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師生健康狀況進行實時排查,是此戰首役。」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鄂東職教集團黨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戰疫」策略,明確提出要開展師生身體健康狀況大排查。該集團迅速明確思路,以支部為單位,將所有教職員工分為33個網格,支部書記任網格員;以班級為單位,將所有學生分為397個網格,班主任、輔導員任網格員。網格員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每天與網格內的成員至少聯繫一次,開展地毯式排查,實時統計他們的健康狀況和家庭情況。
為了做強網格管理,大力開展院校領導聯繫二級學院、中層幹部聯繫班級、黨員聯繫宿舍、老師聯繫學生的「四聯」活動,黨員幹部人人有任務,全麵包保,協助和督導網格員開展健康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重點人員,以網格員和黨員幹部為骨幹,組建工作專班,一人一策,一人一檔,全程跟蹤服務。
鄂東職教集團黨委書記劉海平表示,網格化管理的防疫舉措,使每一名網格員和黨員幹部都成為防控一線的信息員、宣傳員、戰鬥員,架起了學校與職工、老師和學生之間互聯互通的「連心橋」,打通了防疫宣傳和人員排查「最後一公裡」。
「開始的時候每天打電話4小時,嗓子都冒煙了,還搞錯,現在不到20分鐘就能統計出每名學生健康狀況。」電氣電子學院輔導員王劍鋒告訴記者,該校智慧校園「抗疫」雲平臺上線後,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
病毒讓大家互相隔離,但是網絡讓彼此互聯。疫情爆發伊始,鄂東職教集團就瞄準信息化防疫的方向,迅速召集網際網路相關專業的骨幹教師進行技術攻關,連夜研討拿方案。自主研發出智慧校園「抗疫」雲平臺。
湖北工程職院信息中心魯學介紹,通過這個平臺,集團上下所有師生員工動動手指、刷刷手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填報每天身體狀況信息。所有信息經過系統自動匯總和大數據分析,就能為集團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疫情感染情況「數據畫像」。集團和院校疫情防控指揮部通過手機,就能清楚地知道每名師生的居住地點、武漢人員接觸史、發熱、咳嗽以及同住家庭成員健康等各類信息,對集團疫情動態和變化趨勢一目了解,實現了排查更加高效、信息更加準確、防控更加科學。
「這是我今天接到的學校第三個電話了。」汽車3+2班學生李靖說。據了解,為了倒逼排查責任落實,鄂東職教集團成立了5個督導專班,建立了「五查」督導機制,通過院校內部全面自查、督導專班每日抽查、院校之間交叉查、紀委部門重點查、大數據信息再核查,對各院校人員健康排查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和考核。
為了傳導排查責任,該集團採取數據化的方式,對各院校師生的電話接通率、知曉率、回復率、滿意率和信息的準確率進行打分和排名。「數據化督查改變了以前含混其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一日一排名、一日一通報、一日一督辦,讓大家壓力山大。」該集團紀委書記郭少軍說。
數據化督導和問責式排名,確保了每一類人員有部門負責,每一名師生員工都有人排查、有人包保、有人督查,形成了良好的責任閉環和落實效率。據了解,經過三個輪迴的督查,該集團師生的知曉率和每日回復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了現在的100%。
來源 | 鄂東職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