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91篇》周公誡子

2020-12-18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91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十)

悟學.十八子 20200505

1810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譯文】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怠慢他的親屬,不讓大臣們抱怨不被重用。故臣舊屬沒有大的過錯不要捨棄,不要對一個人求全責備。」

周公誡子

【集解】孔曰:「魯公,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魯。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已之親。以,用也。怨不見聽用。大故,謂惡逆之事。」

《四書直解》:「昔魯公伯禽受封之國,周公訓誡之說道:立國以忠厚為本。忠厚之道在於親親、任賢、錄舊、用人而已。蓋親,乃王家一體而分者,苟恩義不篤,則親親之道廢矣,必也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使至親不至於遺棄可也。

大臣,國之所系以為安危者,苟大臣有怨,則任賢之禮薄矣,必也推心以厚其託,久任以展其才,不使大臣怨我之不見信用,可也。故舊之家皆先世之有功德於民者,苟棄其子孫,則念舊之意衰矣。

必也官其賢者,其不賢者亦使之不失其祿,非有惡逆大故,則不棄也。人之才具各有短長,在乎因材而器使之,苟責備於一人,則用才之路狹矣。必也因能授任,不強其所不能。無求全責備於一人焉。

此四者皆君子之事,忠厚之道也。汝之就封,可不勉而行之,以培植國家之根本哉?

按周家以忠厚立國,故周公訓其子治魯之道,亦不外此。其後周祚八百,而魯亦與周並傳綿遠,豈非德澤浹洽之深哉?此為國者所當法也。」

周公誡子

南懷瑾解讀:「這裡又推溯記載魯國開國之初周武王的兄弟,建立周代文化的周公,告訴他的兒子魯公(就是伯禽,分封在魯國),一個領導的人,不管是個人做人,或者擴充到政治上,總之,為天下國家社會,要沒有私心,好處先不要想給自己的親信,要大公無私。這是第一點。

不要使自己提拔起來的幹部怨乎不以,就是不使重要幹部心裡不以為然的怨懟,感到不過以他來擺位置、作傀儡,並不是真正要他做事。大臣如不以領導人的做法為然,又不好明說,就會變成尸位素餐,應付一下上班,反正提意見也沒用,這樣就很危險,這是第二點。

周公誡伯禽

再其次:「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這是說明中國古代文化的念舊精神,共同創業有功的人,這些故舊,到了年紀已大,應該退休時,雖然頭腦差些,沒有用了,但當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他們沒有太重大的錯誤,不要隨便捨棄不用。中國文化所講的人倫文化,就是推己及人的愛人。

因此對於故舊,雖然老了,但他年輕時還是有用的,出過力,甚至可能在其間還幾乎連命都賠上,今日老了還算是幸運的,所以周公說對於這種人,除非犯了太大的錯誤,否則不能無故丟棄他們。為政之道也好,作人之道也好,這是念舊、愛人。

對朋友當然如此,對於老朋友,如果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活著已經沒有幾次好見面了。見一次少一次,更不能拋棄這份友情。這是第三點。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一個做領導人的,不可要求幹部是全才。人常常容易犯這種錯誤,希望幹部又能幹,又沒有缺點。這是萬難做到的。

還有一個常犯的毛病,對於一個能幹的幹部,任何事都交給他辦,結果常常使這個能幹的幹部受不了,因為他到底是人,不是鐵打的。

這就是說無求備於人。再說,人都有長處,有缺點,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聖人,尤其是共同創業的幹部,又能為你打天下,又能為你守成,同時又是聖人,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交朋友,做領導人,不要對人責備求全。」

伯禽趨跪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92篇……

相關焦點

  • 文言閱讀練習:《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
    (甲)周公誡子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作者介紹】  (甲)《周公誡子》選自《韓詩外傳》。  韓嬰,約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
  • 《悟學.第91篇》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
    《悟學.第91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20200311 亥-子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周公一飯三吐哺,求賢殷切!【注釋】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 《悟學.第156篇》皓首窮經以致用也
    《悟學.第156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5 子曰:「誦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通曉;派他出使別國卻又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悟學.第134篇》四子侍坐
    《悟學.第134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07 亥-子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悟學.第107篇》韞匵而藏,待賈而沽
    《悟學.第107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十)悟學.十八子 20200326 亥-子論語.子罕第九.新解讀(十)912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閒,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 《悟學.第135篇》克己復禮
    《悟學.第135篇》論語. 顏淵第十二.新解讀(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皇疏:「顏淵,孔子弟子也,又為門徒之冠者也。所以次前者,進業之冠莫過顏淵,故顏淵次先進也。」邢疏:「此篇論仁政明達、君臣父子、辨惑折獄、君子文為,皆聖賢之格言,仕進之階路,故次先進也。」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悟學.第298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悟學.第298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6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一】子夏說:「學識廣博,志向堅定,急迫地鑽研,切實地思考,仁就在其中了。」【譯文二】子夏說:「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悟學.第231篇》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悟學.第231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思而不學不對,學而不思也不對。』多讀書以後,自己就會變得非常謙虛了。常常我們自以為是一個大發現,多讀了書以後,才知道古人早就講過了,知道了,原來我們並沒有超越古人,而且古人比我們所知道的還更多得多。」
  • 《悟學.第284篇》齊景公待孔子
    《悟學.第284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518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說,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閒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 《悟學.第三十三篇》「繪事後素」
    《悟學.第三十三篇》論語.八佾第三.新解讀(二)悟學.十八子 20200107 亥-子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 《悟學.第129篇》升堂入室
    《悟學.第129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這八個字輕易放過,這也是我們要學的,當處大事的時候,不要亂說,要說就「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樣,一箭出去就中紅心,說到要點上去。」1115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悟學.第132篇》因材施教
    《悟學.第132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74篇》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悟學.第74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224 亥-子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曲肱而枕,樂亦在其中《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 《悟學.第239篇》有教無類
    《悟學.第239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三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11539 子曰:「有教無類。」有教無類 萬世師表《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101篇》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悟學.第101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四)悟學.十八子 20200321 亥-子96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19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悟學.第120篇》論語. 鄉黨第十.新解讀(四)悟學.十八子 20200404亥-子106 君子不以紺(gàn)緅(zōu)飾,紅紫不以為褻服。《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224篇》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悟學.第224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18 亥-子152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20篇》食不語,寢不言
    《悟學.第120篇》論語. 鄉黨第十.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09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譯文】參加官府祭祀典禮時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過的肉存放不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不吃了。
  • 《悟學.第80篇》多見多聞,擇善而從!
    《悟學.第80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五)悟學.十八子 20200229 亥-子7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譯文】孔子釣魚,但不截流網魚。射鳥,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評析:生態平衡,適可而止!
  • 《悟學.第78篇》文行忠信
    《悟學.第78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228 亥-子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聖人知廣道深,弟子學之不能及,以為有所隱匿,故解之也。我所為無不與爾共之者,是某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