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軒在大學3年一個人走遍了26個省份。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實習生 向津津 劉偉雪 長沙報導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稱為真正的男子漢?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得到安眠?答案在風中飄揚,在說走就走的旅行中。
大學期間,有的大學生「三點一線」,整日悶在宿舍裡睡覺、打遊戲,張宇軒卻不一樣,他熱衷說走就走的旅行。讀大學3年來,他的足跡已遍布全國26個省份,沒有攻略,沒有地圖,在或長或短的旅途中且行且思考。他沉迷於各地的歷史、地理、風景、經濟發展的細節挖掘,並以此佐證自己的思考。他是一個有想法並敢於實踐的人。
3年行走26個省 曾手繪長沙地圖
身體或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張宇軒來自東北,今年22歲,是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新聞系大三的學生,身邊的人都叫他「浪娃」。和許多大學生的生活不同,他在大學3年裡去過26個省,足跡遍布北京、山東、安徽、上海、江西等地。他說:「中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想用腳步去丈量祖國的大地,去探索這個世界的新奇。」
張宇軒利用節假日走遍了湖南、吉林兩省的全部地級市,北京除了遠郊縣外,市區他基本都走遍了。所到之處,他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旅遊,而是對這片區域進行全面了解。他的想法很樸素,想在當地做一個經驗足、見識廣的「老口子」。
張宇軒拍攝的長沙火車北站舊址。
張宇軒從小就喜歡看新聞,一直對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飲食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頗感興趣。讀大學後,他決定去各地旅行,用腳步讀懂中國每一寸土地。
3年前來到長沙讀大學,開學不久,張宇軒就用兩個月的時間走遍了長沙的各個角落,用心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朝氣蓬勃的青春時尚。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除了人盡皆知的橘子洲、嶽麓山、坡子街等知名景點外,張宇軒更喜歡去小街小巷,他覺得往往是這種知名度不高,沒有過多開發痕跡的地方,反而更能感受到這個城市毫不掩飾、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和歷史內涵。
「我喜歡呷這裡的美食,喜歡聽嗲嗲娭毑講老長沙的故事,漸漸的我腦中就刻畫出了長沙的地圖。」張宇軒說,他已經學會了不少調高韻足的長沙話。
張宇軒大一時手繪的長沙地圖。
憑著行走記憶,張宇軒親手繪製了長沙地圖。他不參照任何地圖,先確定芙蓉路和五一路,從兩條最主要的幹道向外延展,兩年時間內,他把長沙許多細枝末節的小巷子、街路、小區、地名都「摸透」了。這種「摸透」包括長沙的歷史、城建、美食、產業、教育、醫療、樓市等方面,他認為了解這些還遠遠不夠,他會繼續探索下去。
沒有攻略的旅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旅行中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張宇軒在許多城市的機場、火車站見過太多的離別相聚,讓他更加體會到了人性以及世間的人情冷暖。
有一次在山東濟南旅行,一個產婦在張宇軒旁邊暈倒了,他趕緊去打救護車電話,身邊一群人圍了過來,幫忙給孕婦解暑,照看她的身體情況,這讓張宇軒覺得非常溫暖。「第一次臨危不懼去救護別人,我覺得這件事很有價值,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當時在孕婦身邊一起幫忙的人都互稱「老師」,張宇軒覺得:「山東是孔孟之鄉,人們尊師重教,這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文化在濟南體會最深,人與人的稱呼都是敬稱老師,讓人覺得非常禮貌親切。」
旅行途中並非都是好的經歷。張宇軒回憶,有次他在遼寧瀋陽的商業街,發現旁邊兩輛車突然自燃了,幾分鐘就燒得面目全非,周圍的人儘快遠離現場並撥打119求助,這讓他感覺到危險時時刻刻就在身邊,一定要保持警惕。在旅行的路上,他還曾遇到過類似「仙人跳」「詐騙」等事情。行走26個省份,經歷頗多,他很感激這些經歷,正是這些經歷讓他變得更加成熟。
去過這麼多的地方,張宇軒有著自己獨特的出行方式。
去過這麼多的地方,張宇軒有著自己獨特的出行方式。如果去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他更傾向坐飛機;如果距離較長,他會選擇坐綠皮火車的硬臥。他有次去安徽阜陽,就是選擇坐綠皮火車。
在綠皮火車上,大包小包擠滿了車廂,這讓張宇軒在不過年的時節也感受到了春運的擁擠。「這些旅客都是出去務工的,在他們臉上我看到了很多人新一年的希望。」
如果兩個城市之間可以坐船的話,張宇軒一般會選擇坐船出行。例如從煙臺到大連,他選擇坐船往返,跨越黃海、渤海,大海的壯闊讓人心曠神怡。在各個城市深度遊時,他經常選擇步行或者騎車,幾乎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混合用遍了。
人在旅途,張宇軒不喜歡做太多的攻略,更多的是以一種隨機隨性的態度去了解每一座城市,他發現說走就走沒有攻略的旅行,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在旅行之後,他會結合別人的攻略,對這個地方遺漏的景點,在未來的某一天進行第二次探尋。
從北走到南,張宇軒感覺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胸襟和視野更加開闊了,能夠理解和尊重人與人的差異,尊重各地的生活習慣差異,更好地去讀懂中國的地大物博。旅行積累的很多人文素材,對他這個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新疆、西藏和西北的一些地方,張宇軒還沒有去過。今年,他的願望就是去把這些地方都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