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174篇》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020-12-11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174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二十二)

悟學.十八子 20200415 亥-子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譯文】孔子說:「善人教育民眾七年,也能夠進行作戰了。」

【集注】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務農講武之法。程子曰:「七年雲者,聖人度其時可矣。如雲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類,皆當思其作為如何乃有益。」

《論語講要》:「善人治理國家,不會窮兵黷武。但受外國侵略,不能不以武力抵抗。所以平時教民,除了道德教育與職業教育外,應有軍事訓練,並以道德教。如此七年之久,一旦有外敵入侵,人民可以當兵衛國。」

教育的重要性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譯文】孔子說:「用未經訓練的民眾去作戰,這叫拋棄他們。」

【唐以前古注】皇疏:「民命可重,故孔子愼戰,所以教至七年,猶曰亦可,若不經教戰而使之戰,是謂棄擲民也。」

《論語講要》:「用沒有受過教育訓練的人民去作戰,是謂拋棄人民。「不習之民」,似是專指沒有學習戰鬥技能的人民而言。但除習戰以外,應該包括平時的道德教育。因無道德教育做基礎,便無戰鬥意志,作戰也必然失敗。」

居安思危 有備無患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175篇……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國學: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原文】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論語》子路篇【譯文】孔子說: 用未經過訓練的人民去作戰,就等於讓他們去送死。【見解】「兵」需要經過訓練,才能應戰。 一個國家的國防,應該做到有備無患,有兵不慌。
  • 吳起練兵與抗大辦學: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吳起練兵與抗大辦學■毛煒豪三軍之士,素習離合聚散之法,備諳坐作進退之令,使之遇敵,視旌麾以應變,聽金鼓而進退,如此則戰無不勝。法(指《論語·子路第十三》)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教戰篇強調教育訓練對於作戰的重要性,認為凡是準備用兵,必先訓練部隊。要使全軍平時練好分散與集合陣法,熟悉起坐和進退號令。與敵人進行戰鬥時,部隊可根據旗幟揮動而變化,可聽戰鼓聲響前進後退。
  • 《悟學.第291篇》周公誡子
    《悟學.第291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5051810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周公誡子【集解】孔曰:「魯公,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魯。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已之親。以,用也。怨不見聽用。大故,謂惡逆之事。」
  • 《悟學.第78篇》文行忠信
    《悟學.第78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228 亥-子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集解】包曰:「二三子,謂諸弟子。聖人知廣道深,弟子學之不能及,以為有所隱匿,故解之也。我所為無不與爾共之者,是某之心也。」
  • 《悟學.第231篇》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悟學.第231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聖人無事而不與百姓同事,事同則形同,是以見形以為己異,故謂聖人亦必勤思而力學。此百姓之情,也故用其情以教之,則聖人之教因彼以教彼,安容詭哉!」南懷瑾解讀:「孔子提供自己的經驗,他說他自己曾經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因而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專門自己用思考去研究,結果發現沒有用,不如去求知。因為須要知識配合思想,所以要多讀書,多思想。
  • 《悟學.第129篇》升堂入室
    《悟學.第129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這八個字輕易放過,這也是我們要學的,當處大事的時候,不要亂說,要說就「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樣,一箭出去就中紅心,說到要點上去。」1115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悟學.第239篇》有教無類
    《悟學.第239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三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11539 子曰:「有教無類。」【唐以前古注】皇疏:「人乃有貴賤同宜,資教不可以其種類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則善本無類也。」
  • 《悟學.第80篇》多見多聞,擇善而從!
    《悟學.第80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五)悟學.十八子 20200229 亥-子7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譯文】孔子釣魚,但不截流網魚。射鳥,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鳥。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譯文】 孔子說:「大概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裡憑空創造,我不是這樣的。多聽,選擇並採納其中好的;多看,記在心裡,這或許是次一等的智慧。」【集解】包曰:「時人多有穿鑿妄作篇籍者,故云然也。」孔曰:「如此者,次於生知之者也。」
  • 《悟學.第249篇》君子有三戒:色、鬥、得
    《悟學.第249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1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悟學.第272篇》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
    《悟學.第272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 《悟學.第259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悟學.第259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譯文】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人是改變不了的。」【集解】孔曰:「上知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強賢。」
  • 《悟學.第107篇》韞匵而藏,待賈而沽
    《悟學.第107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326 亥-子論語.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程樹德:按此當是魯以幣召孔子,孔子將反魯,適於道路中得疾也。《王制》云:「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葬之。」夫子去魯是退,當以士禮葬。今子路用大夫之禮,故夫子責之。
  • 基層防疫切忌「以不教民戰」
    防疫既是攻堅之戰,也是術業之戰。拿少數基層來說,如一窩蜂、扎堆上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還如填表格、報材料形式主義指令困擾,再如缺口罩、無防護「赤膊上陣」加劇疫情風險。基層幹部有勁、有志固然好,但志鬥遠遠不如「智」鬥有價值、有實質性作用。即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涉及到的崗位分工、協調推進、科學研判,涉及到領導幹部組織、管理、調配、疏導等能力。
  • 《悟學.第90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悟學.第90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310 亥-子8.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唐以前古注】皇疏:「學禮若畢,次宜學樂也,所以然者,禮之用和為貴,行禮必須學樂以和成己性也。」[邢疏]此章記人立身成德之法也。興,起也。言人修身,當先起於《詩》也。立身必須學禮,成性在於學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學《詩》、《禮》,然後樂以成之也。
  • 《悟學.第376篇》深根固柢.帛書老子.59
    《悟學.第376篇》帛書老子.59悟學十八子 20200607《德經》 第59章【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蚤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氐,長生久視之道也。」【譯文】「治理百姓,事奉上天(自然界),沒有比『嗇』更好的方法。
  • 《悟學.第223篇》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悟學.第223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因為言談而舉用人,不因為人而排斥其言談。」楊伯峻譯: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便提拔他,不因為他是壞人而鄙棄他的好話。」
  • 《悟學.第69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悟學.第69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20200219 亥-子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修,最是贄之至輕者也。孔子言:人若能自施贄行束脩以上來見謁者,則我未嘗不教誨之。評析:聖人誨人不倦之佐證也。
  • 《悟學.第156篇》皓首窮經以致用也
    《悟學.第156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5 子曰:「誦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通曉;派他出使別國卻又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悟學.第74篇》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悟學.第74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224 亥-子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而言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 《悟學.第273篇》子曰:惡紫之奪朱也
    《悟學.第27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重出,見《悟學.第十七篇》1718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譯文】孔子說:「我憎恨紫色排擠紅色,憎恨鄭國的歌曲擾亂雅樂,憎恨巧嘴利舌而使國家顛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