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2020-12-12 文史怪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卻自稱為「洒家」。

這個「洒家」是什麼地方的自稱,又代表著什麼意思呢?說出來別不信根據原著中描述,魯智深出身在渭州,也就是甘肅平涼,而楊志則是「自幼流落關西。」因此,「洒家」在施耐庵的眼中,就是關西人的代表。

何謂「關西」?關指的便是函谷關,在戰國時期,函谷關以西基本為秦國領地,以此劃分關西秦國和關東六國,因此關西指的也就是如今的陝西和甘薯兩個身份,在潼關縣北,也有著「雞鳴聞三省,關門扼九州」的說法,洒家的傳統也起源於這裡。

至於「洒家」的稱呼,開始上還是有較多爭議的,《辭源》修訂本認為,「灑」(音zá)與「咱」「喒」同,「洒家」即「咱家」。在很多影視劇中,太監都喜歡念叨這個詞,實際上「咱()家」在明清時期,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語的階段就用來被使用,它是一種口語化的稱呼,並沒有「鄙人」「老朽」等自稱謙卑恭敬,而是類似於「在下」或者是西遊記孫悟空常常說的「俺老孫」一樣,不卑不亢,一般適用於對平等地位的人或者是對地位更低一級別的人進行交流。

不過其出現年代較晚,因此在新版的《三國演義》中,董卓自稱為「咱家」是錯誤的,而宋朝的洒家,很有可能是「咱家」的一種形容方式。

而也有學者認為,這樣沒有解釋「洒家」的「灑」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過去能夠被稱之為「家」的,基本都是有著一定身份的人,中國傳統用語當中,「家」是一種敬稱,還有著強調身份的作用。

類似於此的,比如有王侯相位之人,會稱之為「本王」、「本候」、「本相」、「本帥」,而至於貴族的女子,在喪偶之後,可以自稱「哀家」,宦官官職達到少監以後能自稱為「咱家」。而中央或者是地方的官員面對下級時候,可以稱之為「本官」。但是這裡必須提出一點,那就是過去很多朝代認為,武將並算不上官員,將帥和官員是分開的。尤其是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武將的地位就更低了。那麼他們自稱什麼呢?等級比較低的自稱為「某」,例如關羽在《三國演義》初期自稱是關某。

