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葩說》辯手楊奇函和邱晨"斷絕關係"後,一段私下錄音被傳上網絡,錄音內容因頗具歧視同性戀意味而飛速登上熱搜位置。在錄音裡,楊奇函表示,自己至今還在被邱晨的粉絲追著罵,罵他的主要是同性戀群體。並稱,同性戀群體對國家沒有什麼概念,反而會對自由、民主要求很高。經此一事,他對同性戀群體產生了有色眼鏡,認為他們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以後人生只留3個好同性戀的名字,其他的一律視為仇敵。
這樣直白地表示自己對同性戀群體的反感和厭惡,讓楊奇函迅速受到眾多網友的口誅筆伐。對此,楊奇函於24日回應稱,這是有人惡意引導、偷偷錄音、惡意剪輯,同時解釋自己並沒有歧視同性戀,只是因為生氣而瞎吐槽。今日凌晨4點,楊奇函再次回應,稱自己的確在潛意識中對同性戀群體存在偏見,才會說出"同性戀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話,之前的道歉不誠懇,作為一個成年人,說錯了話就應該背鍋。
在楊奇函做出這兩番回應之後,網友們對其不當言論的指責已經逐漸平息。有人認識到,這次風波本就是楊奇函一次私底下的口嗨,不拿到公共平臺上來說就沒什麼問題,反倒是錄了音還放到網絡上惡意散布的那個人,險惡用心值得提防。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身處於一個群體之中,自然而然地會對另一個群體產生偏見,中國是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
諸如異性戀反對同性戀,結婚生子的不喜歡單身主義、丁克主義,80後、90後看不慣00後等,各個群體之間互相討伐甚至陷入口水戰,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個人私下的討論、觀點表達應該被允許,我們不能強迫人人都能包容他人,黨同伐異從來都是一件不被提倡的行為。異性戀可以反對同性戀,相應地同性戀也可以反對異性戀,只要不煽動他人情緒,堅決抵制、詆毀、攻擊以至於喊打喊殺,對他人造成傷害就行。
認同不認同一個群體,可以說出口,並不意味著楊奇函這番言論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有色眼鏡"、"不穩定因素"是同性戀群體一直以來致力於脫掉的刻板標籤,卻因為他輕而易舉的一番話,再次被迫背在了身上。同性戀者在中國一向不被看好,開明的父母少之又少,就算能順利長大,獨立生活,最後還是得把自己性取向的秘密鎖在櫃中,一旦為人所知,就會引來反覆打量的目光甚至不公平的對待。
有的同性戀者,還被自己的父母送去治療,試圖強行改變性取向。在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過去後,仍有記者發現,某地的一些三甲醫院借"治療同性戀"之名收取心理諮詢費,且聲稱可以通過心理疏通、精神分析扭轉"患者"的性向。有醫生半小時收費580元,諮詢10多分鐘就要收200多元。同性戀不是病,卻因為人們心中的恐懼,成為一種戰勝不了的心疾。電擊、催眠,這些非正規的治療手段,也因此成為一些不良醫師的牟利之道。
身為同性戀者,他們本就因為無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而被反覆折磨,好不容易找到了和自我和諧相處的方法,最後發現自己仍然是別人的眼中釘,這任誰都是接受不了的。2019年,青島嶗山一名15歲的男孩小碩,因性格柔弱被同學欺凌後,發布遺書兩度離家出走,遺書中寫道,"我是同性戀"。而小碩的父親對此卻回應,"沒有這回事,他叛逆,瞎編的"。
當今社會看不得男性有一絲一毫的軟弱、"娘化",否則就會被說"不是個男人",因為性格中有女性化的特點,還會被懷疑是同性戀。同理,女性性格、著裝"男性化",也會被認為是同性戀。這就是小碩反覆離家出走,並說自己是同性戀的原因之一,更是"不穩定因素"、"有色眼鏡"等字眼戳中同性戀群體痛點的原因之一。社會的偏見和汙名化,讓那些本就無法接受自己的同性戀者無路可走,但更讓他們痛苦的,是來自父母親人的話語和眼光,是陌生人一句看似輕飄飄實則重如泰山的評價。
真正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不是某一個群體,而是人心中的狹隘和歧視,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對他人的指責,更是為一己私利,給了信心卻又一次次讓人失望的空口支票。人人生而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個人都在反對偏見,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包容和理解,並不是一件說說就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