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9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只要警燈亮著,我們心裡就有底」——黑龍江泰來家庭警務室見聞
新華社哈爾濱9月18日電 題:「只要警燈亮著,我們心裡就有底」——黑龍江泰來家庭警務室見聞
新華社記者唐鐵富
早上5時許,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先進村張井楊家庭警務室的紅藍警燈閃爍,「村警」張井楊騎著摩託車開始巡查村裡的560戶人家。
「誰家鬧矛盾了、路燈不亮了、丟東西了、有糾紛了……村裡的大事小情村民都找我。」張井楊說,有解決不了的就到家庭警務室,沏上一壺茶,平心靜氣地坐下聊聊,一般都能在村裡解決。
↑在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先進村,張井楊入戶調解後回家庭警務室值班(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鐵富 攝
走進家庭警務室,乾淨整潔,牆上掛有「小警務、大效能、服務送百姓」「家門口的派出所,百姓中的110」等標語,防暴叉、執法記錄儀等警用裝備一應俱全……2017年以來,黑龍江省泰來縣為推進鄉村治理,將警務室建設到村和社區,力爭讓問題化解在基層。
據了解,所有「村警、社區警」都是生活在本村、本社區,35周歲以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員,由泰來縣有關部門組成考務組,聯合組織招錄工作。同時,泰來縣公安局為每一個警務室配備了辦公設備、警務裝備等。
張井楊以前在村裡的農機合作社工作過,比較了解村裡情況。2018年,經篩選考察,他加入村警隊伍。「百年不散老鄉親。村裡的爭端一般都不大,找我辦的事也不複雜,只要用情用心做好群眾工作,沒有啥解不開的疙瘩。」張井楊說。
↑在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先進村,張井楊在家庭警務室內進行調解工作(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鐵富 攝
張井楊剛開始處理問題並不得心應手。「就怕給人調解不好,不自信,」張井楊說,「這次調不好,我明天還去,後天再去,雙方看我這麼拼也都不好意思再鬧了,我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提升。」
村民劉某成與許某前後院居住,兩家之間沒有院牆,劉某成將柴草垛垛在院後,許某不經意撞倒了劉某成家柴草垛,因此產生糾紛,兩人互不相讓,險些大打出手。
張井楊得知後,立即找到當事人溝通協調。經過多次「剛柔並濟」式的調解,雙方握手言和。
張井楊憑藉一股「韌勁兒」,工作幹得越來越順手,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楊子」。「無論幾點打電話,他都馬上來,有『楊子』家的警燈,我心裡特踏實。」村民張振全說。
近期黑龍江省受颱風影響,降水量大,一些農田積水嚴重,村民有可能因為排水問題發生糾紛。颱風過後,張井楊幫村民購買了兩臺大型抽水泵,幫助村民排水,遏制可能發生的矛盾。張井楊說:「最好將矛盾糾紛調處工作變為事前化解,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這樣才能贏得群眾信任。」
泰來縣江橋派出所所長丁彥波介紹,「村警、社區警」每周在村委會、社區工作2天,在鄉鎮派出所工作2天,在鄉鎮司法所工作1天,鄉鎮派出所每周隨機向村民、居民撥打回訪電話,檢查考核村警、社區警工作情況,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明察暗訪。
目前,泰來縣9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一村一警一警務室」。將警務服務前移,既方便了群眾,又便於及時快捷有效地化解糾紛。
原標題:《【媒體關注】9月19日《新華社》:「只要警燈亮著,我們心裡就有底」——黑龍江泰來家庭警務室見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