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看到魯智深坐化圓寂,就會忍不住淚流滿面

2020-12-16 宇宇看水滸

文/主任

圓滿諸德,寂滅諸惡。

魯智深在徵完方臘之後,意識到自己要離開人世間了,那天半夜,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漲潮以為是敵人到來,掄起禪仗就要打,結果寺內僧人指著那錢塘江的潮頭說,是潮水來了,來了兩次。

聽到這句話,魯智深突然笑了,他想起了智真長老曾經說過的一番話:智真長老曾說過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既然潮水過來,那麼自己也就要告別人世間了。

於是坦然接受命運,並在圓寂時留下著名詩詞: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所感嘆的今日方知我是我,其實真是一種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伴隨著這樣一句話,掀開了魯智深波瀾壯闊的一生。在做提轄官時,只因和金翠蓮婦女萍水相逢,便給予銀兩幫助,還拳打鎮關西。

上了五臺山,即便剃度,也並不遵守清規戒律,該吃肉照樣吃肉,該喝酒照樣喝酒,不念經不打座,最後只得上了大相國寺。在這裡遇到了林衝,兩人結拜為兄弟,結果林衝被發配滄州,魯智深深怕林衝半路被害,一路跟隨保護,最終在野豬林救下林衝。

卻因為林衝一句無心之話暴露了魯智深的住址,魯智深被高俅派人追殺,最後不得不上了二龍山,後來又加入梁山。在梁山,他堅決反對宋江招安,曾說了一句讓人敬佩不已: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智深看透了,看穿了,不願與奸人共舞,但是架不住宋江的手段,梁山還是招了安,並幫助朝廷南徵北戰,在打方臘的時候死了七十多個兄弟。

在魯智深活捉方臘之後,宋江高興地說,讓魯智深還俗,娶妻生子,報答父母之恩,魯智深不願接受表示「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結果宋江又勸他住持名山,魯智深也拒絕了。

魯智深知道,這不是他要的東西,他也不需要這些東西。

當悲傷的音樂響起,當魯智深雙手合十,我們知道,大師魯智深要走了。每每看到這裡,就會淚流滿面,甚至有人為此寫了一首詩歌: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水泊梁山真好漢,假僧真佛魯智深。

