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幼兒園這樣充滿童真的地方,也是一個微小的社會。孩子會在這裡遇到各種不同性格的小朋友,作為家長難免會擔心孩子在這裡會不會遭到排擠?遇到矛盾能不能自己解決?能否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
在群體屬性的幼兒園中,孩子會遇到非常複雜的社交互動。幼兒園階段的社交活動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在英國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中就真實地體現了,孩子在幼兒園是如何進行社交活動,學習社交技巧的。
並根據不同的類型,重點介紹了其中的4個孩子。
在這所幼兒園中的角落中藏了很多攝像頭,因此孩子之間的活動都是非常真實的。
①受歡迎的美娜露:
幼兒園中的「團寵」,幾乎每一個小朋友都想和她做朋友,甚至還有小男孩想要和她結婚。
②被排擠的伊芙麗:
伊芙麗剛進幼兒園時,第一個騎上每個人輪流玩10分鐘的三輪車,但輪到其他小朋友時卻霸佔著不下來,還發生了肢體衝突。不懂分享、貶低他人的伊芙麗最終被排擠了。
③被忽視的泰思雅:
泰思雅進幼兒園後的第一天就不斷詢問其他孩子:「你能和我一起玩嗎?」可是她不斷遭到拒絕,大家都忽視了她的存在。後來幾天,泰思雅都是自己一個人玩。
④和被接納的:
幼兒園裡剩餘大部分的孩子都屬於「被接納的」,他們擁有較高的認知能力、自控力,懂得遵守規則,攻擊性更小。
在幼兒園這個群體中有60%的孩子都是被接納和受歡迎的,更值得擔心的是被忽視、被排擠的這類孩子,比例高達20%。
伊芙麗是幼兒園中被孤立的典型,她的性格在家裡就有明顯體現了。因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伊芙麗是家裡的獨寵,幾乎所有事情都圍著她轉。即使出現一些不尊重長輩的行為,大家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沒有進行教育。
在家裡的這種優勢,讓伊芙麗在幼兒園時同樣採用了相同的方式,但家裡和幼兒園是明顯不同的。在伊芙麗的霸道事件積累多次後,孩子們之間開始形成「這個女孩不大好」的共識,甚至有的小朋友認為她應該受點教訓。
在之後的幾天裡,伊芙麗被群體孤立了。
因為伊芙麗不會調整社交技巧,被打上了「霸道」的標籤,就會被區別對待,一旦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大家都首先懷疑到她的身上。而這最根本的原因,是伊芙麗的家庭教育並沒有教會她如何與小朋友們平等相處。
排擠型的孩子分為順從型和好鬥型2種。上述中的伊芙麗屬於好鬥型,在幼兒園專橫霸道導致的被排擠。在伊芙麗意識到自己的專橫霸道被排擠後,開始放低姿態,轉變社交方式,最後重新被群體接納。
因此,對於孩子之間的社交來說,教他們遵守規則、控制自己的情緒最關鍵的。
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講大道理他們是聽不懂的。我家二寶是調皮的,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就擔心他會因為搗亂、調皮被排擠,苦口婆心說了很多回,二寶好像是懂得。但是入園後這些大道理一點用都沒有。
後來我通過繪本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給二寶社交技巧,這個過程就用到了《0-6歲兒童社交啟蒙繪本》。
6歲前孩子的思維是形象思維,他們會把自己的行為和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進行比較、對號入座。你說了很多遍的大道理,同樣的到了故事中他一遍就能明白,還能反過來跟你說的頭頭是道。抓準這點後,我就把友善待人、分享、一起玩兒、欣賞等社交技巧教給孩子。
繪本小動物的行為都是取材於孩子社交中的真實行為,二寶看一遍就能懂,還跟我說自己跟小朋友相處時是什麼什麼樣子。我就會趁這個機會引導他,所以這些故事是幫了大忙。
這些故事教會我家二寶如何寬容待人、欣賞他人,學會分享,又懂得了照顧他人的感受。二寶調皮的性子雖然沒改,但是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相處卻容易多了。如果你也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排擠,儘早教給他社交技能,不妨試試這套繪本。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