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就是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體驗。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不自知。俗話說:「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
孩子為什麼會自負?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驕傲自負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驕傲自負的孩子常會形成與外界的隔膜,這使他們的心胸變得很狹窄。兒童自以為了不起的自負心理,是自我認知缺陷的一種表現。處處瞧不起別人、對大人也常常傲慢無禮,是一種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一般地說,自負多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現在家庭條件較優越、具有某種先天優勢的孩子身上。自負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父母對「我」的影響。
自負性格的孩子可能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可能是父母后天的榜樣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很容易學習父母的行為和性格,有些父母由於自身條件比較優越,總是表現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無人的神態,經常會流露出對他人的不屑。如他們經常議論同事的缺點,某某不如自己。孩子聽到這些話,也會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嘲笑別人的短處。
2、「我」家庭生活條件優越。
優越的家庭條件容易滋長孩子虛榮自傲的心理,使孩子養成愛炫耀自己、嘲笑別人的毛病,如孩子經常穿漂亮的衣服,就會看不起那些穿舊衣服的孩子。
3、他人對「我」過度的誇獎。
別人的評價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大多都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如果小時候聽到的都是父母的誇獎與表揚,孩子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沒有缺點,是一個完美之人;如果到了學校,老師再給冠以「好學生」的標籤,親戚、鄰居再給予一致的表揚,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自負的心理。
4、「我」在自我認識方面的偏差。
自負的孩子對自己認識不足,只看重自己所具有的優點與長處,忽視自己的不足與短處,同時誇大自己的能力。而看別人時正好相反,光看別人的缺點,不瞧別人的長處,同時輕視別人的學識。自負的孩子有時候還會拿自己的特長與別人的不足去比較,這樣就會感到自己比別人優秀得多。其實這是自我認識的偏差,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5、「我」自尊心過度敏感的結果。
有些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如果哪一方面不如別人,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因此首先就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模樣,顯示出自負清高的神態,其實是一種自尊心過度敏感的表現。
6、「我」缺少挫折與磨鍊。
現在的孩子生活富足,生活中不缺少任何東西,有點困難也由父母給解決了,幾乎沒有遇到過挫折,缺少磨鍊,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因此就容易產生自負的心理。
如何對待自負的孩子?
爸媽可以這樣做:
自負的孩子雖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往往沒有遠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滿足於眼前取得的成績。而且,他們看不到別人的成績,只會「坐井觀天」。自負的孩子很難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因為他們不能做到平等相待,總是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對待人或喜歡指揮別人。自負的孩子情緒也不穩定,當人們不去理睬他時,他們就會感到沮喪;當他們遭到失敗和挫折時,又會從驕傲走向悲觀、自卑和自暴自棄,否定自己的一切,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
當孩子出現自負情緒時,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辦呢?
1、耐心教導,讓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孩子出現的自負情緒往往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認為自己比誰都強,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因此,他們往往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作為爸爸媽媽應耐心的教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媽媽還應該規範孩子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自負的情緒,告訴孩子在交友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並加以訓練和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2、表楊時感情要流露出「濃淡」適度。
有些爸爸媽媽望子成龍心切,孩子稍微有點進步就欣喜若狂,讚不絕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長孩子的自滿情緒。正確作法是:在表楊孩子時,高度重視感情的作用,儘量做到「濃淡」適度,有時對孩子輕輕的一個微笑,也會起到許多讚美之詞難以起到的作用。並且,爸爸媽媽應儘量少在外人面前誇獎自己的孩子,因為小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看到那麼多大人肯定自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真的有多麼優秀,從而產生自負情緒。
3、獎勵孩子時要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其實,一般情況,孩子只要能得到口頭贊楊,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過多的物質獎勵,有時會強化幼兒產生沾沾自喜、自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於不思進取的心態。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能給孩子過多的物質獎勵,讓他們明白好條件是爸爸媽媽創造的,他其實和其他同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爸爸媽媽要觀察孩子的心態和行為表現,發現不良苗頭,及時教育,消除其驕傲自大的不良心態。
4、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效仿最直接的榜樣,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媽媽應該成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樣,要謙虛友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負情緒,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響。
5、給孩子適當的批評。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表揚要適當,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盜鈴、視而不見,而要客觀地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6、爸爸媽媽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
孩子身上的缺點多半是由於成人教育方式不當所引起的,無論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差,還是孩子的意志軟弱、自負心理嚴重,多半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保護孩子所導致的。所以,我們建議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科學地愛孩子。
7、讓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好習慣。
可以給孩子創造一點兒遭遇挫折的機會,讓其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經歷適當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機制健全,不至於過分自負,經受不住任何打擊。
8、讓孩子多一些接觸社會的機會。
當他們看到外面紛繁複雜的世界,接觸到比自己更優秀、更具專長的人,認識到「強中還有強中手」,就不會為自己的一點點小成績而自負了。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並觀天」,夜郎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