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具有雙穩態和自發極化態

2020-12-13 博科園

首次觀察到:原生鐵電金屬!在2019年7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了對原生鐵電金屬的首次觀察:一種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鐵電特徵。研究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體晶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豐度與鐵電性共存。一種金屬和鐵電體材料,在室溫下呈塊狀結晶,具有納米電子應用的潛力。

這項研究代表了第一個具有雙穩態和電可切換的自發極化狀態的原生金屬,這是鐵電的特徵。研究作者Pankaj Sharma博士解釋說:我們發現在室溫下,塊狀晶體雙碲化鎢(WTe2)中原生金屬度和鐵電性共存。通過對WTe2晶體結構、電子輸運測量和理論考慮的系統研究,證明了鐵電狀態在外部電偏置下是可切換的,並解釋了WTe2中『金屬鐵電』的機制。範德瓦爾斯材料是金屬和鐵電體的晶體形式,在室溫下具有新的納米電子應用潛力。

鐵電背景資料

鐵電可以看作是鐵磁性的一個類比,鐵磁性材料表現出永久磁性,用外行人的話說,就是一塊北極和南極的「磁鐵」。鐵電材料同樣表現出一種類似的電性質,稱為永久電極化,它起源於電偶極,由相等但相反的兩端或極組成。在鐵電材料中,這些電偶極子存在於單元級,產生不消失的永久電偶極矩。這種自發電偶極矩可以通過外部電場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等效狀態或方向之間反覆轉換。

這種特性在許多鐵電技術中得到了應用,例如納米電子計算機存儲器、RFID卡、醫用超聲波傳感器、紅外攝像機、潛艇聲納、振動和壓力傳感器以及精密執行器。傳統上,鐵電性被觀察到存在於絕緣材料或半導體材料中,而不是金屬材料中,因為金屬中導電電子屏蔽了由偶極矩引起的靜態內部場。

這項研究

2019年7月,一種室溫鐵電半金屬發表在《科學進展》上。散裝單晶鎢二碲化物(WTe 2)屬於一類稱為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Cs)的材料,通過光譜電傳輸測量,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探測,以確認其金屬行為並且通過壓電響應力顯微鏡(PFM)來繪製偏振圖,檢測由於施加的電場引起的晶格變形。鐵電疇,即極化方向相反的區域,可以在新分裂的WTe2單晶中直接觀察到。

採用電容幾何形狀的頂電極光譜- pfm測量方法,研究了鐵電極化的開關特性。該研究得到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通過ARC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提供的資金支持,部分工作是在澳大利亞政府研究培訓計劃獎學金計劃的協助下,利用澳大利亞國家製造設施新南威爾斯州節點的設施進行。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內布拉斯加大學)證實了由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WTe2鐵電不穩定性的電子和結構起源的實驗結果。

鐵電研究

在FLEET (ARC未來低能源電子技術卓越中心),人們對鐵電材料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了解它們在「CMOS」技術之外的低能源電子領域的潛在用途。例如:鐵電材料的可切換電偶極矩,可以用作人工拓撲絕緣體中基礎二維電子系統的柵極。

與傳統半導體相比,鐵電電子偶極矩與原子晶體中電子氣體的距離非常近(亞納米),這確保了更有效的切換,克服了傳統半導體的局限性,因為傳統半導體的導電通道埋在表面以下幾十納米。拓撲材料是在研究主題1中進行研究的,該主題旨在建立超低阻電子通路,從而創造新一代超低能電子產品。

