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真長老給魯智深剃度,來感受佛門偈語的一些玄機

2021-01-07 中華歷史人物講評

佛門在長老吩咐事情,比如剃度,都會說一些偈語。這些偈語表面很淺顯,實際上很深奧。

魯智深自從打死鎮關西以後,在江湖上東躲西藏,最後在山西碰到了曾經救過的金老爹。在金老爹的協助下,只得到五臺山去剃度,從而當了和尚。

剃度以前,寺廟裡的和尚都嚇了一大跳,說:「這個人不似出家的模樣,一雙眼卻恁兇險。」

但是寺裡的主持智真長老卻和眾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給魯智深剃度的時候,智真長老口裡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淨,與汝剃除,免得爭競。」

這句偈語真是精彩。

寸草不留,六根清淨。表面上說的是魯智深,其實是對寺廟的所有人的一種警醒。給魯智深剃度,只是寸草不留,為何還要說六根清淨呢?

因為寺廟眾人,已經有凡心。凡心一起,便不會潛心向佛。既然不能潛心向佛,六根就不會清淨。六根不淨,又怎能當好和尚呢?

所以六根清淨,是借魯智深剃度的事,警醒寺內的眾人。

接著的一句話「與汝剃除,免得爭競」,這句話有兩個意思:其一,告訴寺內眾人,不要和魯智深爭執。其二,告訴寺內眾人,不要和自己人爭執。

有意思!自己人,魯智深當真是自己人嗎?

接下來發生的事,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眾人打不過他,紛紛找智真長老告狀。

這還是自己人能夠諒解的事嗎?

給魯智深剃度,專門給他說了一句偈語: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這個靈光一點,至關重要。正因為至關重要,才價值千金。

智真長老曾經給寺裡的首座說:「他後來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佛門的正果,是修行之人最為夢寐以求的結局。

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聞道,就是修成了正果,故而能為現在佛如來。

魯智深何德何能,能夠修成正果呢?

因為佛門講「悟」,修心,不修能。魯智深是天罡之一,自然天生就有佛性。只是在塵世中,要了卻塵世的魔障,才能修成正果。

而了卻魔障的方法,在魯智深的身上,就是殺人放火。

可是這個殺人放火,絕非是歹徒所為,而是正義的行為。

所以魯智深天生就有靈光,而寺內眾人,包括智真長老都沒有。這是天生的。

後面的佛法廣大,是要用佛法來去除魯智深的魔障,所以才給他取法名,叫做智深。

智真長老是主持,為何給一個新來的進門弟子取法名為「智」字輩?

因為智真長老具有慧眼,知道魯智深並非凡人,所以不敢以老師自居,便在剃度時以平輩相論。

平輩,才能堵住寺內眾人的口,才能化解魯智深的戾氣。

最後使魯智深大徹大悟的一句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實在是佛門精髓。

魯智深隨宋江徵討方臘回朝,途中經過錢塘江。夜晚聽得轟隆隆雷響,提著禪杖出來,才知道是錢塘江漲潮,當地人稱為「潮信」。

魯智深請教了寺內僧人,忽然之間,悟懂了智真長老留給他的偈語。

「潮」和「信」,代表潮信,正是此時錢塘江的光景。「圓」和「寂」,代表圓寂,好笑的是魯智深居然不知道圓寂是什麼意思?

請教旁邊的僧人,僧人一臉不解地望著他,說:「師兄乃佛門中人,難道不知圓寂是什麼意思嗎?」

魯智深連忙合掌作揖,說:「我確實不知,煩請師兄指點。」

僧人一臉正色,說:「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民間說法就是僧人之死。」

大徹大悟,就在此時。魯智深沐浴薰香,端正榻上,留下一篇頌子: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佛門偈語,玄機無限。

