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病死前才明白,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因只有兩個字

2020-12-16 騰訊網

01魯智深的圓寂之謎

想讀懂《水滸傳》,明白裡面那些讓人發懵的「神結局」,除了必須要讀懂宋江外,林衝這位重量級的梁山元老也必須要讀懂。就如,今兒要談的這個問題: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

原著很高逼格的告知,魯智深師父提前劇透,給了他四句話,其中有句「聽潮而寂」。同時呢,魯智深這哥們也悟透了人生大道,死前來了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一下子使本來「玄之又玄」的魯智深之死,變成了相當催淚且水到渠成了。但問題是,之前魯智深一直活蹦亂的,咋突然就死了?哪怕死法再高逼格,這問題也始終沒給理由——須知,任何靠高人「劇透」的手段,無不證明了,背後有巨大的難言之隱!

那麼魯智深之死,背後有何巨大的難言之隱?鑰匙就在林衝身上,理由有兩條。

其一,林衝是魯智深唯一的生死兄弟。哪怕後來跟魯智深形影不離的武松,都沒有達到過這種高度。

其二,是林衝坑慘了魯智深,開啟了魯智深喋血的水滸江湖之路。

這點有證據,魯智深曾對楊志解釋過:「洒家在大相國寺管菜園,遇著那豹子頭林衝,被高太尉要陷害他性命。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不想那兩個防送公人回來,對高俅那廝說道:『正要在野豬林裡結果林衝,卻被大相國寺魯智深救了…… 差人來捉洒家……逃走在江湖上,東又不著,西又不著。」

是誰透露了魯智深的大相國寺和尚的真實身份,就是林衝。

這兩點就決定了,想搞明白魯智深之死,就必須要搞懂林衝的所作所為。因為魯智深是被動踏入江湖的。

02林衝的水滸江湖之路

林衝最著名的事,就是他跟高衙內和高俅的恩怨。因此被害得家破人亡,於是上梁山落草,徹底走入江湖。

而殺王倫,是林衝的第一次主動作為,之前的林衝一直都逆來順受,人家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都不反擊,而殺王倫的這一次,是他主動出招。這其實就宣布著林衝在江湖中的「新生」。

證據依然很明顯,殺掉王倫後的林衝,幾乎就看不到他再逆來順受了,啥事都開始積極作為。如經常主動出戰,陣前廝殺。但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晁蓋死後!

「林衝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顯然,這是林衝主動找到公孫勝和吳用,率先提議。且實際行動也證明了如此,「次日清晨,林衝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

林衝為何突然變得這麼積極主動了?只要細看《水滸傳》自然有答案!且還是林衝自己親口所說的。

那是在柴進被害,宋江帶著人馬去營救,殺到高唐州前時,林衝便率先出戰。當時,高廉就稱林衝為叛將,破口大罵。林衝大怒,一聲大喝:「你這個害民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林衝這句,是《水滸傳》中「公開反叛大宋」的唯一的一聲吶喊,哪怕他僅為了報仇!無論之前,還是之後,梁山好漢們,都沒說過這麼露骨的「殺到京師」的話——當然,李逵推晁蓋當大皇帝,宋江當小皇帝的話,純屬無腦,可以忽略。

所以,誰說林衝在水滸中無追求?他當八十萬禁軍教頭時,追求歲月靜好的生活。流落在水滸江湖中之後,就是:殺高俅,報血仇!這堪稱是他唯一活在江湖中的理由。明白了這點,也就明白了林衝為啥突然改變了!

03林衝死前的心境跟魯智深相同

可惜造物弄人,林衝不顧晁蓋遺言,而推舉的宋江卻是堅定的招安者。雖在江州,宋江喊「敢笑黃巢不丈夫」,卻把林衝給騙了!