魯智深,真正大徹大悟的人。

相關焦點

  • 《水滸傳》:魯智深坐化圓寂,若在現代,醫生怎麼寫死亡證明?
    《水滸傳》中,魯智深坐化圓寂,若在現代社會,醫生得給魯智深寫死亡原因,可能只能寫「無疾而終」或「壽終正寢」,類似於靠意念自己給自己「安樂死」那種,卻又不同於自殺,沒見過比他更理想的離世方式。究其原因,蓋因魯智深在《水滸傳》中一直是佛系的代表,閃耀著人性和佛性的光輝。好像註定的緣分,魯智深作為一位綠林好漢,他的一生卻與佛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最初被迫無奈削髮為僧,到自覺遁入佛門,最後浙江坐化,事實證明了這個問題。其間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
  • 公孫勝為何在徵戰方臘前離開,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為何又頓悟坐化
    (三)佛家金剛魯智深的圓滿除了道家外,佛家也有代表人物在水滸江湖中,這便是魯智深!從全書來看魯智深,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這簡直就是一位胸懷大慈悲的,佛家的怒目金剛。那麼為何魯智深沒有中途離開?這其實便是道家和佛家的不同之處。
  •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經典,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伏筆,並且相互之間有所呼應。像魯智深的死,就有著非常大的深意!但是魯智深卻拒絕了宋江回京的請求,而是選擇在當地的寺廟繼續自己的和尚生涯,並且最終圓寂。關於魯智深的圓寂其實早就埋下了伏筆,他的師父曾叮囑他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可見關於他的圓寂,智真長老早就預料到了,那麼為什麼魯智深會是以圓寂謝幕呢?
  • 水滸中,魯智深為何會在擒拿方臘後果斷圓寂?
    事實上,看到兄弟一個個慘死、梁山崩盤覆滅在所難免,魯智深早已心如死灰。那天深夜,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內聽到滾滾潮水的聲音,以為敵軍殺來,急忙操起禪杖迎敵。結果僧人告知這是潮信,每年準時而來。魯智深忽然想到智真長老「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話,心中一震,忽然頓悟,洗了一個澡,留下一首詩,果斷圓寂去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魯智深圓寂的故事,出現在水滸傳倒數第二回,也就是宋江剿滅方臘後,是水滸故事的大結局之一。施老先生之所以給魯智深安排這樣的結局,主要還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魯智深圓寂是角色使命的需要。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在第九十回送給魯智深的偈語是:「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看起來這兩篇偈語說的是魯智深的不同階段,但是按照智真長老的本意,他夜觀天象寫出的偈語,就已經涵蓋了魯智深一生經歷:「我夜來看了,贈汝四句偈子,你可終身受用,記取今日之言。」既然這四句偈語已經夠魯智深受用終生,又哪來聽潮信而圓寂?
  •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為什麼說圓寂就圓寂了呢?
    《水滸傳》中有三個真正的男人:林衝、武松和魯智深。三人恰好都是好哥們。林衝是個完美君子的化身,是個好丈夫、一個優秀「公務員」,社會的黑暗,讓他有點窩囊。武松就是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的化身,是個剪除邪惡的『』行者『』,是個真正的好男兒。
  •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他究竟悟出什麼,一個健康人為何會說死就死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他究竟悟出什麼,一個健康人為何會說死就死這魯智深是咱們水滸傳當中一個俠肝義膽的人物,但是在此人身上還有個謎團籠罩著咱們,那就是他為啥會死。可能大家會疑惑死不是正常的嗎,這魯智深死了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死的確沒什麼問題,但關鍵是他這死的格外突然格外神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水滸當中的魯智深之死,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他究竟悟出什麼,一個健康人為何會說死就死!這水滸傳當中的後半段全部的好漢都到了這南方去和方臘作戰去了,大部分的好漢都戰死在這場慘烈的戰役當中。
  • 魯智深坐化成佛,他說的「今日方知我是我」是什麼意思?
    魯智深無處可去,稀裡糊塗走到了代州雁門縣,還湊過去看抓人的通緝榜。原來,魯智深並不認識字,所以不知道榜文上是寫著自己的罪行和賞金。幸虧金翠蓮的父親金老漢看到,這才把魯智深扯到一邊。不過,到了後來,魯智深就認識字了,這可能是作者的疏忽,也可能是流傳版本問題。比如在錢塘江坐化前,魯智深想到智真長老說的「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知道快要死了,所以還「討紙筆」寫了一個頌子。頌子是這樣說的。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 為何說魯智深的圓寂是水滸最大的悲劇?智真長老的2句話道出原因