魯智深悟道,就在這一句偈語中。他才恍然凡塵原來都是一場夢。

曾經的江湖風雲、萬丈豪情,到了此時,就是一句頌子。

圓滿諸德,寂滅諸惡,就是圓寂。果然深奧,也難得頓悟。

既警自己,又醒世人,所以叫偈語。

相關焦點

  • 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
    通行版的前七十回和後五十回,梁山好漢性格迥異判若兩人,而且其中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送給花和尚魯智深的兩篇八句偈語,前一篇跟後一篇矛盾,後一篇也跟事情的發展矛盾。睿智的讀者諸君一定會發現,在智真長老自相矛盾的八句偈語中,藏著一個秘密:魯智深並沒有圓寂!智真長老在第四回送給魯智深的四句偈語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 《水滸傳》魯達出家後,為什麼和師傅智真一個輩分?
    五臺山智真長老,是魯達的師傅。按理說,他收一個徒弟應該比他矮一輩才是,可是智真長老給魯達剃度後,賜名「智深」。長老拿著空頭度牒而說偈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在是否讓魯達出家的問題上,五臺山大和尚一致認為:「卻才這個要出家的人,形容醜惡,相貌兇頑,不可剃度他,恐久後累及山門。」智真長老說,他要看看魯智深的來歷。看完之後,長老對眾僧說道:「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 智真長老的神通是什麼?魯智深靠他修得正果,五臺山的和尚卻不服
    一個是入雲龍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另一個則是魯智深的師傅五臺山的智真長老。在梁山好漢南徵北戰的過程中,兩個大師也為宋江等人指點過迷津,尤其是魯智深,他經過智真長老的點化,最終證得善果,坐化杭州六和寺。那麼,智真長老的神通是什麼呢?
  • 《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法名為何與自己的師父智真長老平輩?
    趙檀越帶他上山的時候,寺內眾僧對他十分不滿,和長老智真禪師說,這個人面帶醜惡,貌相兇頑,恐怕日後會連累山門。智真長老聽了眾人之言,焚起一炷信香,盤膝而坐,口誦咒語,入定去了。一炷香後,長老道: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日後必得正果,汝等皆不及他。堅持給魯達剃度,賜名智深。讀到這裡,我們都發現了一個問題:智真長老給魯達賜的法名和自己是平輩的。
  • 《水滸傳》智真長老踢皮球,把魯智深踢走,又不得罪趙員外,妙!
    今有小浼:敝寺檀越趙員外剃度僧人智深,俗姓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魯達,為因打死了人,情願落髮為僧。二次因醉鬧了僧堂,職事人不能和順。特來上剎,萬望作職事人員收錄,幸甚!切不可推故。此僧久後正果非常,千萬容留。珍重,珍重!」清長老喚集兩班許多職事僧人,盡到方丈,乃言:「汝等眾僧在此,你看我師兄智真禪師好沒分曉!
  •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脫俗偈語入世心
    說話魯智深醉打山門,智真長老送其下山到東京相國寺去當「白領(職事)」和尚,臨行送智深和尚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後人亦多有爭議,俗人本俗,還是以俗人之心論之。其一、偈語乃是佛家讀經之心得,較有名的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既是讀經修行心得,那麼就應該不是用於宿命論式的算卦,算卦這事應該是「世俗道家(非真道家)」的主業,智真長老是佛家智者,卻為智深和尚下此偈語,不知何意?其二,此偈語是指導智深和尚前程的?還是暗示智深和尚生命歸宿的?
  • 《水滸傳》:魯智深坐化圓寂,若在現代,醫生怎麼寫死亡證明?
    究其原因,蓋因魯智深在《水滸傳》中一直是佛系的代表,閃耀著人性和佛性的光輝。好像註定的緣分,魯智深作為一位綠林好漢,他的一生卻與佛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最初被迫無奈削髮為僧,到自覺遁入佛門,最後浙江坐化,事實證明了這個問題。其間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
  • 為何說魯智深的圓寂是水滸最大的悲劇?智真長老的2句話道出原因
    可惜,魯智深出家後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他喝酒、吃肉,大鬧五臺山。他不僅打壞了寺院的大門,還和寺院裡的和尚們打架。智真長老想要繼續留他,也留不住了。畢竟他破壞了寺院的清規。於是,智真長老給他指明了另外一條道路,讓他去開封的相國寺。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梁山第一大智慧者,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一眼就看出來了,所以才給他取了這樣一個法號,實際是自降輩分跟徒弟成了師兄弟。智真長老說魯智深「日後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還真不是看重趙員外那點施捨。歷朝歷代的和尚都不缺錢,智真長老名下的土地,應該比趙員外還多,甚至可能不比玉麒麟盧俊義少——這一點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
  •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
