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72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六)
悟學.十八子 20200504
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
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古時候民眾有三種毛病,現在恐怕連這些毛病都沒有了(更差了)。
古時候的狂放縱言行(不拘小節),現在的狂放蕩無禮(無法無天);
古時候的矜持方正峭厲,現在的矜持蠻橫胡鬧(盛氣驕橫、憤世嫉俗);
古時候的愚昧正直,現在的愚昧卻是欺詐啊!」

【集解】包曰:「言古者民疾與今時異。肆,極意敢言。」孔曰:「蕩,無所據。惡理多怒。」馬曰:「廉,有廉隅。」

【唐以前古注】皇疏:「古謂淳時也,疾謂病也,其事有三條,在下文也。今謂澆時也,亡無也,言今之澆民無復三疾之事也。」
「一也,古之狂者恆肆意,所為好在牴觸,以此為疾者也。蕩無所據也,蕩猶動也,今之狂不復肆直,而皆用意澆競流動也,復無得據杖也。
二也,矜莊也,廉隅也,古人自矜莊者,好大有廉隅,以此為疾也,李充曰:「矜厲其行向廉潔也。」今世之人自矜莊者,不能廉隅,而因之為忿戻怒物也,李充曰:「矜善上人,物所以不與,則反之者至矣,故怒以戻與忿激也。」
三也,古之愚者不用其智,不知俯仰,病在直情逕行,故云直也。今之世愚,不識可否,唯欲欺詐自利者也。」

南懷瑾解讀:「這三點等於是觀察人的六個大原則。我們讀到這種地方,要特別注意,這是對於一個人的看法。很多人都講究看相,這就是「相法」,不過這個「相法」不是看五官和掌紋,而是看神態,看他的作人做事,就看出來了。
當領導別人,或與人交往的時候,部下同事狂一點沒關係,有時還蠻欣賞其狂,就怕不夠狂,有本事不妨狂一點。如果是狂而蕩,就問題嚴重了,狂到不守信諾,乃至把公家的鈔票用光了,對什麼事情都亂來,就要不得。
有才的人多半狂,愛才就要懂得欣賞其狂,不要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自己不喜歡的,不必要求別人也這樣做,但是要提防他,不可失諸蕩,這個狂就是人才。
自我傲慢,有個性就是矜。自矜值得欣賞,一個人沒有個性、不傲慢,就是沒有味道。每個人都有他獨立的個性,但有適當限度。假使傲慢而變成憤戾之氣,到處怨恨,沒有一個人、一件事使他滿意,即使他單獨自處,也會跟自己過不去的,那就過於憤戾,這很不好。
愚、老實沒有關係,可不要故玩老實,偽裝老實,所謂「貌似忠厚,心存奸詐。」那就大成問題了。這狂、矜、愚三條,有相對的六點,外在是觀察別人,內在是反觀自己修養的準則,都要注意的。」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7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