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71篇》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2020-12-25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71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五)

悟學.十八子 20200504

1715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譯文】孔子說:「能與鄙夫一起侍奉君主嗎?他在沒有得到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倘若他擔心失去,什麼事都會幹得出來。」

患得患失

【集解】何曰:「患得之者,患不能得之也,楚俗言也。」鄭曰:「無所不至者,言邪媚無所不為也。」

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

【集注】胡氏曰:「許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志於富貴而已者,則亦無所不至矣。』志於富貴,即孔子所謂鄙夫也。」

評析:這種患得患失的鄙夫,純為貪圖個人名利,未得時,想盡方法,一定要得到,既得,又想盡方法保持不失,這種人可以為國家、企業辦事嗎?從政者、企業管理者當以此為戒!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72篇……

相關焦點

  • 《悟學.第107篇》韞匵而藏,待賈而沽
    《悟學.第107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326 亥-子論語.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譯文】子貢說:「這裡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裡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
  • 《悟學.第125篇》孝哉閔子騫
    《悟學.第126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二)悟學.十八子 20200405 亥-子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譯文】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 《悟學.第273篇》子曰:惡紫之奪朱也
    《悟學.第27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重出,見《悟學.第十七篇》1718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譯文】孔子說:「我憎恨紫色排擠紅色,憎恨鄭國的歌曲擾亂雅樂,憎恨巧嘴利舌而使國家顛覆的人。」
  • 《悟學.第215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悟學.第215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24 亥-子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如是,人將愛敬之恐後矣,怨其有不遠者哉?此修己待人之法,古帝王檢身若不及,與人不求備,正此意也。」
  • 《悟學.第156篇》皓首窮經以致用也
    《悟學.第156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5 子曰:「誦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通曉;派他出使別國卻又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悟學.第80篇》多見多聞,擇善而從!
    《悟學.第80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五)悟學.十八子 20200229 亥-子7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譯文】孔子釣魚,但不截流網魚。射鳥,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鳥。【集解】包曰:「時人多有穿鑿妄作篇籍者,故云然也。」孔曰:「如此者,次於生知之者也。」【唐以前古注】皇疏:不知而作,謂妄作穿鑿為異端者也。時蓋多有為此者,故孔子曰:我無是不知而作之事也。人居世間,若有耳多所聞,則擇善者從之者也;若目多所見,則識錄也。多見不雲擇善者,與上互文,亦從可知也。
  • 《悟學.第239篇》有教無類
    《悟學.第239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三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11539 子曰:「有教無類。」有教無類 萬世師表《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132篇》因材施教
    《悟學.第132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譯文】子路問:「聽到了就實行嗎?」
  • 《悟學.第134篇》四子侍坐
    《悟學.第134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07 亥-子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悟學.第135篇》克己復禮
    《悟學.第135篇》論語. 顏淵第十二.新解讀(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皇疏:「顏淵,孔子弟子也,又為門徒之冠者也。所以次前者,進業之冠莫過顏淵,故顏淵次先進也。」邢疏:「此篇論仁政明達、君臣父子、辨惑折獄、君子文為,皆聖賢之格言,仕進之階路,故次先進也。」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悟學.第284篇》齊景公待孔子
    《悟學.第284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518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齊景公與晏嬰拓展閱讀--《孔子世家》節選: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
  • 《悟學.第231篇》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悟學.第231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思而不學不對,學而不思也不對。』多讀書以後,自己就會變得非常謙虛了。常常我們自以為是一個大發現,多讀了書以後,才知道古人早就講過了,知道了,原來我們並沒有超越古人,而且古人比我們所知道的還更多得多。」
  • 《悟學.第223篇》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悟學.第223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公冶長篇5.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評析:「不以言舉人」是用人之道,「不以人廢言」是納言之道。
  • 《悟學.第74篇》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悟學.第74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224 亥-子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曲肱而枕,樂亦在其中《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 《悟學.第222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悟學.第22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群而不黨《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174篇》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悟學.第174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二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415 亥-子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程子曰:「七年雲者,聖人度其時可矣。如雲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類,皆當思其作為如何乃有益。」《論語講要》:「善人治理國家,不會窮兵黷武。但受外國侵略,不能不以武力抵抗。所以平時教民,除了道德教育與職業教育外,應有軍事訓練,並以道德教。如此七年之久,一旦有外敵入侵,人民可以當兵衛國。」
  • 《悟學.第90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悟學.第90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310 亥-子8.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唐以前古注】皇疏:「學禮若畢,次宜學樂也,所以然者,禮之用和為貴,行禮必須學樂以和成己性也。」[邢疏]此章記人立身成德之法也。興,起也。言人修身,當先起於《詩》也。立身必須學禮,成性在於學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學《詩》、《禮》,然後樂以成之也。
  • 《悟學.第129篇》升堂入室
    《悟學.第129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譯文】魯國翻修長府的國庫。閔子騫道:「照老樣子下去,怎麼樣?何必改建呢?」孔子道:「這個人平日不大開口,一開口就說到要害上。」【集解】鄭曰:「長府,藏名也,藏財貨曰府。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乃復更改作。」王曰:「言必有中者,善其不欲勞民改作。」
  • 《悟學.第三十四篇》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悟學.第三十四篇》論語.八佾第三.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109 亥-子314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譯文】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
  • 《悟學.第141篇》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悟學.第141篇》論語. 顏淵第十二.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 20200210 亥-子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曰:「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