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辯手被指歧視同性戀,稱:這個群體對國家沒什麼概念

2020-12-10 神鳥知訊資訊站

近日,《奇葩說》辯手楊奇函和邱晨"斷絕關係"後,一段私下錄音被傳上網絡,錄音內容因頗具歧視同性戀意味而飛速登上熱搜位置。在錄音裡,楊奇函表示,自己至今還在被邱晨的粉絲追著罵,罵他的主要是同性戀群體。並稱,同性戀群體對國家沒有什麼概念,反而會對自由、民主要求很高。經此一事,他對同性戀群體產生了有色眼鏡,認為他們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以後人生只留3個好同性戀的名字,其他的一律視為仇敵。

這樣直白地表示自己對同性戀群體的反感和厭惡,讓楊奇函迅速受到眾多網友的口誅筆伐。對此,楊奇函於24日回應稱,這是有人惡意引導、偷偷錄音、惡意剪輯,同時解釋自己並沒有歧視同性戀,只是因為生氣而瞎吐槽。今日凌晨4點,楊奇函再次回應,稱自己的確在潛意識中對同性戀群體存在偏見,才會說出"同性戀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話,之前的道歉不誠懇,作為一個成年人,說錯了話就應該背鍋。

在楊奇函做出這兩番回應之後,網友們對其不當言論的指責已經逐漸平息。有人認識到,這次風波本就是楊奇函一次私底下的口嗨,不拿到公共平臺上來說就沒什麼問題,反倒是錄了音還放到網絡上惡意散布的那個人,險惡用心值得提防。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身處於一個群體之中,自然而然地會對另一個群體產生偏見,中國是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

諸如異性戀反對同性戀,結婚生子的不喜歡單身主義、丁克主義,80後、90後看不慣00後等,各個群體之間互相討伐甚至陷入口水戰,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個人私下的討論、觀點表達應該被允許,我們不能強迫人人都能包容他人,黨同伐異從來都是一件不被提倡的行為。異性戀可以反對同性戀,相應地同性戀也可以反對異性戀,只要不煽動他人情緒,堅決抵制、詆毀、攻擊以至於喊打喊殺,對他人造成傷害就行。

認同不認同一個群體,可以說出口,並不意味著楊奇函這番言論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有色眼鏡"、"不穩定因素"是同性戀群體一直以來致力於脫掉的刻板標籤,卻因為他輕而易舉的一番話,再次被迫背在了身上。同性戀者在中國一向不被看好,開明的父母少之又少,就算能順利長大,獨立生活,最後還是得把自己性取向的秘密鎖在櫃中,一旦為人所知,就會引來反覆打量的目光甚至不公平的對待。

有的同性戀者,還被自己的父母送去治療,試圖強行改變性取向。在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過去後,仍有記者發現,某地的一些三甲醫院借"治療同性戀"之名收取心理諮詢費,且聲稱可以通過心理疏通、精神分析扭轉"患者"的性向。有醫生半小時收費580元,諮詢10多分鐘就要收200多元。同性戀不是病,卻因為人們心中的恐懼,成為一種戰勝不了的心疾。電擊、催眠,這些非正規的治療手段,也因此成為一些不良醫師的牟利之道。

身為同性戀者,他們本就因為無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而被反覆折磨,好不容易找到了和自我和諧相處的方法,最後發現自己仍然是別人的眼中釘,這任誰都是接受不了的。2019年,青島嶗山一名15歲的男孩小碩,因性格柔弱被同學欺凌後,發布遺書兩度離家出走,遺書中寫道,"我是同性戀"。而小碩的父親對此卻回應,"沒有這回事,他叛逆,瞎編的"。

當今社會看不得男性有一絲一毫的軟弱、"娘化",否則就會被說"不是個男人",因為性格中有女性化的特點,還會被懷疑是同性戀。同理,女性性格、著裝"男性化",也會被認為是同性戀。這就是小碩反覆離家出走,並說自己是同性戀的原因之一,更是"不穩定因素"、"有色眼鏡"等字眼戳中同性戀群體痛點的原因之一。社會的偏見和汙名化,讓那些本就無法接受自己的同性戀者無路可走,但更讓他們痛苦的,是來自父母親人的話語和眼光,是陌生人一句看似輕飄飄實則重如泰山的評價。

