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梅雨季節。在這種空氣溼度很高,人體感覺悶熱的環境中,不少人深受各類皮膚病之苦。日前,記者從舟山市婦幼保健院皮膚科了解到,隨著溼度增加,氣壓降低,皮膚病患者持續增加,就診者比往常多了一成。
一個患上溼疹一個染上腳癬
前幾日,5歲的萌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子,且全身皮膚非常粗糙。瘙癢難耐,孩子不停地抓撓,皮膚被抓破損後又加重了瘙癢。如此反覆一個多星期,始終不見好轉。媽媽給萌萌塗了藥膏,但收效不明顯,便帶孩子到市婦幼保健院皮膚科求診。經檢查後,醫生確診萌萌患上了因溼熱天氣導致的溼疹。
記者在該科室了解到,除了萌萌這樣因溼熱天氣導致的溼疹皮膚病患者外,還有許多患了手癬、足癬的患者。
前兩天,市民張先生在路上突遇傾盆大雨,身邊沒帶雨傘,他急忙跑到附近的屋簷躲雨。「儘管如此,我的鞋子還是溼透了。等雨稍小後,我穿著溼鞋又趕了好長一段路。」張先生說,當晚,他就覺得腳很癢,早上起來一看,發現腳後跟一層層脫皮。「像這樣的情況,近段時間我們碰到的還挺多的。下雨天,不少路段積水,有些患者就是因為趟水過馬路,真菌感染得了腳癬。」該科醫生顏雲蓉說,除了赤足趟水,也有人因喜歡穿拖鞋、涼鞋,「惹」上真菌感染。
遠離皮膚病做好預防是關鍵
顏雲蓉表示,梅雨季節中,過敏性皮膚病很常見,如溼疹、蟲咬皮炎、蕁麻疹等。溼氣重、氣溫高是誘發溼疹的重要氣候因素。
天氣悶熱時,由於感到身上黏糊糊的不舒服,很多人就會經常洗澡,這雖然洗掉了身體上的汗液、油脂,卻導致皮膚自然屏障消失。如果再使用沐浴露,就會造成進一步的刺激,導致本來就很敏感的肌膚更加敏感,進而誘發或加重溼疹。此外,梅雨季節還容易導致皮膚感染真菌,其中以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頭癬較為多見。
那麼,在梅雨季節,我們該如何預防皮膚病呢?
「皮膚一旦發生皮疹、瘙癢現象,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藥物治療。要儘量避免抓撓,以免抓破感染引發炎症。」顏雲蓉建議,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市民如需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比如塗上防曬霜或打遮陽傘。大家還要保持個人衛生,不管是否感染皮疹、手癬、足癬等皮膚病,鞋子、衣服都需要經常清洗更換。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患有真菌性皮膚病,要注意衣物分開,防止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傳染。
顏雲蓉還提醒市民,一旦皮膚出現問題,要避免造成新的刺激,切記不可使用熱水和肥皂外洗,不可塗抹刺激性強的外用藥。尤其要慎用含有激素的藥膏,此類藥雖能止癢,但對人體有免疫抑制作用,會降低皮膚的免疫抵抗力,加重真菌感染的程度,導致皮損範圍越來越大。
原標題:梅雨季島城皮膚病多發做好防曬清潔是關鍵 醫生建議:一旦發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