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虎仔愛讀史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四大皆空」之說,那麼這裡面的「四大」是指什麼呢?關於這個其實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四大皆空」是指佛教修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大圓滿、大自在的般若境界。「四大皆空」是一種修煉達到極高修為的世界觀。「空」的意思並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而是以我融入世間萬物,了悟宇廟人生。「空」不但不是無,正相反,「空」是萬有,但又無對待、無差別。以「我」之本身融合宇宙之真諦,融為一體而,隨萬物之緣。「四大」,原本是指佛教所認為的世界構成的根本元素或物態的現象。

小乘佛教認為,「地」、「水」、「火」、「風」是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地」以堅硬為性,支持萬物;「水」以潮溼為性,收攝萬物;「火」以溫暖為性,成熟萬物;「風」以流動為性,生長萬物。大乘佛教則認為,「地」、「水」、「火」、「風」雖然是物質現象的種子,但並不是世間萬物的真實面貌。四大是假非實、是幻非真。佛家以為一切「無常」,世間一切剎那變化,沒有常住不變,因緣所生的諸法也空無自性,所以以眾為我。無實無不變的自性本空是一種極高的智慧。

另一種說法是這樣的,佛教是以釋迦牟尼佛所證悟到的宇宙人生的法理宣示世間,目的是使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其中涉及到宇宙成因的根本法則,宇宙萬法的"真實原理″,即所謂"諸法實相″,即是《心經》所說的"諸法空相"。眼前一切,根本為"空″,即是說都無實性。"緣起性空″,一切法都是"因丶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本來無,畢竟空,不可得。但是此一宇宙"空性″,不要誤解為一無所有,它是一種原始狀態,是宇宙萬象的根本原理性,一切萬法卻無實性,都是生滅現象。只有宇宙本體有此永恆的"實性","不生不滅,不圬不淨,不增不減","能生萬法″。這種空性本身,就含具形成物質現象的"四大種(地丶水丶火丶風)″的特性。只要產生具備了特定的條件關係,即"因緣和合"了,它就顯示產生某種相狀。無因無緣,它就只是"地丶水丶火丶風"的空無相狀的"種性″而已。這裡須要注意,不要誤解,佛法所說的"地丶水丶火丶風",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四種物質元素。而是四大類"空性″。叫"地水火風四大種性",宇宙空性中所具備的能緣所因的"基因性″。只要不遇緣,它就不具地球的堅硬,不具大海的溼度,不具太陽的熱度,不顯氣體的流動性。

在佛法理論中的"地水火風"四大,是借名詞說理性,而不是直指我們所司空見慣的具體物質現象。是取其性相而喻理性。地水火風四大僅是物理性的一面,宇宙人生還有"精神"性的一面,所以全面概括,還有"地丶水丶火丶風丶空丶根丶識"七大的說法。

不管是幾大,四大七大八大,只要無因無緣,就不顯相,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想的說的做的,通統不會形成。緣聚則成,緣散則滅。萬法皆空,是說其無恆久存續的實性。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不論物質的精神的,一切種種現象,都不長久,都不永恆。唯有能生萬法的宇宙空性是根本是永恆。此一空性不是頑虛空,不是斷滅空,不是"空無″之空。而是"真如空性",含孕萬法,一切皆有,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含妙有,一切自如如″。"空性″,"四大種性″,是宇宙萬法的本性。

不過有的人卻認為四大皆空是這樣的,佛家講四大皆空,四大是地水火風。怎麼會空呢?明擺著在那裡嘛,即使說不長久,也不能說空是吧?其實,四大皆空,另有一個解釋,可能很多人沒想過,我就我的認知說一下,不代表是真正正確的註解,只屬於我個人領會。空,並不是沒有,只是一個形容。空的一個近義詞,可以叫佛性,也可以是《道德經》說的道。

四大地水火風,歸根結底是佛性的顯現,也是道所造化形成。《心經》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也是講這五蘊是佛性顯現,佛性就是空的,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因此,描述的話,就是空,空靈無著,但再在處處,無不是佛性,無不是空。離開了佛性,什麼都不是。道德經說的道,也是萬事萬物,若離開道,就沒有存在。因為有這個道,源源不斷的能量提供,才可以產生我們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所以,要是僅是說四大皆空,空是沒有,是不長久,這是我認為還不是很周全的解釋。那麼,當我們認為空有道理,我們能證得空,應該就是證得真如佛性啦。並不是我們證悟到空,只是知道凡事有生滅不長久這麼簡單啦。

