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鐵電材料的光電機制

2020-12-23 中國科學院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揭開了鐵電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高壓電的秘密。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鐵電材料是指具有鐵電效應的一類材料,它是熱釋電材料的一個分支。鐵電材料及其應用研究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固體電子學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科學家已經了解到鐵電材料的原子結構可以使其自發產生極化現象,但至今尚不清楚光電過程是如何在鐵電材料中發生的。如果能夠理解這一光電機制並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將能有效地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研究人員所採用的鐵電材料是鉍鐵酸鹽薄膜(BFO)。這種特別製作的薄膜有著不同尋常的特性,在數百微米的距離內整齊而有規律地排列著不同的電疇。電疇為條狀,每個電疇寬為50納米到300納米,疇壁為2納米,相鄰電疇的極性相反。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內置電場的精確位置及其電場強度,便於在微觀尺度上開展研究,同時也避免了雜質原子環繞及多晶材料所造成的誤差。

當研究人員用光照射鉍鐵酸鹽薄膜時,獲得了比材料本身的帶隙電壓高很多的電壓,說明光子可釋放電子,並在疇壁上形成空穴,這樣即使沒有半導體的P—N結構,也可形成垂直於疇壁的電流。通過各種試驗,研究人員確定疇壁在提高電壓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此他們開發出一種模型,可令極性相反的電疇製造出多餘的電荷,並能傳遞到相鄰的電疇。這種情況有點像傳遞水桶的過程,隨著多餘電荷不斷注入鋸齒狀相鄰的電疇,電壓可逐級顯著增加。

在疇壁的兩側,由於電性相反,就可形成電場,使載電體分離。在疇壁的一側,電子堆積,空穴互相排斥;而另一側則空穴堆積,電子互相排斥。太陽能電池之所以會損失效率,是由於電子和空穴會迅速結合,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在鉍鐵酸鹽薄膜上出現,因為相鄰的電疇極性相反。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電子和空穴會沿相反的方向運動,而由於電子的數量遠超空穴的數量,所以多餘的電子會溢出到相鄰的電疇。

鉍鐵酸鹽薄膜本身並不是一種很好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因為它只對藍色和近紫外線發生反應,而且在其產生高電壓的同時,並不能產生足夠高的電流。但是研究人員確信,在任何具有鋸齒狀結構的鐵電材料中,類似的過程也會發生。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調查和研究其他更好的替代材料。他們相信,該技術如果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將使太陽能電池產生較高的電流,並能大幅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有望生產出性能強大的太陽能電池。