等一波又一波降將們如呼延灼、關勝等,在宋江「招安」說辭中「意氣相投」下加盟,直至武功更高的盧俊義上山,林衝發現自己的這個目標,變得遙不可及了。哪怕高俅被活捉,他都不敢,也不能殺之了。

因此林衝在梁山招安後的表現,只要你細看《水滸傳》就會發現,就比不過關勝、呼延灼、朱仝等人了,這是其心境決定的。如此直至幹掉方臘前後,林衝卻突然消失,哪怕魯智深圓寂,都沒見他出來有啥表現。

可等他再出場時,就成了一句解說詞:不想林衝染患風病癱了……跟著就半載而亡。

顯然林衝跟魯智深一樣。只不過魯智深之死,經過一通眼花繚亂的操作後,呈現出一派喜劇色彩。

而林衝卻是故意「處處留白」,完全一幕悽涼悲劇。卻擁有同樣的疑問,為何林衝也如魯智深一樣,死得這麼「玄之又玄」?

答案其實早已出來了,就兩個字:絕望!

魯智深之死,是種「何處是歸宿」的宿命絕望。如他拒絕宋江回京受封時,所說的那兩句話,「洒家心已成灰」和「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這種宿命,正好跟佛門有緣,於是圓寂成佛了,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高逼格可言!

