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婚反育」並不高級,我們應該正視這個群體的心理狀態

2020-11-05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在許多女權主義者過度的吹捧反婚反育,她們認為反婚反育是非常高級的,那些結婚生子的女性被她們稱為「母驢」。

從大局觀來講,這種觀念一旦形成了,社會風尚就會對民族的延續,國家的人口安全會構成非常大的影響。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越來越嚴重,如果生育觀念出現了重大變化,那麼國家的安全就受到了威脅。在全世界的族群競爭當中人口生產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每個人是否想要生孩子當然取決於自己的意願,但是我們在這裡並不提倡吹捧哪種形式是高級的,哪種形式是低級的。

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結婚、生孩子?

1. 經濟壓力大

網上有人細細算過結婚生孩子需要花多少錢,最終算下來就放棄了結婚生孩子這個想法。

首先來談談結婚,現在有很多單身光棍寧願一輩子不結婚也不願意再去物色物色對象的人選,因為他們認為在這個物價、房價都高的社會中,能夠養活自己就很不錯了,還要考慮娶妻生子就是難上加難了。

在他們眼裡,結婚就代表著要肩負家庭的責任,如果達不到1+1>2的效果,不如就一個人生活。但是大部分人都對自己和伴侶沒有信心,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不結婚。

其次就是生孩子,即使很多人結婚了,也會因為經濟壓力而選擇不生孩子。

因為小孩就是一隻「四角吞金獸」,從懷孕起,各種胎教到補品,生完孩子後的奶粉、紙尿褲等,再到孩子開始接受教育,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孩子長大後再娶妻生子的費用等等。

對於他們而言這些全部都是壓力,所以他們選擇不給自己「添麻煩」。

2. 養育壓力大

生孩子壓力大,不單指經濟壓力大,還指養育壓力大。養孩子是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就容易手忙腳亂。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長大成人,還要去培養他,讓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像是歷劫,能夠克服困難闖關一關又一關,那麼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但是如果在途中堅持不下去了,那麼不僅是孩子沒能養育成功,自己也會面臨崩潰。

很多人提前預知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和精力去養育孩子,所以就選擇不生孩子。

3. 肩負著教育的重擔

生養孩子就意味著要肩負孩子教育的重擔。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幾乎已經沒有吃不起飯的人。養活一個人很容易,但是養好一個人卻沒那麼容易。

心理學家調查研究發現,很多人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將孩子教育好沒有信心,他們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卻也是非常艱難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教育,他們清楚教育不只是將孩子放在學校接受書本上的教育,還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

心理學家鮑恩(Bowen)表明,有些人由於從小原生家庭的環境並不好,例如父母離婚或是去世,造成自己的心理沒有那麼健康,所以也沒有信心結婚生子。

很多人在潛意識裡認為幸福離自己很遙遠,所以也更加不相信自己能夠教育好下一代。

反婚反育者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1. 逃避心理

反婚反育者的第一特點就是具有逃避心理他們將生活的苦難、挫折都歸咎於結婚生子,如果不用結婚生子就沒有這些困難與挫折。

他們的逃避是自己趨利避害的一種方式,一感覺到心裡不舒服就馬上逃離它去尋找慰藉,不給自己留時間去認知和體驗。

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如果選擇逃避來解決問題,那麼只能逃得一時逃不了一世。

2. 焦慮心理

之所以她們想要呼籲「反婚反育」是高級的原因是她們焦慮於現狀,因為現在社會主流還是結婚生子,所以她們自己會認為社會潛意識中會對不婚不育的人產生偏見。

她們很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從而改變自己焦慮的心理,所以才會急不可耐地呼籲反婚反育很高級。

3. 完美心理

反婚反育者大部分是追求完美的,正是因為他們的要求過高,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將就,慢慢地就成為了反婚反育者。並且有些反婚反育者會看不起那些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的人。

他們主觀認為那樣的人是低級的,只有自己這樣的人才是高級的。

社會學家認為,反婚反育並不高級,如果大家都追求反婚反育,那麼老齡化就會越來越嚴重,國家的安全威脅也就會越來越大。

在現代這個安穩的社會裡結婚生子是自己的意願,我們也要尊重每一個人。但是不要去專門呼籲反婚反育這一現象。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Winnicott, D. 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 89–97.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焦點

