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他的性格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每個孩子對於自身都必須要有一個自我認知,否則他們就無法找準自己的地位,得到更好的發展。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自卑,不好融入集體生活,但其實除了自卑之外還得自負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案例:
朋友的孩子從小在學校裡面的表現就非常的優異成績,也非常的出色,每次都是在班級裡的前三名。
在別人看來,朋友的孩子就是那一種別人家的孩子,永遠不需要父母去操心。
只是朋友卻有一個煩惱,朋友的孩子雖然在別人看來是非常乖巧懂事的,但是他在學校裡面卻一直沒有什麼朋友。
之前朋友孩子的老師就有打電話和他溝通過,說擔心孩子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每次在學校裡都是獨來獨往的。
並且說很多時候班級裡其他的小夥伴想要去和他交往,但是他都表現出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最後就沒有人願意去和他玩。
對於孩子的這個狀況,朋友也覺得很無奈,其實除了在學校有這個表現之外,平時孩子在家裡看到長輩,看到其他的親戚的時候,也都不願意去打招呼。
分析:
其實孩子這個表現就是一種典型的自負心理,他認為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所以不願意去和別人多說話。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自負心理呢?
其實和孩子所成長的家庭環境是有著一定聯繫的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在家裡面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和家裡的長輩都會去寵愛她。
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加的自信,所以也會毫不吝嗇對孩子的誇獎。漸漸地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心理誤區,會有一種過分的自信,認為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
對於孩子的性格來說,無論是自卑還是自負都是屬於自我認知偏差的一種。也都算得上是一種性格缺陷。
那麼什麼叫做自我認知偏差呢?
所謂的自我認知偏差,從他的字面意思上就很好理解,就是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他所預想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
一個孩子實際上很優秀,但是他的父母總是對他實施打擊教育,就會讓他們認為自己真的很差勁的認知偏差。
與此同時,孩子如果並沒有那麼的優秀,但是家長總是過分的去把孩子捧高,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全世界只有我最厲害,看不慣比自己優秀人存在的狀況。
一旦孩子出現自我認知偏差的情況,就不利於他的長遠發展,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及時的去糾正。
既然如此,當孩子出現自我認知偏差的情況,家長可以巧用3招輕鬆解決
(1)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
自負型人格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經受過打擊,總是認為自己就是像父母所說的那一般的優秀,而不願意面對自身存在的缺點。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自我認知偏差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對於孩子的缺點要直接地指出來,而不是一味地去捧高孩子。
(2)幫助孩子拓展視野
井底之蛙總是認為自己是這個環境當中最優秀的,總是認為自己看到的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他周邊接觸的人群過於狹窄的話,他們自然會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
但是一旦他去到了另一個環境,遇到了比他跟我優秀的一群人之後,他就會漸漸的認清自己。
所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接觸更多的人群,帶孩子多去見世面,這樣也可以幫助他們認清自己。
(3)不要過於地捧高孩子
雖然我們現在都說培養孩子的自信最重要的就是賞識教育,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任何一點芝麻小事都要去表揚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出現盲目的自信,這樣對於孩子的表揚一定要適度,不合理的讚揚只會讓孩子出現自負型人格。
育兒難題找辣媽育熊娃,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辣媽育熊娃,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