而中等職務,官職談不上卑微但是往上又比不了將軍,比如魯智深魯提轄,又或者是楊志楊制使,就能夠稱之為灑了。明朝《永樂大典》中指出:「灑是廝殺漢」。通「殺」音。因此那些愛好廝殺之人,就被稱之為洒家了,這裡其實也體現出了施耐庵的良苦用心。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來難以置信
    洒家的讀音是sǎ jiā,就是我們的意思,是宋元時代的時候北方地區的一種方言,只是不是很正規,比較粗魯。在《水滸傳》裡面有不燒的人物自稱為洒家,頻率最多的就是魯智深了。魯智深在是陝西延安當過提轄官,因為在那裡待的時間很長,所以可能是因為受關西地區的文化影響,也習慣了那邊的方言,就自稱洒家了。
  • 魯智深自稱洒家,太監們自稱咱家,兩個詞是同義詞,與職業無關
    今天我們一起聊一下兩個古代詞語「洒家」和「咱(音雜)家,現在經常在影視作品看到,但意思和適用範圍並未明白。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魯智深為救他的兄弟史進,獨闖華州府,被賀太守發現,用計騙到府中,命人拿下魯智深。
  • 佛教貧僧、老衲、洒家分別是什麼意思?
    佛門中人有哪些自稱,貧僧、老衲、洒家等有何區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和尼泊爾境內,一千多年前就已傳入我國。佛教在我國的大地上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讓其一度達到最光輝的時刻,奠定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地位。釋迦牟尼自創佛教以來,其門人弟子各地傳法,不斷演變出不同的分支,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自稱。在佛教自稱中,有貧僧、老衲、洒家、小僧等。那麼,這些稱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老衲老衲指年老的僧人,亦為老僧自稱。
  • 洒家?雜家?別傻傻分不清楚!
    Hi,諸位明公安好,咱家or洒家是漫談山野雜家,在這廂給諸位見禮了。 那到底是咱家還是洒家呢?還有,「咱家」、「洒家」和「雜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下面,咱們細細的來說一下。 「咱家」讀音是zá jiā,在早期的白話文中是「我自己」的意思。
  • 吳用讓焦挺聯絡投奔种師道,魯智深跳了起來:洒家帶著武松陪你去
    #在正史中,梁山只有宋江三十六盜,這三十六盜中,還真有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從小種經略相公的介紹中,我們能發現魯智深原本是老種經略相公的心腹愛將,所以才派出來照顧小種經略相公——這是老種的信任,也說明魯智深(應為魯達,但是大家叫慣了魯智深,咱們也不改了)跟種家關係不錯。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魯智深上了二龍山然後又上了梁山,老種經略相公怎麼不下一道命令,讓魯智深帶著楊志武松一起歸建?
  •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為什麼說圓寂就圓寂了呢?
    《水滸傳》中有三個真正的男人:林衝、武松和魯智深。三人恰好都是好哥們。林衝是個完美君子的化身,是個好丈夫、一個優秀「公務員」,社會的黑暗,讓他有點窩囊。武松就是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的化身,是個剪除邪惡的『』行者『』,是個真正的好男兒。
  • 林衝病死前才明白,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因只有兩個字
    01魯智深的圓寂之謎想讀懂《水滸傳》,明白裡面那些讓人發懵的「神結局」,除了必須要讀懂宋江外,林衝這位重量級的梁山元老也必須要讀懂。就如,今兒要談的這個問題: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著很高逼格的告知,魯智深師父提前劇透,給了他四句話,其中有句「聽潮而寂」。
  • 桃花山上,李忠和周通都很有錢,為何不肯給魯智深路費?
    渭州時,李忠、史進和魯智深曾一起吃酒,後來三人道別。魯智深打死鎮關西時,李忠擔心自己被連累,所以逃離渭州,經過青州的桃花山時,打敗了搶劫的小霸王周通,兩人因此結為兄弟,從此李忠就上了桃花山,落草為寇。當魯智深為救劉太公之女時,打了周通,認了李忠,上了桃花山。魯智深要離去時,李忠說要搶點錢來送給他做盤纏。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世界上最動聽的話就是真話,江湖中最值得結交的朋友,就是說真話的朋友。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及時雨宋江口蜜腹劍,智多星吳用心懷叵測,黑旋風李逵蠻橫無理,只有花和尚魯智深只說真話不說假話,所以他才會被公認為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無論是對師父智真長老,還是對初次見面的朋友豹子頭林衝,他都直言不諱。
  • 水滸傳:鄭屠為何敢以鎮關西自居?魯智深潛逃後,其中玄機被揭曉
    當初在潘家酒樓的時候,魯智深聽了,金氏父女哭訴自己的【強媒硬保】和【虛錢實契】的悲慘遭遇的時候,魯智深想的是解救金氏父女,讓他們擺脫鎮關西的控制,沒有想著教訓鎮關西或者說打死鎮關西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現在通行版的《水滸傳》是否全由施耐庵先生親筆撰寫?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特別是《古本水滸傳》的出現,讓跟多人斷定通行版百二十回《水滸傳》的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而是按照朝廷意願進行了篡改——原本抗爭到底的梁山好漢變成了向朝廷搖尾乞憐的軟骨頭,招安後更是甘做鷹犬,對江湖同道展開了無情的絞殺。
  • 楊志以禮相待,魯智深為何抬手便打,一段話語解釋原委
    魯智深雖然性格急躁,但像這樣莫名其妙發怒的情形僅此一次。為何這麼大的火氣呢?後來兩人停手罷戰,相互問起姓名後,魯智深的一番話道出他此時的心理狀態。魯智深說了三件事。首先是他救林衝,「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
  • 水滸傳裡「老種經略相公」是誰?為何魯智深很敬重他?原來大宋不止...
    《水滸傳》裡魯智深原本是「老種經略相公」部下的軍官,後來到渭州的「小種經略相公」做了提轄,魯智深也很尊敬這二位。(種作姓時念Chóng)老魯也提及過「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書中第二回他就說過「……洒家聽得說,他(王進)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麼這個「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是誰呢?為何連嫉惡如仇的魯智深也很尊敬他們呢?說起來,這還要說到北宋時的種家將。
  • 魯智深「坐化升天」,健康的人怎會「聽潮而死」,真正死因是啥?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的花和尚魯智深,他是最為人熟知的水滸傳角色之一,在他的故事中,人們一直認為魯智深是個魯莽無理的人,認為魯智深本身就是個惡人,這是人們對魯智深普遍的看法,但是對於魯智深這位著名的梁山好漢來說,魯智深可謂是把善和惡的結合做到了極致,這才是真正的好漢子,那麼今天我們先不探討魯智深的善和惡
  • 白話水滸,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當時薛霸的雙手正將水火棍舉起,向著林衝的腦袋劈下,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子剛剛舉過頭頂,只聽見松樹後面雷鳴一樣的一聲響,一條鐵禪杖飛了出來,把水火棍擋下,彈飛了出去,跳出來一個胖和尚,大聲喊道:「我在這林裡聽你們說話很久了。」
  • 《水滸傳》:三句話告訴你,魯智深其實是半個哲學家
    小說從他入場起,便種下一個善因,之後他一路殺將過去,再殺將出來,在錢塘江聽潮而悟,圓寂前還寫了一首魯氏之詩。一個沒有讀過書不識字的粗漢,居然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和我們說再見,我是有幾分意外的。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對於自己的判斷毫不猶豫,最終得以踐行,感嘆之餘恍然大悟,原來作者一直在把魯智深當哲學家培養。
  • 中考試題|名著閱讀5(水滸傳 駱駝祥子 簡愛)
    三、名著選讀(10 分)魯智深大鬧野豬林①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衝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 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 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洒家在林子裡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 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輪起來打兩個公人。
  • 《水滸傳》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段練習及答案
    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缽兒大小拳頭,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 打完方臘後,武松魯智深都不願回京,為何宋江對二人態度截然不同
    而其中就包括水滸傳裡的超級明星武松和魯智深二人,但是,宋江在聽到這二人的言語後,反應卻是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當時,魯智深由一個老僧指點,鬼使神差地住到了方臘,對於此事宋江自然是歡喜異常。他當下便對魯智深說,這下回京以後魯智深可以還俗為官、封妻蔭子,報效父母養育之恩,魯智深卻直接以一句「洒家心已死灰」拒絕;於是宋江又頗有耐心地勸說他回去找個大一點的寺廟做主持,未嘗不是一件美差,可魯智深卻又是一句「要多也沒用,能有個囫圇屍首就可以了」。宋江聽完之後,滿心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