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7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七)
悟學.十八子 20200504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重出,見《悟學.第十七篇》
1718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譯文】孔子說:「我憎恨紫色排擠紅色,憎恨鄭國的歌曲擾亂雅樂,憎恨巧嘴利舌而使國家顛覆的人。」

【集解】孔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惡其邪奸而奪正色也。利口之人多言少實。苟能悅媚時君,傾覆其國家也。」包曰:「鄭聲,淫聲之哀者。惡其奪雅樂也。」
【集注】範氏曰:「天下之理,正而勝者常少,不正而勝者常多,聖人所以惡之也。利口之人,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賢為不肖,以不肖為賢。人君苟悅而信之,則國家之覆也不難矣。」

南懷瑾解讀:「「惡紫之奪朱也」。朱是紅色,為正色,紫是紅得過分了,最怕是紫色侵奪了朱色。他又用音樂來比方,在當時鄭國的音樂最下流、最奢靡,所以孔子最反對鄭聲把正統的音樂搞壞了。
第三,利口覆邦家,嘴巴非常會講,可是沒有真正的思想內容,乃至亡國覆家。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要千萬注意,尤其自己要注意,有才的人往往在嘴巴上不讓人,不但是害自己乃至送命、連累家人,甚至覆國,古今中外歷史上,這種利口覆邦家的例子非常多。
這段文字看起來容易懂,剛才我說這三點與上面狂、矜、愚三點是連貫的,如蕩之於狂,紫之於朱等等,都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情形。一個人的學問、道德、修養,最怕是成為似是而非。」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7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