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是一個人的理想,是抽象概念,反應一個人的價值偏好,更是一個人用來與世界建立關係,甚至用來解決世界上既有問題的「看見」。好像小時候大家都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理想」,想當科學家什麼的,背後那個理由,就是「願景」。「願景」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展現。
舉例來說,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看見戰後一片荒蕪又貧困的日本,人民窮苦,對未來毫無盼望。從生產腳踏車燈到電器,松下內心一直以來的希望,就是透過他所生產的產品能夠像水龍頭打開就譁啦啦流不停的水一樣,供應給需要的人,讓更多人因為擁有這些產品,日子因而過的更方便,甚至幸福(雖然不見得是如此),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人生願景。
有願景的人,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擁有值得奮鬥的目標,因而懂得安排、規劃自己的生活作息,將工作是為一種履踐遠景的職業(而不光是賺錢維生的職業)。
下班後不斷努力學習,充實自己。
絕不浪費時間在與願景無關的事情上。比方像買東西,只買能幫助自己在專業或工作有所幫助的產品/服務。
全人投入,連旁人都能清楚感受其熱情,就算全世界都嘲笑他也依然堅持。
有願景的人相信,只要堅持到底的努力,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就算最後失敗,此生也沒有白活。
反觀沒有人生願景的人,成天覺得無聊,日子昏昏噩噩的過,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來。出了社會,想的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問起人生理想,「抱歉,沒有!」
人當然可以選擇悠閒自在的安穩過日子,「願景」並不必然非得透過有給工作來實踐。有的人可能在工作上不想有特別成就,反而對某些非本職工作,或者擁有自己的興趣,發願投身於此,不斷鑽研,整理,累積,那也是很美的人生(例如一些投身藝術創作的朋友,沒想過作品賣不賣的出去,只知道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願景」,是一個人不斷對內探索自己,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興趣、專長,並且決定以此與世界建立關係,為世界貢獻心力的一種東西。有願景的人,懂得個人與世界間最健康的聯繫方式,絕對不會做出破壞世界的事。一心一意想的都是讓社會更好,更進步,更安康。
像愛迪生一生發明無數,並不是為了壟斷專利發大財,而是興趣使然,令其投入研究發展;更希望透過其所發明的產品,幫助這世界上的人過的更好。於是,愛迪生留下了電影、留聲機、電燈給我們,而這世界也將永遠紀念他替人類所做的貢獻。
賺錢對有願景的企業家來說,只是實踐願景後跟隨而來的附加價值。至於沒有願景(或只以賺錢為願景)的企業家,則是走後門關說、綁標,再不然就是拿企業超貸,想盡各種方法掏空,累積個人財富,不顧員工死活。
想發財沒有錯,想過好日子也沒有錯,只是在此之前,得找到一個既能展現所長,又能對世界有貢獻的「願景」,終身持守,才不會因為富裕成功了之後,迷失於紙醉金迷,淪為追逐金錢遊戲的「經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