相關焦點

  • 專題 | 電介質材料和物理
    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電介質材料基礎理論;2)相變、結構和疇結構;3)無鉛鐵電壓電材料和性能;4)鐵電光電效應;5)介電儲能、熱釋電和電卡效應;6)微波介電材料。我們希望本專題能有助於擴大電介質研究在海內外華人學者中的影響,吸引更多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的關注和加入,為我國在本領域的蓬勃發展增添新生力量。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反鐵電材料具有儲能密度高、溫度穩定性好、充放電時間快和抗疲勞特性好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位移驅動器、高功率脈衝電源、能量存儲電容器等器件,是國際上研究新型能源、智能材料與器件的熱點。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 Nature Materials社論丨鐵電材料一百年簡史:裡程碑事件回顧
    1920年,法國科學家JosephValasek在實驗中發現了鐵電現象。100年來,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究層出不窮。近日,Nature Materials發表的社論,對鐵電材料百年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進行了回顧。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1977年導電高分子的發現打開了有機半導體領域的大門,相比於無機半導體,有機半導體具有易修飾、低成本、重量輕、易加工等優勢,在非線性光學、場效應電晶體、電致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研究背景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有機半導體材料在電致發光、電致變色、液晶顯示以及太陽能聚光器等光電器件中已經得到深入研究。
  • 華南師範在鐵電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具體內容如下:圖1 論文發表信息(1)鐵電納米島的額疇壁電導態研究《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近年來,鐵電疇壁的新穎物理特性和「疇壁電子學」引起了一陣研究熱潮。鐵電疇壁是分隔相鄰極化電疇的界面,可以看作一種二維拓撲缺陷。
  • 今日Nature: 鐵電疇壁再發正刊,調製微波器件 | 大家點評
    不同於介電材料,鐵電材料在其居裡相變溫度(Tc)之下具有自發的電極化。自1920年被發現以來,鐵電極化在外加電場下的調控行為已被廣泛應用於驅動,儲能以及傳感等器件中。採用傳統壓電效應的可調電容中,質量因子Q的諧振峰均為分立,且在電場調製作用下一般只有幾百MHz的變化。作為對比,鐵電相Ba0.8Sr0.2TiO3薄膜的質量因子Q在1 GHz至10 GHz的測量頻譜內,其平均值在100至1000之間,受電場作用連續可調;並且其諧振峰不隨電極尺寸而變化,進一步驗證了其工作機制不是壓電效應(圖2a,2b所示)。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具有雙穩態和自發極化態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在2019年7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了對原生鐵電金屬的首次觀察:一種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鐵電特徵。研究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體晶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豐度與鐵電性共存。
  • 科學家揭示重金屬離子與三元插層納米材料的作用機制
    /Mg/Ni-LDH)的作用機制並成功實現對Pb(II)的高選擇性檢測。       由於實際水環境中大量共存離子的存在,如何實現目標有害重金屬離子高靈敏無幹擾的檢測一直是電分析領域的一個巨大挑戰。課題組前期的研究工作發現納米材料對重金屬的電化學檢測性能與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密切相關。但是如何獲得對重金屬離子具有選擇性吸附的納米材料及其選擇性的作用機制研究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 缺陷對鐵電材料疇壁傳播影響研究獲進展
    由於在固體電子學領域顯示出的廣泛應用前景,鐵電材料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和相關領域研究中的熱門課題之一。
  • 百歲鐵電:新材料、新應用
    ——鐵電群、ferroelectrics編輯部鐵電材料(ferroelectrics) 因其電極化(P ) 與電場強度(E ) 間存在與鐵磁性材料(ferromagnetics)中磁化強度(M ) 與磁場強度(H ) 間相似的滯回關係而得名。1920年法國科學家Joseph Valasek 首次在羅息鹽(酒石酸鉀鈉,C4O6H4KNa) 中觀察到鐵電現象。
  • 科學家設計出新陶瓷壓電材料,電致應變值達1.3%
    壓電材料是一種被施加電場時會改變形狀的材料,具有廣泛應用,其中一個焦點壓電材料陶瓷成本低廉,可惜的是電致應變值很低,導致效率不佳。現在印度科學家設計出電致應變值比以往還要高2 倍的新陶瓷壓電材料,將使感測器或驅動器有更便宜的材料選擇。
  •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打開APP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環球創新智慧 發表於 2019-12-12 15:45:45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是由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於1946年提出的。 在馮·諾依曼體系結構中,存儲器存儲程序指令和數據;處理器執行指令與處理相關數據。可是,存儲器與處理器是完全分離的兩個單元,數據需要在處理器與內存之間來回移動。
  • ACS Sensors:生物事件從光電陽極分離:鐵氰化鉀介導氧化還原循環集成光電陽極與陰極體系
    背景介紹:光電化學(Photoelectrochemistry,PEC)生物分析是基於光電化學與生物識別過程構建的一種新的分析方法
  • 電子類選光電還是微電?學姐:選微電子,微電子就業好
    當然這個專業厲害的院校其實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兩電一郵:今天咱們主要面對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家長,講本科專業的差別,研究生專業以後具體再說。而一般比較專業的大學,比如西電成電,會有很多這個專業。咱們一一來說,今天只說光電子,微電子,不說電子工程。扯了那麼多,其實也沒啥用,好了,咱說光電方向,和微電子方向學習課程到底區別在哪裡。
  •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Emma Chou • 2019-12-21 15:14:11
  • NSR專訪:多鐵材料的前生今世 | 尚鬱
    很快,我就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多鐵性材料(Multiferroics)的定義是:同時具備兩種或兩種以上「鐵性」的材料,這裡的鐵性可以是鐵磁性、鐵電性、鐵彈性等。鐵磁性接近於我們日常熟悉的「磁性」概念,是指一種材料具備自發磁化,並且,這種磁化可以被外加磁場調節。我們熟知的磁鐵(Fe3O4)就是一種(亞)鐵磁性材料。
  • Science子刊:科學家推出可植入皮膚的超柔光電管
    甚至出現了一些超薄的電子光電管可以植入皮膚,不會引起人體的不適,可以用來監測人體狀態和身體健康信息,也可以用來展示身體的信號。近期的《Science Advances》就介紹了一種新的電子技術,基於超薄的電子光電管,代表著新一代的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超薄、柔性的三色光電子管(PLED)和有機感光檢測器(OPDs),可以用來實現在人體皮膚展示光電信息,甚至可以檢測人體的狀態。
  • 從碳化矽材料到鯤遊光電,華為晶片版圖又落一子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近日華為旗下投資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勃投資)新增對外投資企業上海鯤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鯤遊光電)。鯤遊光電是哈勃投資成立以來投資的第五家企業,哈勃投資持股比例為6.5791%。此前,鯤遊光電也是華為光電晶片領域的供應商之一。
  • 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 (第二期)
    上一篇: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第一期)下面進入到這樣一個主題,就是電場作用下面絕緣材料為什麼不能導電?不能導電的原因大概有兩點。第一個點就是材料內部面沒有電荷,因為電流就是電荷量ΔQ除以時間Δt。所以既然不能導電,沒有電流的話,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內部沒有電荷。但材料內部有分子、原子,原子裡面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以各種不同的電荷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