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間有一定的社交禮儀和社交規則,小孩子之間也存在這種情況嗎?回答是肯定的。而這些規則小孩子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幼兒園的老師們也無法針對每個孩子全方位地掌握信息,因而家長是無法全面了解孩子相互之間的社交規則。
現代科技的發展,結合人們普遍存在的探秘心理,使得一檔兒童行為觀察類節目《小孩的神秘生活》應運而生,家長們可以通過藏起來的攝像頭觀察孩子們的社交行為,再結合教育專家們的專業解讀,使得家長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了弱點和不足,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開學季,一些適齡兒童將離開家庭,開始社會化的集體生活。家長更有必要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有所了解,通過觀看這檔節目,家長可以了解到來自不同教育環境下不同性格的孩子,相互之間是如何交往的,他們之間到底會存在哪些幼兒園裡的社交規則。
1、獨立性強有主見的孩子受歡迎
家長越早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孩子越能夠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得更有主見。當同一年齡段的孩子們一加對比,高下立分。獨立性強的孩子,無論是穿衣還是吃飯,或者是獨自去衛生間,都表現得非常突出,而這樣的孩子天生就有吸引其他小朋友關注的稟性,並且他們還有精力去幫助其他小朋友,因而會受到歡迎。
2、喜歡欺負他人的孩子被孤立。
一些在家裡驕橫慣了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卻吃不開了。幼兒園不比家庭,驕橫的孩子會受到家長的庇護,同齡的孩子們可不理那一套。你耍賴欺負了他人,孩子們看在眼裡,下次自然不會和你親近,不會和你玩,沒有人玩,自然就被孤立了。這一點在孩子們中間表現得非常具體而明顯。
3、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有人緣。
雖然許多孩子可能不理解同理心這一概念,但其一些做法卻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現。當某些孩子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有同理心的孩子會主動安慰那些失落的孩子,可能他們只是不願意看到對方流淚,但能夠體會到他人傷心的苦楚並可以感同身受,則會給他人一種非常舒服的交往感覺,因而會累積好人緣。
對於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其主要的性格表現還是源自於家庭和父母。若是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孩子缺少了愛的呵護,缺乏了社交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是致命的。家長要培養孩子所謂的社交能力,其實還可以區分為多個方面,若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好人緣,以下幾個方面是為基礎和重點。
1、學習能力。
這裡提到的學習能力不單單指學業上的學習,也包括生活方面、禮儀方面、交往方面等等。孩子在家時,面對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到了幼兒園,可以見識到許多性格的同齡人,而可能每位都有其優點,當孩子善於捕捉其他孩子的優點並將其學到手之後,不但可以使自己更全面,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結識朋友。
2、獨立能力。
前文已經提到過,獨立的孩子性格更加成熟,也容易因幫助別人而成為被效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會獲得尊重,較易成為「孩子王」。毋庸置疑,受到他人擁護的孩子,自然就不再懼怕和他人交往了。
3、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需要多加練習的,能夠讓別人理解自己說的話,是非常關鍵的社交能力。某些孩子和生人一說話就臉紅,表達自己也是吞吞吐吐的,表達的詞語也是模糊不清的,這樣怎麼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呢?家長要多關注這一點,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
想讓自己的孩子交到朋友,簡單、粗暴的方式肯定是無效的,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多聊天,通過幼兒園孩子們的具體表現來判斷他們的性格,指導孩子如何與其交往。總之,具備了以上能力是基礎,面對不同性格的目標靈活應用,才能更有效。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了解嗎?您是否知道孩子們之間存在的社交規則呢?您是如何看待孩子們之間的交往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