林衝之死,是一種「生無可戀」的人生絕望。大仇非但不得報,反而還處處「做人嫁衣」,這其實便是林衝的真實寫照。

魯智深之死,不可喜。林衝之死,亦不可悲,悲喜是存有希望時發生的。所以給人以希望,從來都是最高尚的行為,有悲有喜,才叫活著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為何林衝在關勝之後?李應在武松之上
    我們看到這裡的時候或許就有疑問了:為何林衝的排位比上山沒幾天的關勝還要低?魯智深和武松這樣名滿天下的人物為何排名還不如一個默默無聞的朱仝?那這108好漢為何會有這種地位排名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塊從地裡冒出來的好漢排名碑文,其實是宋江授意,吳用提出了戰略,讓蕭讓和金大堅倆人專門負責辦理的。因此就能看出蕭讓和金大堅這兩位沒什麼過人能力的人,為何會在地煞72排名中排得比較靠前了。
  • 《水滸傳》中誰是林衝最好的朋友,是魯智深還是武松?
    林衝的一生充滿坎坷,本來可以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小日子,卻因為高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作為一個人微言輕的小官選擇了一味退讓,結果高俅一直打壓林衝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要取林衝性命,林衝也是一個特別糾結的人,他一開始沒有反抗選擇了一味的忍讓,結果換來的只有無限的壓迫,要不是高俅非要他的性命,林衝也不會逼上梁山的。林衝願意廣交好友,結交天下正義之士。那麼林衝的好兄弟有誰呢?
  • 楊志以禮相待,魯智深為何抬手便打,一段話語解釋原委
    魯智深雖然性格急躁,但像這樣莫名其妙發怒的情形僅此一次。為何這麼大的火氣呢?後來兩人停手罷戰,相互問起姓名後,魯智深的一番話道出他此時的心理狀態。魯智深說了三件事。首先是他救林衝,「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及時雨宋江口蜜腹劍,智多星吳用心懷叵測,黑旋風李逵蠻橫無理,只有花和尚魯智深只說真話不說假話,所以他才會被公認為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無論是對師父智真長老,還是對初次見面的朋友豹子頭林衝,他都直言不諱。
  • 公孫勝為何在徵戰方臘前離開,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為何又頓悟坐化
    一、誰才是水滸中的道家代表《水滸傳》裡徵戰方臘處,是全書的一個分界線,在此前,水滸好漢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未折損一人。但「一戰方臘起,九死一生還」,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唏噓不已。那麼在徵戰方臘前,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梁山第一大智慧者,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一眼就看出來了,所以才給他取了這樣一個法號,實際是自降輩分跟徒弟成了師兄弟。智真長老說魯智深「日後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還真不是看重趙員外那點施捨。歷朝歷代的和尚都不缺錢,智真長老名下的土地,應該比趙員外還多,甚至可能不比玉麒麟盧俊義少——這一點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
  • 林衝懦弱,逆來順受,為何金聖歎卻評價他為「毒人」?
    因為林衝確實有「毒」。跟他接近的人,就沒有好下場。不,我不是說封建迷信「妨人」那一套,而是說林衝自己存在問題:他屢次出賣自己人。高衙內調戲林娘子不成,高俅就陷害林衝,刺配滄州。臨行前,林衝寫下休書給妻子:「任從改嫁。並無爭執」。
  • 林衝、武松和魯智深三人,聯合起來能打敗盧俊義嗎?
    與林衝、武松、魯智深三人相比,梁山眾人中還以高端戰力居於首位,外戰鮮有敗績,深受眾人喜愛。所以林衝、武松、魯智深三人聯手,可以擊敗盧俊義嗎?盧俊義本來是河北大名府的富商,武藝高強,甚至有人說他天下武功第一。一開始甚至連見多識廣的宋江都誇耀盧俊義的武功,想把盧俊義招入麾下。
  • 《水滸傳》中,林衝被刺配,魯智深提禪杖來了;武松被刺配,施恩哭著...
    《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中,被刺配過的不少,比如林衝、武松、宋江、盧俊義、楊志、朱仝等等,三順今天重點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林衝被刺配和武松被刺配。林衝因為老婆漂亮,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然而事情還不算完,為了幫助自己的兒子達到霸佔林娘子的目的,高俅決定在林衝的刺配途中,讓押送的公人結果了他。於是,在野豬林,倆公人把林衝困在樹上,準備下手。千鈞一髮之際,一條禪杖從林中飛出,架住了公人的水火棍,緊接著跳出一個胖大和尚,舉禪杖要殺兩個公人。虧得林衝求情,魯智深才饒了兩人性命。這就是魯智深野豬林救林衝的故事。武松因為幫著施恩醉打蔣門神,重霸快活林,得罪了張都監。
  • 魯智深為何不直接打鎮關西,而等他切肉累了才打?