  • 日本:年輕人反婚反育,鄉下空房瘟疫般蔓延,為何免費房無人要?
    日本:年輕人反婚反育,鄉日本人口總數量為1.27億,排名世界第十,但是進入2020年,日本人一直很尷尬,因為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國內出生人口為86.4萬,是的,還不到90萬人,創下明治維新以來的新低
  • 什麼是群體心理?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發展?
    當人們有了相同的心理訴求之後,就會形成群體,而當個人一旦形成群體,他的智力就會出現下降,但是衝動和自信的心理都會增強,這就是群體心理學。人一旦處於群體生活的狀態下,會有什麼心理特徵的,本文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群體心理學是怎麼對個體產生影響的?
  • 六旬大媽追星靳東,這並非心理個案,代表一個社會群體的心理狀態
    下邊留言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婦女,都是以姐弟相稱,她們似乎也並不在意對方會不會看到自己的留言,也不關注對方註冊名是靳東還是勒東,沉浸在自己一廂情願的幻想中難以自己,深陷既詭異又魔幻的柏拉圖式戀情中不可自拔。
  • 從群體心理看躍遷發展
    這一類的群體並不一定同時出現在一個地點,也不一定人數眾多。那麼我們的群體心理從哪裡來呢?遺傳是種族中的每個人都具有共同的特點,這些共同的特徵總和構成了種族的心理。在烏合之眾這本書中對群體信念與主張的影響因素,群體領袖,群體信念的變化等有了介紹。
  • 中國人:群體心理
    它通過把對群體的忠誠和忠誠強加於人格的主導部分來回報破壞性行為,並創造了一種基於仇恨的內在凝聚力。羅森菲爾德的工作是「客體關係精神分析」所提供的創造性視野的頂峰。它顯示了在我們的內心世界中,我們是如何作為不同的自我的集合而存在的,這些自我與我們頭腦中的客體(他人的心理表徵和外部現實的各個方面)相聯繫。
  •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想要加入群體提高自己,須慎重
    這個時候如果是我,或者大多數年輕人的話,應該都會讓座吧。可是這個女孩子就像沒有看見這位老人家一樣,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不巧的是,這一幕被一位同樣乘坐公交車的實習記者用手機給拍了下來,還交給了自己實習單位的新聞主播。於是這段視頻一經播出就引發了網絡熱議,一邊倒的謾罵聲包圍了這個女孩,最終女孩忍受不了輿論壓力自殺身亡。
  • 校長應該是怎樣一個群體
    我們常說「關鍵」這個詞。那麼教育中的關鍵是什麼呢?顯然,是校長,是校長群體。是校長群體在起著上傳下達、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校長群體在接受了國家確立的教育方向、國家制定的教育政策、國家制定的教育制度後,通過他們的管理作用和領導作用,下傳到教師那裡,才能讓教育紮根的,才能讓教育長成的,才能讓教育結果的。
  • 《烏合之眾》:讓人望而生畏的群體心理
    他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思想被群體思想所取代。當我們對群體心理有一定深度的認識時,就會知道法律和制度對他們幾乎不起作用,才能了解為什麼除了別人強加於他們的那些意見之外,他們在堅持自己的意見方面是那麼的軟弱,也才能明白對他們的領導並不是建立在純粹平等理論上的原則,而是通過尋找那些能讓他們動心的事情,以及能夠誘惑他們的東西。人生來就是認知吝嗇者。過多的相信自己的直覺經驗。從來都不會按照純粹的理性,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 「疫情」心理狀態,弱於等於"日常"心理狀態
    ,需要取消「疫情下」的這個限定語境,而是去回看、複查自己日常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特別時期能否派上用場,能否可以在相對特殊、信息不斷轟炸的環境之中依舊保持平穩、通暢的身心狀態,個人生活保持良性運轉,才是繼續沉著冷靜的應對各種衝突事件的前提。
  • 能量狀態決定了心理狀態, 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
    轉發自李嘉琪日誌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2019-1-5 18:35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通過之前量子力學的文章,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和光都是量子構成的。而量子就是在震動的微小粒子,在震動就有能量,同時也會有頻率的高低不同。
  • 孩子開學心理狀態差?家長、教師應該這樣做……
    新學期伊始,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好心理狀態,儘快適應?今天,教育小微帶來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給家長和老師們的貼心建議。一起了解吧家長篇: 多跟孩子聊聊天 經過漫長的居家生活和居家學習,面對開學,學生和家長應該怎樣克服可能出現的焦慮?
  • 正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短短十個字,把很多人的生活狀態揭露無餘,豈一個「心酸」了得。現如今,石家莊永昌距離中超聯賽只有一步之遙,久旱逢甘霖的河北球迷欣喜若狂,大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暢快淋漓。不過,在這樣一個容易被衝昏頭腦的時刻,我想給大家潑一盆冷水——永昌足球衝超,近在咫尺;距離足球強隊、足球強省,我們依舊任重道遠。
  • 《塔利》這個題材的電影,難得執行得這麼好,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塔利》這個題材的電影,難得執行的這麼好,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今天小編繼續來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這個影片的構思細巧,其實是主婦自己內心的掙扎與自愈,沒生孩子的女生們都可以看下這部電影,非常非常的不治癒。
  • 群體心理學漫談
    關於群體無意識的說法,我們有一個比較熟悉的詞可以來印證,那就是:戰爭機器。戰爭機器並不是單純的說在戰爭中投入的武器,而是包括人員在內的整個作戰體系。就是說人和這個群體中像機器一樣是不需要思維和意識的。        在動物世界裡,這種群體無意識的行為表現更為直觀。我們在一些視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隻或者幾隻體型瘦小的鬣狗追著一群體型龐大的野牛瘋跑,而掉隊的野牛卻常常成了鬣狗的口糧,這是為什麼?難道僅僅是鬣狗有尖牙而野牛沒有尖牙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因為野牛還有牛角,可以輕鬆地將一隻鬣狗的肚子穿透,但是野牛還是成了鬣狗的口中餐。
  • 銘師堂教育聯合心理健康機構共同發布《中學生疫情心理與學習狀態...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健康的考驗,也是心理的考驗。尤其是中學生群體,面對如此重大的社會事件,恐懼、抑鬱、易怒、疑病等心理問題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如何準確的識別中學生群體的心理情緒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節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必然成為各級學校、教育機構、老師、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呈積極發展趨勢。
  • 《奇葩說》辯手被指歧視同性戀,稱:這個群體對國家沒什麼概念
    今日凌晨4點,楊奇函再次回應,稱自己的確在潛意識中對同性戀群體存在偏見,才會說出"同性戀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話,之前的道歉不誠懇,作為一個成年人,說錯了話就應該背鍋。在楊奇函做出這兩番回應之後,網友們對其不當言論的指責已經逐漸平息。
  • 期末考試「心理調適小貼士」請查收,適度緊張是最佳的臨考狀態
    導讀: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學生會出現各種考前綜合症,實際都是由於心裡緊張造成的,那考生應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呢?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隨著考試的一天天臨近,同學們難免會對期末考試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表現為考前看不進書、失眠、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緊張煩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