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
1.四大皆空
佛教所說的「四大」,乃是指構成世界的地水火風4種基本元素。佛教中的「四大」是從屬性上而言的,「四大」包括:堅性的地大,溼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動性的風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現於佛陀所說的《四十二章經》:「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佛教認為,「四大」是造成物質世界物質現象的因緣。也就是說,一切物質,都是四大假合而成。例如山川、大地、草木等。包括人體也是如此。在人體之中,堅硬的骨骼屬於地大,流動的血液就是水大,體內的溫度就是火大,體內運動的氣及呼吸之氣,屬於風大。「四大」的假合如果和諧,假合而成的物質便會在一定時間內欣欣向榮。「四大」的假合倘若出現矛盾,也就是出現「四大矛盾」,物質就會走向毀滅。因此,佛教將人體的生病,稱之為「四大違和」。
一切物體都是「四大」假合而成,因緣在時暫時假合存在,因緣去時便隨緣而化。因此,萬物都沒有一個「獨立」的自我存在。譬如,你問自己是誰?是你的身體嗎?是身體上的手腳嗎?是手上的手指嗎?是手指上的骨頭嗎?如此問下去,永遠不會有答案,因為這個假合的身體根本不是你。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便能體會到物質世界「四大皆空」的本質。
2.六根清淨
佛教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能見色謂眼,能聽聲謂耳,能嗅香謂鼻,能嘗味謂舌,能感觸謂身,能知法謂意。
所謂的「六根」,其實就是「欲根」,而「欲根」是無法脫離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佛陀所說的涅槃,第一步就是要斷除雜染的「欲根」,也就是清淨眾生的「六根」。凡夫眾生,眼根迷於紛華的物象,耳根迷於雜亂的五音,鼻根迷於各種氣味,身根迷於各種觸覺,意根迷於各種思想和概念,故不得解脫。
六根不清淨之時,眾生被六根所役使,不能自主。若是修為到家了,有定力管住自己的六根了,就漸漸可以做到六根完全清淨。此時的狀態,便是涅槃的基本條件。正是由於「六根清淨」乃趣入涅槃的關鍵步驟,故佛教極其重視「六根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