    那無疑是花和尚魯智深的圓寂,最讓人心痛。魯智深,原本是北宋的一個軍官,因為愛打抱不平,為救金氏賣場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打死人後,惹上官司,被迫逃亡。後來在別人的指引下,來到了五臺山,準備出家當和尚。由於魯智深長得很兇,令人懼怕。加之他,吃肉喝酒,自然和尚們不願意與他為伍。住持不願意收留魯智深,但智真長老卻硬是要留下他。
  •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一個健康的人為何會說死就死?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魯智深是咱們水滸傳當中一個俠肝義膽的人物,但是在此人身上還有個謎團籠罩著咱們,那就是他為啥會死。可能大家會疑惑死不是正常的嗎,這魯智深死了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死的確沒什麼問題,但關鍵是他這死的格外突然格外神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水滸當中的魯智深之死,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他究竟悟出什麼,一個健康人為何會說死就死!
  • 魯智深靠他修得正果,五臺山的和尚卻不服
    一個是入雲龍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另一個則是魯智深的師傅五臺山的智真長老。在梁山好漢南徵北戰的過程中,兩個大師也為宋江等人指點過迷津,尤其是魯智深,他經過智真長老的點化,最終證得善果,坐化杭州六和寺。那麼,智真長老的神通是什麼呢?
  • 圓寂究竟是怎麼操作的,為什麼高僧灑脫的像開玩笑一樣
    在歷史上還真的有不少的高僧,在圓寂的時候不僅沒有悲壯,甚至還有一點搞笑。孚上座是雪峰禪師的弟子,有個姓陳的尚書非常尊崇他,於是把他請到了家裡用愛供養,原本住的也不錯,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說我明天要再講一遍《大涅槃經》。於是尚書非常的恭敬,連忙將第二天的所有事宜都準備好了。
  • 魯智深圓寂時說「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人家當然不樂意,何況本就是個地痞流氓,平時就霸道,何時受過這等窩囊氣,舉刀就砍,魯智深等的就是如此,還怕你不動手了,上了套豈能躲得掉。僅三二拳頭就將屠夫打倒在地,看他二眼直翻,魯智深心知不好,再不走還待何時?由於觀望者眾多,他還喃喃自語道:這廝還在裝死嚇人了。自己趕忙溜之大吉。
  • 林衝病死前才明白,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因只有兩個字
    01魯智深的圓寂之謎想讀懂《水滸傳》,明白裡面那些讓人發懵的「神結局」,除了必須要讀懂宋江外,林衝這位重量級的梁山元老也必須要讀懂。就如,今兒要談的這個問題: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著很高逼格的告知,魯智深師父提前劇透,給了他四句話,其中有句「聽潮而寂」。
  • 西安木塔寺遺址驚現地宮 有僧人坐化真身(組圖)
    「坐化缸」高67釐米,缸口最大直徑有79釐米 記者趙雄韜攝  在武俠小說中,常有這樣的描寫:得道高僧臨終前,盤腿圓寂。現實生活中,高僧圓寂後如何入葬,傳說中的地宮又是什麼模樣?這些謎團將伴隨著西安木塔寺生態遺址公園的考古發掘一一解開。
  • 從智真長老給魯智深剃度,來感受佛門偈語的一些玄機
    表面上說的是魯智深,其實是對寺廟的所有人的一種警醒。給魯智深剃度,只是寸草不留,為何還要說六根清淨呢?因為寺廟眾人,已經有凡心。凡心一起,便不會潛心向佛。既然不能潛心向佛,六根就不會清淨。六根不淨,又怎能當好和尚呢?所以六根清淨,是借魯智深剃度的事,警醒寺內的眾人。接著的一句話「與汝剃除,免得爭競」,這句話有兩個意思:其一,告訴寺內眾人,不要和魯智深爭執。
  • 網友直呼:魯智深死得好冤
    《水滸傳》之魯智深:感潮信而死在《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死亡頗具傳奇色彩,因為好端端的魯智深,居然感悟潮信而亡,有點頓悟+順應天意的意思,頓悟本是佛教特有的詞,形容一個人無意中一下子想明白所有的難題,魯智深聽潮信,再由金山寺佛陀為其講解「圓寂」,魯智深瞬間明白,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自己的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最後魯智深六合寺坐化的時候,卻 「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不僅識文斷字,還能寫出蘊含佛理的頌子。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最初的魯智深是個酒鬼。
  • 魯智深說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其實這句話說宋江更合適
    徵方臘之後,魯智深和武松留在六合寺裡聽候,晚上魯智深聽見錢塘江潮的聲音,感悟了師父智真長老留給他的四句偈言,當夜就坐化圓寂了。魯智深在圓寂寫下偈語留給宋江等人看,其中就寫道自己「只愛殺人放火」,這句話看似是魯智深在說自己,但其實用在宋江身上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