    小編覺得能稱為好漢的也就魯智深,武松已經林衝了,這三人關係也是很好,真是驗證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最後三人不也是死在了一起,雖然同在梁山,但交流並不多,很少交流也淡化他們的感情,一生中能遇到這樣的兄弟真的幸運,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魯智深。
  • 張清為何只打魯智深而不敢打武松?原因有3點,主要是他惹不起
    張清為何只打魯智深而不敢打武松?原因有3點,主要是他惹不起相信看過《水滸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沒羽箭張清的飛石功夫在整個水滸裡面也是無人能及,在宋江和盧俊義攻打東昌府的時候,張清一連打敗了梁山泊十五員大將,甚至還將赤發鬼劉唐給活捉了,而在原著當中,也還是靠著公孫勝做法弄得陰雲遍布,最後在阮氏三兄弟的合力之下,才將張清活捉。
  • 如果宋江和魯智深鬧翻,他們各自拜把子兄弟,武松和林衝支持誰
    另外一派就是以魯智深他們為主的,像武松,孫二娘等,他們這些人根基就無意於宦海,而在上梁山之前也都沒有為朝廷幹事,他們才是真實的江湖之人,俠義之客,歷來不會為朝廷的軌制所束縛,路見不服就拔刀合作是他們的賦性,對待兄弟同夥更是仗義的沒話說,他們活得十分蕭灑,宦海上的工難堪刁難他們來講過分紛雜,他們不想捲入那些人工資了本身的好處爾虞我詐的任務傍邊去
  • 為何說魯智深的圓寂是水滸最大的悲劇?智真長老的2句話道出原因
    在魯智深離開之前,智真長老對說了魯智深說了指點他人生的第一句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假如把魯智深的人生看做是一場比賽的話,那麼,智真長老的第一句話,就道出了魯智深的上半場。林,指的是赤松林。林衝,野豬林。山,指的是二龍山。水,指的的是水泊梁山。江,則指的就是宋江。
  •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經典,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伏筆,並且相互之間有所呼應。像魯智深的死,就有著非常大的深意!但是魯智深卻拒絕了宋江回京的請求,而是選擇在當地的寺廟繼續自己的和尚生涯,並且最終圓寂。關於魯智深的圓寂其實早就埋下了伏筆,他的師父曾叮囑他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可見關於他的圓寂,智真長老早就預料到了,那麼為什麼魯智深會是以圓寂謝幕呢?
  • 水滸傳:面對高俅設計構陷,為何林衝毫無戒心?
    那麼,要想騙林衝踏入節堂也就是高俅的一句話就行。事實也如此,林衝就是在兩個自稱太尉鈞旨的帶領下,稀裡糊塗地踏入了節堂重地落入圈套。所以,執行這條毒計的關鍵在於林衝是否配合手執利刃作故意刺殺狀,好坐實死罪。 考慮到自古以來英雄都是愛寶刀的,高俅家裡就有一柄,於是暗地裡安排人拿著寶刀在林衝面前晃來晃去,並以低價錢賤賣給林衝。按說,如此近乎硬塞的方式未免形跡過重。
  • 同為《水滸傳》中的一等高手,為何武松能大鬧飛雲浦,而林衝險些...
    經常看到有讀者比較《水滸傳》中的幾大高手,魯智深、武松、林衝、楊志等人,誰的武功最高,而且往往爭執的不可開交。三順認為,因為書中他們並沒有正面交鋒,所以我們很難推論出誰的武功最高,但是,同樣都是《水滸傳》中有過精彩表現的主角,他們的武功都是一等一的。
  • 只有林衝嗎?
    這個成語,是從林衝故事演變而來。林衝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安分守己,和妻子和睦,偶爾也出錢出面幫助別人,在京城也只能算是個底層老實人。不過,隨著高衙內的出現,林衝的命運完全變了。 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林衝身在官場,礙於高俅的權勢,不得已忍了。後來,高衙內又調戲林娘子,林衝還是忍了。林衝的隱忍,沒有換來太平。相反,高俅步步緊逼,陷害林衝。
  • 在面對宋江的招安之策時,魯智深、武松有明顯態度,林衝保持中立
    然而在他們當中林衝對朝廷是最大仇恨的,因為自己深愛的妻子被高俅所害,林衝此生都不會忘記的,必須要報仇。可在宋江的計劃當中和所有人想的恰恰相反,因為最後的選擇竟然是招安了,幾乎所有人都贊同這個計劃,當初他們上梁山就是為了能給自己爭口氣,做行俠仗義的事,讓天下人佩服。可是這最後對於朝廷的招安要答應呢?他可是個昏君啊,這種事是咱們英雄人物所能做出來的嗎?
  • 楊志有五項優勢輾壓林衝,關勝魯智深呼延灼索超張清王倫心中有數
    如林衝和洪教頭比武時,林衝先故意表現出膽怯,引誘洪教頭猛攻,結果洪教頭上了當,真以為林衝不會棒法,猛攻林衝,林衝在躲閃間等待對方出現失誤,在進攻過猛時,容易步伐混亂,林衝抓住機會一招打倒了他。而楊志是將門之後,從小受到更加嚴格的實戰訓練,還中過武舉,不可能出現低級失誤,因此林衝的這些特長基本發揮不出來。
  • 為何當看到魯智深坐化圓寂,就會忍不住淚流滿面
    魯智深在徵完方臘之後,意識到自己要離開人世間了,那天半夜,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漲潮以為是敵人到來,掄起禪仗就要打,結果寺內僧人指著那錢塘江的潮頭說,是潮水來了,來了兩次。聽到這句話,魯智深突然笑了,他想起了智真長老曾經說過的一番話:智真長老曾說過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