其實這些說法都有著共性,那就是說「四大皆空」其實是一種境界,至於是真的「空」,還是「不空」,全在個人的理解。小編認為一個人既然在世界上免不了跟人打交道,那麼就很難做到看破一切,也就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了,想要追求這樣的境界,只能像那些神僧一樣放棄一切了。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難以做到吧!所以也就很難能夠有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了,而那些達到了這個境界的人也因為真正的領悟了這樣的道理,也很少會出現在人世間了,他們或許更加喜歡清心寡欲的修行吧!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1.四大皆空佛教所說的「四大」,乃是指構成世界的地水火風4種基本元素。佛教中的「四大」是從屬性上而言的,「四大」包括:堅性的地大,溼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動性的風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現於佛陀所說的《四十二章經》:「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佛教的「四大皆空」不是什麼都沒有
    弘一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自古以來,世人對於佛教就有諸多誤解,當然這些誤解也分不同情況。有些因為不懂佛教名相、義理,於是望文生義,理解不當乃至南轅北轍,卻以為這就是佛教;有些因為門戶之見(或者成見、偏見)太深,不肯虛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很難真正理解。比如「四大皆空」這個成語,確實源自佛教文化。但什麼是四大皆空(或者一切皆空)?四大皆空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且看弘一大師如何解答。
  • 四大皆空,六根清淨,講的是什麼?
    這個四大在佛教裡頭形容的是物質的這種狀態。哪四大呢?是地、水、火、風,這叫四大。它是這個物質世界裡,就是說它那個結構狀態。地是什麼?地是兼顧,承載,這稱為地大。水是什麼?流動,滋長,這叫水。火是溫度。風是什麼?是運轉。這是那個物質世界的四種元素狀態。
  • 佛教貧僧、老衲、洒家分別是什麼意思?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和尼泊爾境內,一千多年前就已傳入我國。佛教在我國的大地上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讓其一度達到最光輝的時刻,奠定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地位。我國佛教聖地眾多,其中五臺山、布達拉宮等都被尊為佛教祖庭。釋迦牟尼自創佛教以來,其門人弟子各地傳法,不斷演變出不同的分支,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自稱。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又是什麼意思?
    那麼,四大皆空是不是指的地、水、火、風都是空無的呢?其實還不是的。有關四大,在《圓覺經》中有這樣的記載:「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意思就是我們的這個身體,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組合而成的。那麼,這個身體是空的嗎?不是的。在《心經》中這樣一句話:「照見五蘊皆空。」這裡,又將人的身體比作五蘊所構成的。
  • 【佛教常識】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一般人因為不認識佛教,再加上以訛傳訛,經常對佛教的思想義理,乃至名相用語等,產生許多誤解。譬如佛教所講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誤以為酒、色、財、氣叫四大,因此戲稱那些不貪酒、色、財、氣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實「四大皆空」是佛教對世界和人生現象及本質上的說明,它所蘊含的深奧義理,以及它與我人關係的密切,實非一般僅知追逐酒、色、財、氣之徒所能理解。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佛、道、儒不同的理解,體現三教理念的衝突
    現在人們非常流行一個詞,叫佛系,大概說一個人低欲望的生活態度,而我們形容一個人看破紅塵、無欲無求,通常也會用的一個佛教的名詞,叫做四大皆空。那麼問題來了,人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呢?雖然我們很多人平時以佛系自居,也經常說自己四大皆空,但對這類詞的具體含義還是了解的比較少的。四大皆空,出自佛教的《四十二章經》,意思大概是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虛幻的。《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種世界為虛的理論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 真正的四大皆空是什麼,你知道嗎?
     提示:點擊上方"成功故裡"↑免費訂閱本刊成功導語有很多帶數字的成語我們經常使用,但是卻鮮有人知道這些成語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不孝有三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說了你可能意想不到!
    文|歷史挺靠譜「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說了你可能意想不到!佛家是千百年來一直久盛不衰的教派,他勸人向善,遠離惡果,對世俗四大皆空,世界上所有的人幾乎都對佛學都沒有憎惡感,每到一家佛廟都會心存敬意,沒有半點的褻瀆之心。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弘一大師:「四大皆空」不是啥都沒有 而是樣樣都有
    編者按:自古以來,世人對於佛教就有諸多誤解,當然這些誤解也分不同情況。有些因為不懂佛教名相、義理,於是望文生義,理解不當乃至南轅北轍,卻以為這就是佛教;有些因為門戶之見(或者成見、偏見)太深,不肯虛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很難真正理解。比如「四大皆空」這個成語,確實源自佛教文化。
  •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到底啥意思?譯成中文後,才知說的是什麼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現在也是我國比較主要的2個宗教之一,也就是佛教和道教。不過佛教並不是我國創造出來的宗教,而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如今印度已經嗎,沒有什麼人相信佛教了,但是佛教在我國卻如火如荼 地發展起來,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傳統文化——佛教在中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 【佛教常識】趙樸初: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 佛教中常說的「福田」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經常會聽到種植福田、培福、修福這一類的詞,那麼這個福田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種植福田呢?福田是佛教用語。這個「田」是表示能夠生長東西、能夠收穫東西的地方,像我們吃的糧食、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
  • 魯迅說:「人往往恨和尚,恨尼姑……從不恨憎道士」,這是什麼意思
    第一點,據歷史記載,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的,屬於外來教派。中國本地的教派是什麼呢?當然是由張道陵創建的道教。它以當時盛行的黃帝、老子信仰為基礎,以道家哲學作理論支柱。道教從創教以來,直到現在,一直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佛教常說的「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佛教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在很多個朝代都推崇佛學。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信奉佛教。而佛教之人經常說的一句口號「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作為佛教的口頭禪「南無阿彌陀佛」,更是時常在信佛,禮佛的人口中聽到,那這句話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呢?「南無」二字是表示恭敬,禮拜的意思,也是阪依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個「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的名字。「阿彌陀佛」翻譯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
  • 佛教常說的禪茶一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教禪師多數會喝茶,禪宗有「吃茶去」的公案。故此,有禪茶一味的說法。大家的看法@六點半先說茶,拋開茶複雜的品種,種植,製造,保存工藝不談。僅說如果要品茶,就是一個複雜專業的技術活,除身體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要非常敏銳外,就必須專注。專注到一定程度的品茶者就靠近止觀的止(定)了。(不了解止觀的朋友可以點擊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