    水滸傳:魯智深為何會圓寂?背後隱藏的玄機你明白嗎?《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經典,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伏筆,並且相互之間有所呼應。像魯智深的死,就有著非常大的深意!魯智深以嫉惡如仇出名,他剛出場就為了素不相識的人而拳打鎮關西,可見其對恃強凌弱的痛恨。因為鬧出了人命,所以魯智深的提轄官也做不成了,只能四處逃命,後來在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而魯智深的結局也是值得玩味,他並沒有在徵討方臘的戰爭中喪命,活下來的他本可以和宋江等其他兄弟一起回京接受封賞,就算不是做大官,起碼也是個什麼護國禪師之類的。
  • 為何當看到魯智深坐化圓寂,就會忍不住淚流滿面
    魯智深在徵完方臘之後,意識到自己要離開人世間了,那天半夜,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漲潮以為是敵人到來,掄起禪仗就要打,結果寺內僧人指著那錢塘江的潮頭說,是潮水來了,來了兩次。聽到這句話,魯智深突然笑了,他想起了智真長老曾經說過的一番話:智真長老曾說過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為什麼說圓寂就圓寂了呢?
    《水滸傳》中有三個真正的男人:林衝、武松和魯智深。三人恰好都是好哥們。林衝是個完美君子的化身,是個好丈夫、一個優秀「公務員」,社會的黑暗,讓他有點窩囊。武松就是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的化身,是個剪除邪惡的『』行者『』,是個真正的好男兒。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三」貴人扶持,抓住機會(圖片來自網絡)魯智深任提轄之時,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打死鎮關西之後,只能灰溜溜的跑路。但是五臺山出家之後,拜入智真長老門下,人生轉機出現了。上五臺山,是魯智深抓住改變人生軌跡的最大的機會。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什麼佛門還堅持要出家人剃度呢?
    佛經中記載了許多佛祖及佛門弟子剃髮出家的故事。《因果經》說:「爾時太子便以利劍自剃鬚發,即發願言:『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習障。』」悉達多太子(即佛祖釋迦牟尼)就是以這種剃髮的舉動發誓,要為給世界上一切有情眾生斷除煩惱習障而奮鬥。
  •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一個健康的人為何會說死就死?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魯智深是咱們水滸傳當中一個俠肝義膽的人物,但是在此人身上還有個謎團籠罩著咱們,那就是他為啥會死。可能大家會疑惑死不是正常的嗎,這魯智深死了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死的確沒什麼問題,但關鍵是他這死的格外突然格外神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水滸當中的魯智深之死,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他究竟悟出什麼,一個健康人為何會說死就死!
  • 水滸中,魯智深為何會在擒拿方臘後果斷圓寂?
    事實上,看到兄弟一個個慘死、梁山崩盤覆滅在所難免,魯智深早已心如死灰。那天深夜,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內聽到滾滾潮水的聲音,以為敵軍殺來,急忙操起禪杖迎敵。結果僧人告知這是潮信,每年準時而來。魯智深忽然想到智真長老「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話,心中一震,忽然頓悟,洗了一個澡,留下一首詩,果斷圓寂去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魯智深圓寂的故事,出現在水滸傳倒數第二回,也就是宋江剿滅方臘後,是水滸故事的大結局之一。施老先生之所以給魯智深安排這樣的結局,主要還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魯智深圓寂是角色使命的需要。
  • 魯智深嫉惡如仇,怒打鎮關西和周通,為何對潑皮手下留情
    魯智深離開桃花山來到東京大相國寺後,將智真長老的書信交給了智清禪師。與師兄智真長老洞察天機這樣的世外高人不同,智清禪師更像是一位被陷入塵世的普通人。看完師兄的來信,對魯智深的身世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智清禪師並不想收留魯智深,只是礙於情面,不便推脫。於是,他召集眾僧商議對策,最終將魯智深打發到酸棗門外去守菜園子。
  • 《水滸傳》:三句話告訴你,魯智深其實是半個哲學家
    上上者,是他覺得寫得好的,其中魯智深就算一個。魯智深的確寫得好,寫出了一個大智者的風範。魯智深在教訓噁心之前常好戲弄人,這一番「戲弄」大有深意。在打鄭屠之前,他先叫鄭屠剁肉,剁了半天之後,鄭屠才知道他是來尋仇的。要救劉莊公之女,自己脫光了膀子鑽被窩裡,等著周通摸著他的肚皮時,還憋著不笑場,之後再來一頓狠揍。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及時雨宋江口蜜腹劍,智多星吳用心懷叵測,黑旋風李逵蠻橫無理,只有花和尚魯智深只說真話不說假話,所以他才會被公認為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無論是對師父智真長老,還是對初次見面的朋友豹子頭林衝,他都直言不諱。
  • 李玉剛臺北寺廟皈依佛門 粉絲否認其剃度出家
    有許多「剛絲」(李玉剛粉絲暱稱)也稱,李玉剛只是皈依佛門,即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而不是剃度出家。  熱議:紅塵寂寞,為情所困?  李玉剛自2006年從央視《星光大道》出道以來,在觀眾中贏得了極高的人氣,2012年和2013年央視春晚上演唱的《新貴妃醉酒》、《嫦娥》更是讓他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