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
「照見五蘊皆空」。當觀自在菩薩行持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用般若智光照見五蘊悉皆空幻,無有實際。「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佛法中的「色法」,指物質現象。「蘊」是聚集之義,因緣和合是就會聚集起某種暫時的現象。五蘊中的「色蘊」特指與「心」相對的「色身」的聚集。
「色」,是一種總合的說法,如果分開來說,就是四大:地、水、火、風。我們身體比較堅固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等,屬於「地大」。我們身體裡邊的水份,如血液、唾液、胃液、膽汁、其它體液,以及眼淚、尿等,當然也包括肌肉、臟器等裡面所含的水份,都屬於「水大」。
我們身體的能量、熱量屬於「火大」。大家知道,人要是死了,身體就冷了,因為「火大」散掉了。「風大」不僅指呼吸,體內氣血等的運行和肢體的一切運動都是風大的功能作用。
「四大」,實際上就是構成人體的物質的四種不同狀態。四大不是四種各自獨立的法,而是相互含攝,可以相互轉化的法。四大和合聚集起的暫時現象,就叫「色」或「色蘊」。
《心經》裡的這個色,既不是顏色的意思,也不是色情的意思,而是色身的意思,指我們的肉體。這裡還有一點要清楚的,就是有能造、所造兩種四大。能造的四大,叫大種性自性,或叫四大種,乃真心中所含藏之造色功能;所造的四大,叫四大所造色,即五根、六塵十一種色法。能造的四大是因,是種子;所造的四大是果,是現行。
「受、想、行、識」則是分開的說法。如果把它合起來說,就是「心」。所以,色蘊指身體,其它四蘊指精神。五蘊合起來,就指我們的身體和精神。也就是說,《心經》在講我們自己的事情,講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身心兩個方面。
「照見五蘊皆空」是說,如果我們破了迷,開了悟,有了智慧,學會用大乘般若智慧進行細緻入微的如實觀照,那麼我們就也能像觀音菩薩一樣真確地照見我們的身心虛幻不實。
這裡的「空」,並不是說五蘊不存在,而是說它雖然存在,卻變幻不定,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終必消失。人們往往誤解大乘佛法說的「空」,認為「空」就是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那不是佛教的觀點,正是佛教毫不留情批判的「斷滅論」或「惡取空」。
佛教的觀點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緣和合,有生有滅,不真實,不長存。這個肉體,從小到大,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最後呢,任憑你有億萬財產,權傾朝野,文章蓋世,神通天地,你也一定會死。它只是一種非常短暫的物質現象,當然不真實。精神呢,我們觀察自己的念頭,剎那、剎那,生、住、異、滅,所以,也是不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