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未抱怨;為供弟弟上學他放棄學業外出打工,他從沒後悔;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他從不覺苦;別人不理解甚至是嘲笑勸阻他不要再學習而是認命,他從未氣餒。22歲的年紀,或許你即將升入大四,或許你正面臨大學畢業,或許你剛開始在職場上的打拚,而他卻在人生的第22個年頭裡用一種近乎「偏執」的堅持去追求,實現他的大學夢。
他叫劉生生,22歲,陝西榆林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保安,一本破舊的新概念,一個用爛了的MP3,工作之餘他利用一切機會學習英語。他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能重新返回課堂,為了能圓我的大學夢。」
每天在北外花園裡背誦新概念英語的劉生生
放棄學業外出打工為弟弟和自己掙學費
劉生生來自陝西農村的五口之家,父母都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農民,撫養三個孩子的開支已經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上學對兄弟三人來說儼然已經是件奢侈的事情。儘管兄弟三人的成績都很優秀,但家庭的窘境供不起三個孩子一起上學,劉生生說自己理解父母,也知道他們的難處,但是他心裡清楚,自己是家裡的老大,必須得把這個家撐起來,他說他沒有怨言。就這樣劉生生告別了自己最熱愛的校園,朝夕相處的同學,曾經揮灑過汗水的課堂以及他最割捨不下的大學夢,將學習的機會留給了弟弟,自己在09年高中畢業後便踏上了北上打工的列車。
「臨走的那天我誰也沒告訴,自己背著包去的火車站,我不想父母送我,怕他們心理難受。火車開動的時候,我在心裡也暗自發誓,等掙夠了上學的錢,我一定會回來,我要學習,我要上大學。」
跟著他去的,還有一本英語單詞書。
輾轉數地打工不忘背英語
雖是20出頭,但從09年至今,劉生生在外的打工生涯已有近三年的時光。三年的時間,和他一樣的同齡人在校園裡安靜的學習,而他為了賺取弟弟和自己的學費輾轉了北京,廣州,內蒙等多地打工,做過保安、當過酒店服務生、冶金廠的工人也嘗試過做小生意,「只要能掙錢,能掙到學費,不管去哪不管幹多累的活我都會去。」劉生生的語氣很平靜,但眼神裡卻透著篤定。
初到北京後的劉生生被現實猛擊了一棒,「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像我這樣要學歷沒學歷,要經驗沒經驗的,基本上好的地方都沒人要,最後看到有人招保安,就跟著去了。」
就這樣劉生生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北京某高檔小區的保安。每天超過1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不僅沒有學習的時間,每月的工資也少的可憐。為了掙到更多的錢,4個月後劉生生背起行囊,隻身來到廣州。在廣州他當過酒店服務員也做過賣衣服的小買賣,「廣東做服裝批發的特別多,我看別人做的都不錯,也能賺到錢,於是自己也批發了一些衣服去賣,可能是我不太懂得怎麼做生意吧,衣服最後剩下了一大半,我都帶回老家了。」這個22歲的小夥子笑呵呵地講述自己的這段「創業」經歷。也就是這時,在內蒙打工的親戚打來電話介紹他去鄂爾多斯的冶金廠,說那裡給的工資高,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就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在鄂爾多斯一待就是9個月,是他所有打工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他打工生涯中最苦最驚險的一次。在冶金廠的工作主要是擰螺絲,換零件,工作的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是坐著,每天下來脖子肩膀都僵了,每動一下都是酸疼。有一次,在工廠的冶煉間,他差一點掉進冶金爐裡,「當時一條腿已經掉下去了,一隻手扶在上面,只要有一點閃失,我可能就沒命了。」語氣還是一貫的平靜,只是多了一絲沉重。
即便是在這樣艱苦的打工條件下,劉生生也沒有放棄英語學習,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抱著英語單詞書背單詞,打工的日子雖然勞累艱辛,可他並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我要回去復讀,我要上大學」這個夢想一直支撐著他走過無數的打工歲月。對知識的渴求和夢想的堅持更堅定了他回去上學的信念。
帶著在內蒙掙到的2萬多元,劉生生回到了家鄉,給弟弟繳了學費,又給家裡買了電腦。但剩下的錢不足以再支付自己的學費,倔強的劉生生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為了夢想他風雨兼程
