不過度運動,不嘀咕。
  • 育兒路上"陷阱"多,這五個育兒誤區你知道嗎?新手爸媽媽須知
    還有應付各種各樣的育兒"天坑",這無疑給新手父母們增加難題。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的深"坑",這五個育兒誤區,新手父母們,快來看看你們中招了嗎?但生長發育到6歲左右之後,會向成人靠攏,自然筆直,不用強行綁直寶寶的腿。
  • 《三十而已》教育觀:"順其自然"談何容易
    我們從劇中可以發現,丈夫許幻山雖然表態兒子的教育問題由顧佳全權決定,但心裡卻不太認同顧佳的做法,覺得沒必要大費周章,他的教育觀更傾向於順其自然。如果可以,誰不想順其自然,可現實讓我們不得不強求。我的孩子讀小學還得再等幾年,好友的經歷讓我感覺自己的孩子好像馬上也要幼升小了
  • 打破育兒認知誤區,給孩子不焦慮的愛
    而這日復一日的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那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掌握育兒的尺度,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我們不再焦慮呢?最近這段時間,我開始惡補育兒知識,看了一本書《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從我們平時的育兒誤區出發,告訴我們該如何打破育兒誤區,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給孩子正確的愛。
  • 老人帶娃易好心辦壞事,餵養避開4誤區,別讓孩子為錯誤買單
    老人與孩子之間存在著「隔輩親」,在晚年的退休生活中,不管是出於天然血緣上的親暱,還是出於情感上的寄託,老人對於孩子總是疼愛有加,關懷備至,但是由於育兒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老人帶娃存在一些誤區,容易好心辦壞事。
  • 崔玉濤現身北京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糾正育兒誤區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北京育學園創始人兼首席健康官崔玉濤日前現身《崔玉濤育兒百科》新書分享會。分享會現場。活動方供圖據介紹,《崔玉濤育兒百科》從寫作到出版,歷時近3年。該書分為三大部分為0-6歲寶寶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包含33個專題知識、120個崔醫生特別提醒、500多個養育要點、1000多條養育知識點。現場,不少讀者提出育兒方面的問題,涉及孩子睡眠、身高、輔食餵養、過敏以及家庭養育環境等問題。分享會現場。
  • 秋季育兒要注意,這些誤區你中招沒?
    所以,每年到了秋天網絡上會出現各種各樣育兒技巧,秋天寶寶護理要注意什麼呢?誤區一: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加大奶粉用量寶寶營養攝入不足和吃不飽是每個媽媽都會擔心的問題,也是愛寶寶的表現,於是許多媽媽就會忽略奶罐上的標量,加大寶寶的奶粉用量,但是奶粉濃度偏高會造成寶寶營養過盛,消化、吸收不良甚至導致體內積食上火,甚至影響發育。
  • 3個育兒「假聖經」 別被帶錯了
    要養育一個健康又機敏的寶寶,你先要成為一個精明又專業的「育嬰師」! 網絡文化的盛行,正好給媽媽們開闢了一個快速學習育兒知識的「大課堂」,如朋友圈分享、專家直播、微博問答……都能夠助你及時便利地獲取育兒指導。
  • 3個育兒「假聖經」別被帶錯了
    要養育一個健康又機敏的寶寶,你先要成為一個精明又專業的「育嬰師」!  網絡文化的盛行,正好給媽媽們開闢了一個快速學習育兒知識的「大課堂」,如朋友圈分享、專家直播、微博問答……都能夠助你及時便利地獲取育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