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離開了父母全天的呵護,每天和幼兒園的小朋友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難免孩子們在一起會因為玩具或是各自的脾氣而有所爭執,孩子們會推搡打架,有時候還會被欺負。
每當孩子回家,哭著對父母訴說自己白天在幼兒園的經歷,心疼孩子的父母總會不忍心自己的心肝寶貝遭受這樣的欺負,又怕孩子以後再遭受同樣的遭遇,很多家長的第一做法就是告訴孩子:再有小朋友欺負你,那就直接打回去。雖說應對欺凌,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但是對孩子來說,家長這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會給孩子產生錯誤的行為意識。那當孩子被欺負,家長怎麼做才穩妥?
玲玲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兒子,恰巧看到了一個比他兒子稍微高一點的小朋友搶了兒子的玩具,還一把將兒子推到地上。兒子被嚇得哇哇大哭,凌凌氣壞了,直接走上前去也把高個的孩子推倒了。本該是兩個孩子自己解決的矛盾,這一下引發了家長參與,變成了更大的衝突和矛盾。
兩個孩子都哇哇大哭,而趕來的高個孩子母親也和玲玲喋喋不休的爭執。好不容易大家都平靜下來,四個人找幼兒園老師評理。老師說:「其實這是孩子能解決的問題,但因為你們家長的參與,讓一個簡單的事情變得更複雜。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先教他們反擊和侵略。」一句話讓兩個家長羞愧不已,也讓我們不禁一起反思。
1. 給孩子最大安慰
孩子受到欺負,內心會委屈,會恐慌,家長先別著急問事情的緣由,也別急著追究責任,給孩子一個擁抱來安慰他們內心的委屈和不安。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以後,再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經過,幫助他們分析一下這個事情過程。
2. 尋求老師的幫助
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學著解決。老師的協調比家長之間互相爭論更有效。可以帶發生衝突的兩個孩子到老師面前,通過老師的協調,來讓兩個孩子如實講述事情發生的過程,做錯的一方也應該受到相應的教育。有了老師的協調和教育,孩子下次也就不敢再欺負人了。
3. 家長要學會冷靜處理
每個家長都心疼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受委屈,家長著急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不能因為心情急迫就不擇手段。不要直接去找對方小朋友和家長質問,也不要以暴制暴去打孩子來還擊,更不能直接去找老師問責。
這些都是不理智的,不僅會讓自己的形象受損,還會影響別人對自家孩子的看法,孩子在幼兒園容易被孤立。家長能做的就是先穩定情緒,搞明白事情的真實經過,並客觀地給孩子分析和教育,告訴孩子以後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更合適。
4. 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與別的小朋友相處,免受欺負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可能隨時呆在孩子身邊,那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應對才是免受欺負的關鍵。告訴孩子要學會適當的反抗,平時不要主動去欺負別的小朋友,要和小朋友分享,要學會融入大集體。但是當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時,或者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孩子一定要勇敢的反抗,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前提下,對抗別人,也可以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避免自己受傷。
進入幼兒園,就如同一個小小的社會,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學會解決。平時家長也要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樣孩子遇到別人的欺凌,也就不會害怕和恐慌,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