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貧僧、老衲、洒家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小馬談今古

佛門中人有哪些自稱,貧僧、老衲、洒家等有何區別?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和尼泊爾境內,一千多年前就已傳入我國。佛教在我國的大地上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讓其一度達到最光輝的時刻,奠定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地位。我國佛教聖地眾多,其中五臺山、布達拉宮等都被尊為佛教祖庭。

釋迦牟尼自創佛教以來,其門人弟子各地傳法,不斷演變出不同的分支,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自稱。

在佛教自稱中,有貧僧、老衲、洒家、小僧等。那麼,這些稱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老衲

老衲指年老的僧人,亦為老僧自稱。亦有借用於道士者。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納而成,稱為納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說..侶又別稱納僧,「老衲」一調由此而來。如法海就自稱老衲。而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

貧僧

古代僧人一般沒有經濟來源,大都要去化齋求施主布施,所以他們稱自己為貧僧,表示自己清貧,也表示自己的清靜無為的思想。

另外,「貧僧」是由「貧道」演化來的。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時,立足未穩,為了紮根這片大地,他們只能入鄉隨俗。所以佛教很多思想稱謂都是借鑑本土宗教道教的。根據當時的風土人情,佛教僧人也跟著道教自稱貧道。貧道是謙虛的意思,說自己道德和智慧不足,又一個意思是將生死道漸漸減弱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警惕自己憂道不憂貧,不要只顧名聞利養,把解脫忘記了。但畢竟佛道不同,這樣稱呼很難區分,等佛教打下一定基礎後,僧人就自稱貧僧了。

《西遊記》中唐僧就自稱貧僧。

洒家

洒家,類似現代的「俺」、「咱」等,宋代含義中有粗鄙的意思。也稱「咱家」。佛教講求四大皆空,灑脫於世,無拘無束,所以一些性格粗獷的僧人喜歡自稱洒家,這也和他們灑脫的性格有關。

《水滸傳》中,魯智深就自稱洒家。

在佛教中,還有一些地位較低的小和尚就都叫自己為小僧了!

