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在京港人蔡志斌:疫情過後中國國際影響力將更強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在京港人蔡志斌:疫情過後中國國際影響力將更強
作者 劉大煒 陳小願
「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近日,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蔡志斌2001年從香港來內地發展,2005年參與創辦北京3e國際學校。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蔡志斌曾在美國學習、工作十年,之後在香港多家投資銀行集團任職,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和金融分析。1995年至2000年,他曾被路透社和《亞洲金融》評選為「亞太地區十大最佳經濟和投資分析員」。
2001年,蔡志斌從香港到內地發展,2003年因機緣巧合與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相識,並受其影響加入新華教育基金會,從金融分析師「轉行」辦教育。2005年,蔡志斌參與創辦北京3e國際學校,涵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教育,希望從小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
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蔡志斌2001年從香港來內地發展,2005年參與創辦北京3e國際學校。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行業造成衝擊,教育行業也受到波及。蔡志斌認為,國際學校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
3e國際學校目前有學生200多人,疫情暴發後,學校第一時間響應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停課。目前,部分外籍老師暫時無法返校,一些在海外旅遊的學生家庭也很難買到回國機票。
蔡志斌坦言,作為私營國際學校,在沒有任何政府補助下要保持師資隊伍的絕對穩定實在不容易。因何時開學仍未知,已有不少學生家長向學校要求退學費等事宜。
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蔡志斌2001年從香港來內地發展,2005年參與創辦北京3e國際學校。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疫情來得太突然,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孩子都措手不及,大家都非常不適應響應疫情防控下的生活。」他認為,企業如果失去員工,重新招聘影響不大,但幼兒教育不一樣。「孩子的老師不能隨便更換,保持師資隊伍穩定是學校工作的重點。」
「這次疫情跟17年前的『非典』不一樣,家長的情緒會比較複雜,焦慮也能理解。」蔡志斌直言,3e國際學校規模相對較小,可以暫時應對疫情影響,但規模較大的國際學校受到衝擊更甚。
對於面向低年齡段學生的國際學校來說,困難不止如此。疫情迫使許多學校採用網絡教學,但在蔡志斌看來,幼兒園的孩子對實體課堂依賴很高,很難通過網絡授課取代。
「早期教育對塑造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非常重要。」他說,這場疫情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言傳身教機會。比如說,如何積極樂觀面對逆境和維護家庭和諧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回憶。
疫情對許多人的工作造成影響。不過,蔡志斌對內地發展仍有信心。他說,疫情總會過去,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加強。
蔡志斌分析,中國防控疫情做得較好,而且居民儲蓄率高、平均負債率較低、生產力強、科技發展及金融市場穩定等因素將促進經濟較快復甦。
近年來,越來越多香港青年來內地讀書或工作,蔡志斌的兒子目前也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讀。談到兒子的未來,他笑稱:「哪裡有飯吃就去哪,但我覺得還是在內地發展更現實」。
對於打算來內地打拼的香港青年,作為前輩的蔡志斌建議,「來內地前請把優越感留在香港」。在他看來,港人來內地發展也需要補短板,要虛心地加深對國情的認識、加強普通話學習。
「我在這裡住了快20年,花了很長時間了解國情、學習語言,因為我希望能發展,並在這裡作出我應有的貢獻。」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