再次來到北京的劉生生目的明確,就是要找個能給自己時間學習的工作。換了多個地方後,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成了那裡的一名保安。經過努力他向領導申請到停車場的工作,每天負責停車,看管車輛,這樣一來,他把任何能節約利用起來的時間都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起初,他每天都拿一個小紙片,上面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單詞,閒的時候就拿出來邊背邊比劃,晚上回到宿舍後便用MP3聽英語文章,一聽就是3、4個小時,摘下耳機,耳朵就嗡嗡地又疼又響。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把紙條上所有的單詞都背會了,他就開始買單詞書背,單詞書上的都記住了就開始找英語文章背,在查看了幾乎所有的英語培訓機構都有新概念課程後,他就認定新概念,買了新概念二冊課本開始自己背誦。正向他想得那樣,新概念二課文經典的文章、實用的句子、嚴謹的語法,讓劉生生的英語一時間進步飛快。
一開始還只是小聲朗讀的劉生生後來就索性放開了嗓子大聲背誦。剛開始,路過的師生都很好奇,久而久之也便習慣了。有時候路過的老師和同學還會好心的指出他的問題,或者給他學英語的的建議,這些讓背井離鄉的劉生生感到絲絲溫暖,同樣他的堅持和努力也讓周圍的人既感動又佩服。一次大雨,劉聲聲打著傘仍堅持背英語課文,路過的北外老師特地走到他跟前對他說:「小夥子,你這樣執著,我真是佩服了!」
「天才是後天磨練的,我覺得我也行!」
劉生生回憶說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周圍的同事還是領導都勸他不要學習了,勸他認清現實。有時候同事甚至會略帶嘲笑的跟他說,「你家又沒錢讓你讀書,讀書是有錢人才做的事情,既然做了保安就應該做保安該做的事!」每每聽到類似的話,劉生生總是淡淡一笑,扭過頭繼續背英語單詞。因為他知道沒有人能夠動搖他的決心,沒有人能阻止他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即便是面對別人不理解和冷嘲熱諷,他也能從容面對,「不會在乎他們怎麼說,我知道我想要的就好。」劉生生淡淡地說。
劉生生覺得自己和他們有著迥然不同的追求,對夢想,拼搏,成功有著不同的理解,從書中他了解到很多人通過拼搏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絕大部分人也不是天才,就像新東方的俞敏洪,一開始一無所有,白手起家,靠的就是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才取得現在的成就。在他看來成功者和天才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在艱難的條件中歷練出來的,他說,「我覺得我也行!」
「謝謝幫助過我的人,謝謝新東方讓我的夢想有了更堅韌的翅膀」
一說到幫助過自己的人,劉生生的就抑制不住的激動。他總是說自己命好,一路上總是遇貴人相助:北外當保安,有這麼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被外研社的老師發現,在北京市讀書益民活動中得到那麼社會名人幫助和鼓勵;收到北京新東方學校打來的電話,免費贈送他新概念二冊教材等等。劉生生說高中時就已經聽說過新東方,那個時候新東方在同學們的心動地位很高,來北外後就更常聽北外的同學們說起新東方,「大家都說那的英語教得好,學完之後進步很大,我本想攢上兩個月的工資報個班好好地糾正一下我的英語學習方法呢!」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新東方先和他取得了聯繫,接電話時劉生生語氣出奇的鎮定,但掛了電話後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自言自語了好幾遍「這是真的嗎?」
現在,劉生生已經開始了在新東方的學習,並用老師教得方法逐步代替他之前單純死記硬背的學法,英語學習漸進佳境,也是在真正走進新東方的課程才後他才理解為什麼北外的學生對新東方的評價那麼高。
明年復讀考大學有機會還想出國看看
劉生生說老家現在政策好,上學政府會補助一些,家裡再拿些錢,這樣不出意外的話他計劃著明年就回老家復讀。對於復讀要面對一群比他小的同學,劉生生一點也不擔心,反倒是他脫離課堂近3年,是否能再拾起課本讓他頗為擔心,但是劉生生相信只要有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地決心,自己是能克服這些困難的。他最心儀的大學就是北外,還計劃著以後若是有機會還要出國看看。
劉生生說,雖然這一路他走得很艱苦,但是從來沒後悔過,作為人生中的寶貴經歷,正是對夢想近乎偏執般的堅持,才讓他越走越遠,越走越接近自己的夢想!
(責任編輯:劉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