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在幼兒園裡總是喜歡攻擊其他孩子,果果媽媽也問過果果攻擊其他小朋友的原因,但是果果只是說自己喜歡看其他小朋友被自己打哭,老師和果果媽媽屢次勸說果果無效,結果導致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給果果玩,被小朋友孤立。
柚柚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總是喜歡推小朋友,並且不願意小朋友玩她的玩具,柚柚媽媽勸說柚柚要學會分享,柚柚卻說:「我不要分享!我不要分享!」,如果媽媽再繼續勸說柚柚就會大哭,或者乾脆跑掉。
寶寶在家還挺活潑的,但是一到外面立刻就變得怯生生的?孩子獨佔玩具,不懂懂得分享?孩子嘲笑、欺辱其他小朋友?孩子見人總是躲避?其實以上這些種種表現都是孩子「社交能力」差的體現,社交能力差的人容易被周圍的人排擠,從而生活變得孤孤單單,然而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孤孤單單的活著,尤其是孩子,他們更需要朋友的陪伴。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可是他的社交能力幾乎還是「0」,到底該怎麼辦?相信不少家長都在為此而焦慮,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有關孩子「社交能力」的那些事。
其實社交是一種天性,也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1歲寶寶
1歲的寶寶可以通過用手「指」和發出聲音來與外界進行基本的交流溝通、當看到爸爸媽媽或者其它熟悉的人時會微笑或者哭,並且有時會把玩具遞給身邊的人進行簡單的互動。
✔2歲寶寶
2歲的寶寶開始有了社交的概念,但是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並不多,而是各玩各的,並且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為玩具爭吵並宣稱,「這是我的!」在社交行為中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分享是十分困難的,媽媽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他們學會分享。
✔3歲寶寶
3歲的寶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尋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並且很喜歡玩過家家、角色扮演等類似遊戲,並且開始根據興趣愛好來交朋友了,另外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擁抱、拍拍肩等行為。
✔️4 歲寶寶
4歲的寶寶喜歡和同齡人互動,已經開始對成為團體的一員表示出興趣。雖然他們這個時候還是會爭搶玩具,但是已經可以理解分享、依次玩耍的概念了。也會向家人和朋友表達愛意,給予更多擁抱,特別是當他看到別人陷入困境的時候,而且開始有同理心,會表達同情等。
文章開頭我們所說的孩子一出門就變的怯生生,不懂得分享,不會主動交朋友,以自我為中心,嘲笑、不合群,見人就躲等等,都是孩子社交能力差的表現,那麼究竟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①父母家人過度的溺愛和苛責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越是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就越自私自利,而越被父母苛待的孩子往往卻越孝順,拼命想表現自己,所以當這兩種孩子進入學校後,被溺愛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和同學不講道理讓同學反感,而被苛責的孩子則極端自卑,主動被同學隔離。
②缺乏關愛的孩子、被父母頻繁打罵的孩子
有些父母工作忙,將孩子留給長輩看管,平時對孩子的生活不管不問,但是當孩子犯錯時,卻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導致孩子被別人欺負也不敢還手,情商較低,不合群,與老師的關係比較差,在學校表現比較木訥,反應慢,適應力差,學習也差,自卑,甚至有些孩子出現了社交障礙,厭學等情況。
③失敗的社交經歷
有些孩子可能原本性格開朗,但是偶爾一次失敗社交經歷經歷,諸如和朋友產生矛盾或者遭到朋友的背叛等等,都難以讓孩子接受,內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就不想去接觸任何交際。
《小王子》裡有一段話,說:人類最深的情感,從最大的喜悅到最深的痛苦,都源自於「關係」。一個人處理各種關係、與他人相處的社交能力,直接影響到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發生人際問題時妄下定論,不要隨意幹預孩子之間的小衝突,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必要時給予指導和建議,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這樣孩子的社交技巧才能提高,獨立意識和自信心才會增強。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升他的社交能力呢?
①教會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
例如最基本的5S禮儀引導,非常簡單實用:
第一步站起來(Stand),第二步笑一笑(Smile),第三步說出自己的名字(Say),第四步握個手(Shake),第五步說我很高興認識你(Say)。家長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與孩子進行訓練。
②通過遊戲強化社交技能
心理學上有一個「你傳我接」的遊戲,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如何進行持續性的交流。第一步:面對面站好,手裡拿好道具,第二步:其中一方發球,並提出問題(舉例:媽媽問:你喜歡小豬佩奇嗎?寶寶回答:喜歡,那麼這個傳遞就不計分,而且寶寶也不能夠把球再傳給爸爸了,只有當寶寶做延伸回答的時候,這個傳遞才能記上一分,比如,「喜歡,小豬佩奇很可愛」。完成了延伸回答後,寶寶就可以把球傳給爸爸或者其它人,並且同時提出第二個問題「那爸爸你喜歡小豬佩奇嗎?」記住溝通的範圍只在小豬佩奇範圍內,如果聊到其它的事情就不計分)。第三步:讓孩子理解規則,並且持續進行直至話題結束。第四步:遷移知識,回憶孩子生活中的其他對話場景。
③家庭集體出遊、帶孩子去拜訪其他小朋友
創造一些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接觸的機會,如果是比較內向的孩子,不要逼迫孩子去打招呼或者訓斥孩子,父母可以做示範,引導孩子,家長要多和孩子在家裡面互動要儘量多一些,促進孩子人際互動的能力,有的孩子喜歡自己玩耍,自己玩兒玩具,家長可能就忽略孩子的互動交往能力上的培養。
④和孩子一起閱讀關於加強社交能力的故事書
通過繪本親子閱讀培養兒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引導孩子學會積極主動交友,尊重他人,懂得合作。
《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本書中刻畫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形象,不僅向小朋友講述了有趣好玩的小故事,包括3~6歲年齡段孩子的各種典型表現,而且還有問答、測試等互動環節。不妨和孩子一起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學習故事中的做法,在親子閱讀中鍛鍊和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吧!
《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是針對3~6歲兒童設計的社交能力培養手冊。以俏皮可愛的圖畫和詼諧幽默的故事,引導孩子和小動物一起體驗生活,認知自我,通過閱讀尋找自己的影子。幫助孩子學會懂禮貌、與人溝通、融入集體生活、學會合作和分享、化解矛盾衝突等,從而提升在不同情境中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受歡迎的小朋友。
說孩子的成長有很多方面,總覺得自己有的地方,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怎麼受歡迎,怎麼說話,之類的,這些本是我們需要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的東西,可我自己確實不擅長。我教不了的,正好跟著作者與孩子深入淺出地,慢慢分享。
雖然才看了頭幾章,但是作者的教育理念和生動有趣的語言就深深打動了我。自己目前還是一位準媽媽,但覺得提前學習和掌握早教知識是很有幫助的。
用一個個淺顯生動、來源生活的小故事,將做人的道理、行為的基本準、處理問題的方法、成長的巧勁兒,向孩子一一分享,娓娓道來。
《兒童社交養成課》是閨女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她最近看了書後,總和我討論,有時候她還能舉一反三,應用到自己的生活裡,看來買對了。
如果您家的孩子也存在社交能力問題,不妨和他一起看看這本《兒童社交養成課》?原件42元,現在僅需25.8元,有興趣的話點擊看一看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