相關焦點

  • 抖音老衲衝擊港派指壓精油護體合肥推拿是什麼梗和意思出處
    抖音老衲衝擊是什麼梗,最近有一個搞笑的遊戲主播的視頻非常好玩,關燈,老衲衝擊,港派指壓,精油護體,合肥推拿。這句話就是這個主播說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抖音老衲衝擊梗及意思出處。  抖音老衲衝擊是什麼梗意思出處  老衲衝擊,在遊戲中是我們電競霍建華智勳在一次直播的時候玩LOL一個英雄夢魘的時候說出了的一個梗。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來難以置信
    洒家的讀音是sǎ jiā,就是我們的意思,是宋元時代的時候北方地區的一種方言,只是不是很正規,比較粗魯。在《水滸傳》裡面有不燒的人物自稱為洒家,頻率最多的就是魯智深了。魯智深在是陝西延安當過提轄官,因為在那裡待的時間很長,所以可能是因為受關西地區的文化影響,也習慣了那邊的方言,就自稱洒家了。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卻自稱為「洒家
  • 貧僧有話要說【十六說】我的恩怨情仇
    一個不替人設想的人,又怎麼能和芸芸眾生去相處呢?給人接受 報恩是富有人生說到「給人接受」,青年人總想他找不到職業,沒有人重用他。可是,你會想到要人家接受你,你需要有什麼條件嗎?要能讓人接受,你必須要有禮貌,你要懂得談吐,你要能負責任,你要勤勞,你要忠誠、守法。儒家的忠、孝、仁、義;佛教的慈、悲、喜、舍,你一點都不具備,又怎麼能讓人接受呢?
  • 洒家?雜家?別傻傻分不清楚!
    Hi,諸位明公安好,咱家or洒家是漫談山野雜家,在這廂給諸位見禮了。 那到底是咱家還是洒家呢?還有,「咱家」、「洒家」和「雜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下面,咱們細細的來說一下。 「咱家」讀音是zá jiā,在早期的白話文中是「我自己」的意思。
  • 【佛光快訊】「貧僧」有話三十八說(之一) 我寫作的因緣
    在事相上,有人的生命在交友酬酢裡;有人的生命在酒色財氣裡;有人的生命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裡;有人的生命在計算謀略的功名富貴裡。當然我們的生命投資在哪裡,成果就在哪裡。不敢說這幾千萬言的文字,對人間、社會、佛教有什麼貢獻,但總是我生命時間累積的成果。
  • 古時候的和尚喜歡自稱「老衲」,有什麼含義?
    和尚穿的衣服最初是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綴而成,稱為百衲衣,所以僧侶又稱為衲僧,老衲就成為了老和尚的謙稱。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衲」即補綴之意。舊時社會上的物質生活並非像今日般豐富,以衣履來說,平常百姓也僅僅是有數件而已。
  • 【貧僧有話要說.十說】我弘講的因緣 (一)
    所謂眼耳鼻舌身心,六根同修,貧僧雖然懂得這個道理,但自幼知道,自己的眼睛也不利,耳根也不靈,鼻子也不敏,其他的只有靠身口意修行,像「身做好事」,我確實做過多少苦行工作;至於「口話好話」,我也在自我修練,凡事都要留有口德。就例如《貧僧有話要說》裡,有一篇文章本來要寫「排難解紛」,只因為牽涉到一些人我是非,想來不說也罷,就免得麻煩。
  • 佛教文化:「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一般在每部佛學經典這段文字都有三藏這兩個字,其實這兩個字都是含有無盡的佛學妙義,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經」即「經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說的言教的彙編,它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是佛陀直接明了的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誨,闡述諸法實相,包括修學方法。
  • 念了幾十年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發音都錯了
    念了幾十年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發音都錯了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是現在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信眾遍布全球。佛教崇尚與人為善,不起爭端,對自身的行為多加約束,所以可以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道教發展到如今影響力逐漸減弱,反倒是佛教這個外來宗教在我國的宗教文化中佔據著主導位置,這其中有著歷朝歷代對統治者對不同宗教的扶持與打壓,也有著佛教面向大眾較為百姓化的原因。佛教文化傳入中國的時間極早,在先秦時代始皇帝的時期,華夏大地上就出現了佛教的身影,當時佛教的理念並未受到始皇帝的認可,始皇帝選擇禁止修建佛教寺廟。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佛教中小乘、中乘、大乘、一乘是什麼意思?
    一般大家都知道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說,但具體什麼意思,不一定都很明白。其實佛教不僅有小乘和大乘,還有中乘和一乘,但大家可能見到的不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看看一乘、大乘、中乘、小乘都有什麼意義。乘。
  • 魯智深自稱洒家,太監們自稱咱家,兩個詞是同義詞,與職業無關
    九紋龍史進魯智深不服,說:「洒家有甚罪犯?」太守喝罵:「幾曾見出家人自稱『洒家』?這禿驢必是關西路打家劫舍的強盜,來與史進那廝報仇,不打如何肯招。」花和尚魯智深水滸傳中魯智深經常自稱「洒家」,因為魯智深是出家人,所以有的讀者以為「洒家」是出家人自稱,其實洒家就是「俺」「我」的意思。據考證,「洒家」是宋元時代北方口語。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那麼就以此篇文章,分享三世的奧妙。三世分別對應佛教所說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但他並不是所謂的「上一世,這一世,下一世」。
  • 佛教的「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麼這個「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按照淨空法師的說法,佛教不應該算是宗教,更應該屬於哲學範疇,佛法應該是人類精神、靈魂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的哲學。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是梵語妙智慧的音譯,意思是「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是絕對的大智慧。他能把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以為的宇宙空間一切規律、法則都掌握起來,是佛菩薩神通中「宿命通 、漏盡通」最好的映射。
  • 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佛教中的不二之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文化中,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文字般若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看許多經典中看到的文字經典不一定能領會。也或者說每個人領會的可能也有不同,就比如我們常見一些大德講的不二法門,佛家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有些人就不理解,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的不二之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論大家是否信仰佛教,相信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我們到寺院禮佛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寫得有這六個大字,而且許多僧眾的嘴裡也常常念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信眾並不理解,甚至有許多人讀音都不正確,將「南無」按照習慣性的讀音來讀。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