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魯智深的圓寂之謎
想讀懂《水滸傳》,明白裡面那些讓人發懵的「神結局」,除了必須要讀懂宋江外,林衝這位重量級的梁山元老也必須要讀懂。就如,今兒要談的這個問題: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
原著很高逼格的告知,魯智深師父提前劇透,給了他四句話,其中有句「聽潮而寂」。同時呢,魯智深這哥們也悟透了人生大道,死前來了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一下子使本來「玄之又玄」的魯智深之死,變成了相當催淚且水到渠成了。但問題是,之前魯智深一直活蹦亂的,咋突然就死了?哪怕死法再高逼格,這問題也始終沒給理由——須知,任何靠高人「劇透」的手段,無不證明了,背後有巨大的難言之隱!
那麼魯智深之死,背後有何巨大的難言之隱?鑰匙就在林衝身上,理由有兩條。
其一,林衝是魯智深唯一的生死兄弟。哪怕後來跟魯智深形影不離的武松,都沒有達到過這種高度。
其二,是林衝坑慘了魯智深,開啟了魯智深喋血的水滸江湖之路。
這點有證據,魯智深曾對楊志解釋過:「洒家在大相國寺管菜園,遇著那豹子頭林衝,被高太尉要陷害他性命。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不想那兩個防送公人回來,對高俅那廝說道:『正要在野豬林裡結果林衝,卻被大相國寺魯智深救了…… 差人來捉洒家……逃走在江湖上,東又不著,西又不著。」
是誰透露了魯智深的大相國寺和尚的真實身份,就是林衝。
這兩點就決定了,想搞明白魯智深之死,就必須要搞懂林衝的所作所為。因為魯智深是被動踏入江湖的。
02林衝的水滸江湖之路
林衝最著名的事,就是他跟高衙內和高俅的恩怨。因此被害得家破人亡,於是上梁山落草,徹底走入江湖。
而殺王倫,是林衝的第一次主動作為,之前的林衝一直都逆來順受,人家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都不反擊,而殺王倫的這一次,是他主動出招。這其實就宣布著林衝在江湖中的「新生」。
證據依然很明顯,殺掉王倫後的林衝,幾乎就看不到他再逆來順受了,啥事都開始積極作為。如經常主動出戰,陣前廝殺。但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晁蓋死後!
「林衝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顯然,這是林衝主動找到公孫勝和吳用,率先提議。且實際行動也證明了如此,「次日清晨,林衝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
林衝為何突然變得這麼積極主動了?只要細看《水滸傳》自然有答案!且還是林衝自己親口所說的。
那是在柴進被害,宋江帶著人馬去營救,殺到高唐州前時,林衝便率先出戰。當時,高廉就稱林衝為叛將,破口大罵。林衝大怒,一聲大喝:「你這個害民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林衝這句,是《水滸傳》中「公開反叛大宋」的唯一的一聲吶喊,哪怕他僅為了報仇!無論之前,還是之後,梁山好漢們,都沒說過這麼露骨的「殺到京師」的話——當然,李逵推晁蓋當大皇帝,宋江當小皇帝的話,純屬無腦,可以忽略。
所以,誰說林衝在水滸中無追求?他當八十萬禁軍教頭時,追求歲月靜好的生活。流落在水滸江湖中之後,就是:殺高俅,報血仇!這堪稱是他唯一活在江湖中的理由。明白了這點,也就明白了林衝為啥突然改變了!
03林衝死前的心境跟魯智深相同
可惜造物弄人,林衝不顧晁蓋遺言,而推舉的宋江卻是堅定的招安者。雖在江州,宋江喊「敢笑黃巢不丈夫」,卻把林衝給騙了!
等一波又一波降將們如呼延灼、關勝等,在宋江「招安」說辭中「意氣相投」下加盟,直至武功更高的盧俊義上山,林衝發現自己的這個目標,變得遙不可及了。哪怕高俅被活捉,他都不敢,也不能殺之了。
因此林衝在梁山招安後的表現,只要你細看《水滸傳》就會發現,就比不過關勝、呼延灼、朱仝等人了,這是其心境決定的。如此直至幹掉方臘前後,林衝卻突然消失,哪怕魯智深圓寂,都沒見他出來有啥表現。
可等他再出場時,就成了一句解說詞:不想林衝染患風病癱了……跟著就半載而亡。
顯然林衝跟魯智深一樣。只不過魯智深之死,經過一通眼花繚亂的操作後,呈現出一派喜劇色彩。
而林衝卻是故意「處處留白」,完全一幕悽涼悲劇。卻擁有同樣的疑問,為何林衝也如魯智深一樣,死得這麼「玄之又玄」?
答案其實早已出來了,就兩個字:絕望!
魯智深之死,是種「何處是歸宿」的宿命絕望。如他拒絕宋江回京受封時,所說的那兩句話,「洒家心已成灰」和「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這種宿命,正好跟佛門有緣,於是圓寂成佛了,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高逼格可言!
林衝之死,是一種「生無可戀」的人生絕望。大仇非但不得報,反而還處處「做人嫁衣」,這其實便是林衝的真實寫照。
魯智深之死,不可喜。林衝之死,亦不可悲,悲喜是存有希望時發生的。所以給人以希望,從來都是最高尚的行為,有悲有喜,才叫活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