博科園|研究/來自:FLEET參考期刊《科學進展》DOI: 10.1126/sciadv.aax5080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自從Anderson和Blount提出鈣鈦礦「鐵電金屬」以來,人們在為弄清楚其物理機制和如何設計新的鐵電金屬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LiOSO3是第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極化金屬,它在低溫下能夠保持金屬性且在140K經歷類似於鐵電的結構相變,激發了許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興趣。事實上,本徵極化金屬非常稀有,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少數極化金屬被發現。
  •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團隊首次在分子鐵電薄膜中發現了奇特的「渦旋-反渦旋」 (vortex-antivortex)疇結構。作為一種特殊的拓撲形態,鐵電渦旋疇中自發極化在有限空間內局域成一個閉合通量,使得該區域尤其是疇壁處具有豐富的物理性質,在鐵電超導器件、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和發光二極體等器件上有廣泛的應用。此外,由於渦旋中心能量最低,極化態之間的翻轉更容易,這種疇結構非常適合構築低能耗存儲器。
  •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
    團隊首次在分子鐵電薄膜中發現了奇特的「渦旋-反渦旋」 (vortex-antivortex)疇結構。  作為一種特殊的拓撲形態,鐵電渦旋疇中自發極化在有限空間內局域成一個閉合通量,使得該區域尤其是疇壁處具有豐富的物理性質,在鐵電超導器件、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和發光二極體等器件上有廣泛的應用。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除了鐵供給和有機質輸入的差異可能造成這種情況外,他們提出這可能是由於耦合的鐵和硫循環所固有的雙穩態導致了觀察到的氧化還原二重性。 所觀察到鹽沼沉積物中的氧化還原二重性。數據來自Norfolk鹽沼兩個相鄰的水塘。上圖A-G為硫化的,下圖B-H顯示鐵化的。A和B:孔隙水中溶解的鐵(Fepw)。C和D:固相活性鐵(Fereac)=氧化鐵(Feox)+還原未硫化的鐵(Feunsulph)+還原硫化的鐵(Fesulph)。
  • 進展|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
    現代微電子器件不僅要求這些超薄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透光性,還要求它們能夠具有更為豐富的物理特性,例如磁性、熱電性、延展性和抗腐蝕性等,為設計下一代移動智能多功能器件提供備選材料。過渡金屬氮化鉻(CrN)就是集這些優良物性於一身的理想材料之一。在室溫下,CrN塊材呈現金屬性,其載流子濃度約為1020cm-3,遷移率約為100cm2·V-1·s-1。
  • 缺陷對鐵電材料疇壁傳播影響研究獲進展
    由於在固體電子學領域顯示出的廣泛應用前景,鐵電材料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和相關領域研究中的熱門課題之一。
  • Nature Materials社論丨鐵電材料一百年簡史:裡程碑事件回顧
    鐵電材料則更為突出——在壓電材料中具有最大的電場響應,是一類開關材料。獨特之處在於,低於某一臨界溫度時,鐵電材料具有永久電極化,且一個大於矯頑電場的外加電場能使材料的極化反轉。極化反轉表現出滯後現象(歷史效應),且伴隨著晶體結構變化。
  • 國科大等提出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蘇剛團隊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楊聲遠團隊合作回答了這一問題,他們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2D Weyl half-semimetal, WHS)」,這既是一種具有拓撲性質的二維外爾半金屬(Weyl semimetal),同時也是一種完全極化的鐵磁性半金屬(half-metal),其低能電子是自旋完全極化的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
  • 今日Nature: 鐵電疇壁再發正刊,調製微波器件 | 大家點評
    不同於介電材料,鐵電材料在其居裡相變溫度(Tc)之下具有自發的電極化。自1920年被發現以來,鐵電極化在外加電場下的調控行為已被廣泛應用於驅動,儲能以及傳感等器件中。然而長久以來,當薄膜處於鐵電相時在相鄰鐵電疇間形成的疇壁被認為會降低微波傳輸的質量因子(Q),從而帶來信號損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常用對策是將薄膜的居裡相變溫度降低到室溫以下,使得薄膜在室溫工作時處於順電相(薄膜中無鐵電疇)。然而,穩態順電相會顯著降低薄膜的電容調製比率n(外加電壓下,最大與最小電容的比值)。
  • 華南師範在鐵電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具體內容如下:圖1 論文發表信息(1)鐵電納米島的額疇壁電導態研究《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近年來,鐵電疇壁的新穎物理特性和「疇壁電子學」引起了一陣研究熱潮。鐵電疇壁是分隔相鄰極化電疇的界面,可以看作一種二維拓撲缺陷。
  • 物理所觀察到鐵基超導體中的磁通束縛態和多個無節點能隙
    作為探測實空間電子態密度分布的有力手段,STM/STS測量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中與具有動量空間分辨能力的ARPES形成了很好的互補,給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然而對於鐵基超導體,STM/STS測量一直沒有給出多個無節點能隙的直接證據,對樣品質量和實驗過程本身都提出了挑戰。  另一方面,鐵基超導體的發現為人們研究磁通物理中一些基本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 磁介電La2CoMnO6的本徵介電性能
    Paschoal原文連結:http://dx.doi.org/10.1063/1.4921441編譯:高丹丹 雲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摘要雙鈣鈦礦結構的錳氧化物因其有趣的磁電和介電響應成為了一類吸引人的材料。特別是在射頻和室溫時,La2CoMnO6(LCMO)已經被觀察到有巨介電(CDC)行為。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具有超高儲能性能的無疲勞Aurivillius相鐵電薄膜
    雖然鐵電陶瓷和電容器薄膜的研製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提高鐵電材料的能量密度的同時,防止極化疲勞的研究卻很少。 Aurivillius相鐵電化合物是層狀鉍氧化物,由(Bi2O2)2+層和鈣鈦礦(An 1BnO3n +1)2 -層組成,具有獨特的優點,包括無鉛和無疲勞。然而,在探索高能量密度介質電容器的Aurivillius相鐵電體方面只有少數例子。
  • 福建物構所極化快速翻轉鐵電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徵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
  • 科學家揭秘鐵電材料的光電機制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揭開了鐵電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高壓電的秘密。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鐵電材料是指具有鐵電效應的一類材料,它是熱釋電材料的一個分支。鐵電材料及其應用研究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固體電子學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
  • 專題 | 電介質材料和物理
    最近研究表明,在尺寸效應、界面耦合及其相互作用、外延應變等作用下,鐵電材料中也會出現自發的極性拓撲疇結構,同時表現出新的鐵電相結構和豐富的物理性能。鐵電薄膜的光伏效應在光探測、能量轉換和非易失性存儲等領域表現出了潛在應用前景。針對鐵電薄膜光電流密度較小, 且存在退極化現象導致的光伏性能退化問題,有必要尋求提高薄膜自極化的新途徑,並對其導電性進行調控,進一步優化鐵電薄膜的光伏性能。
  • 中科院金屬所等發現室溫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馬秀良、朱銀蓮和唐雲龍博士與國際團隊合作,在PbTiO3/SrTiO3超晶格中發現了室溫穩定存在的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4月17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
  • 王中林和秦勇:撓曲電電子學
    作者首次從實驗和理論上證明了中心對稱半導體中撓曲電效應的存在,並利用該效應通過對中心對稱半導體—金屬界面材料肖特基勢壘高度的控制從而來調控界面電子-載流子的輸運行為。02研究背景界面工程在電子/光電子學、傳感、人機界面、人工智慧等領域同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並且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例如基於壓電效應、熱釋電效應、鐵電效應的界面調控取得了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和廣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