真正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不是某一個群體,而是人心中的狹隘和歧視,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對他人的指責,更是為一己私利,給了信心卻又一次次讓人失望的空口支票。人人生而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個人都在反對偏見,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包容和理解,並不是一件說說就能做到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奇葩說:該不該向父母出櫃?姜思達馬薇薇說出中國同性戀的現狀
    同性戀群體一直以來都受到來自家人和社會的巨大壓力,隨著社會進步這樣的情況慢慢的有所好轉,然而阻礙依舊存在。有一期《奇葩說》的主題是:該不該向父母出櫃。這個話題是很多同性戀困惑焦慮的事,姜思達和馬薇薇分別說了這樣一段話:姜思達:「在網際網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調侃的東西,說如何一眼識別出一個GAY,是不是?如何在人堆當中發現一個GAY?這個時候大家把GAY當做什麼?一個動物園裡一個長著另外一種羽毛的動物對不對?他在把GAY和正常的人群進行一個區隔。
  • ...奇葩說」圈子 聯合人氣辯手、創作者等打造沉浸式社區互動體驗
    12月17日,由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聯合出品的《奇葩說7前傳:千人奇葩撈》正式上線。作為多元化的視頻興趣社區,隨刻充分利用平臺互動優勢與社區氛圍,推出「奇葩說」圈子。在《奇葩說7》播出期間,隨刻將結合節目辯手、辯題、賽制階段,陸續推出奇葩說不停、奇葩圈一圈、隨刻奇葩Show、開槓吧高校奇葩、奇葩說唱辯論會等創新活動,讓年輕群體可以深度感受到辯論的樂趣與多元思辨價值。
  • 教材稱同性戀為心理障礙遭訴:正確看待同性戀,他們並沒什麼不同
    近日,一則大學教材因稱同性戀為心理障礙而遭到女大學生起訴的新聞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心理障礙」雖不能說完全正確,但也有一定的依據,同時也包涵了一番好意在裡面。正確認識同性戀,正確對待同性戀其實對現在的人來說,同性戀一詞大家並不陌生,社會上同性戀的人也有很多。據估計,同性戀人數在總人口中佔到了5%到10%的比例,世界上也有一些國家將同性戀結婚認為是合法的,例如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
  • 很努力的肖驍,在這一季《奇葩說》中始終不是辯手,為何?原因在此
    其實這麼多季來一直能看到肖驍的成長,但是我覺得肖驍成長的不僅僅是語言還有表演力,小編我還依稀記得第一季時那個很娘靠著哇眾取寵入人視野的奇葩,到現在有時能把人說哭的演說家,我一直欣賞肖驍那種拼勁,但是不難發現肖驍沒有以前那么娘了,說話內容也沒那麼偏激了實在的,我一直不覺得肖驍真的就是少奶奶
  • 「同性戀」這個字眼,扎了多少人的心?同性戀絕非一種精神疾病
    但是,對於那些日常生活中作為普通人的同性戀,一般人常常就不太有正確的概念和認識了,舉個例子:有一位朋友說,她有一次出差,同行的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同事,她們住在一個房間,等到出差結束後回到單位,她突然聽人家說,跟她一起出差的這個人是同性戀,她就覺得好後怕啊。
  • 被無數人反對和歧視的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後來有個網友給我留言:「我高中時代就發現了自己是同性戀,但我一直不敢說出來。因為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的人,男人和女人會相愛、結婚、生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可是我發現我居然喜歡男人,內心羞愧又緊張,很怕被人發現,我怕被當成異類而被別人孤立,怕被歧視,怕被嘲笑,我怕別人罵我是變態,只敢把這個秘密埋在心裡。
  • 稱同性戀屬心理障礙,同性戀為何不被社會接受?
    儘管西西敗訴了,但她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通過起訴,她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同性戀受歧視問題的關注,法院也指出「性心理障礙」這一表述的不妥,甚至有可能給出司法建議,從而起到引導社會輿論和公眾觀念的效果。A:如果你家孩子是同性戀,你有什麼想法呢?B:這個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們家庭教育是非常健康的,不可能會有同性戀。A:萬一呢?B:我都說了,不可能的!現在社會上,大部分的老年人、中年人,都是無法接受同性戀,尤其是自己的子女。
  • 《奇葩說》選手陳詠開勇敢宣布出櫃,曬男友甜蜜合影獲祝福
    說到陳詠開,好多人會不認識,但是看過《奇葩說》的都知道陳詠開簡直就是「小天使」一樣的存在。這幾年網上的風氣比較開放,大家對於各種性向的接受度都提高,但是對於公眾人物來說,直接公開還是有一些壓力的。8月27日晚,陳詠開男友在微博發布一張懷抱陳詠開的合影,並且配文:「我們終於合體啦」,陳詠開隨後轉發了微博並且稱:「未來多多指教。」甜蜜公布戀情出櫃。兩人都特意的發了帶桃心的表情,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其中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明顯了。
  • 孩子說我歧視黑人和同性戀,怎麼辦?
    比如,當我們說「我接受同性戀,只要不是我的孩子就行」,孩子指責我們虛偽;當我們叮囑出門在外注意安全「離黑人遠點」,孩子嘲笑我們歧視。每當這時,我們都感覺牛頭不對馬嘴,互相沒辦法理解。除了生氣,我們能做什麼?如果您希望和孩子溝通的話,這篇文章將向你打開一扇看到孩子內心的窗,告訴您有效交流的要點。
  • 美最高法院裁定LGBT就業不受歧視,被視為性少數群體勝利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周一這項裁決之前,美國超過一半的州中,解僱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者的員工是合法的。美國最高法院周一的裁決指出,1964年的《民權法案》明確禁止性別歧視,這適用於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而產生的歧視。
  • 連蔡康永馬東都留不住的這位辯手,真的顛覆了《奇葩說》的價值觀!
    近日備受大家關注的《奇葩說》第六季終於開播了,這一季節目雖然說少了高曉松、陳銘等眾多老人,但是在小編我這枚老粉看來依舊有不少看點,如今奇葩說走過了六級綜藝效果依舊很棒,同時隨著這兩期節目的開播,因「博士辯手」程思博選擇了被視作「什麼辯題都能打」的詹青雲1v1 PK,引來全場觀眾譁然
  • 性觀念在美國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性解放對同性戀群體意味著什麼|...
    「我們是一個分離的社區,一個地下群體,不幸的是它正在腐爛,流溢著憤怒和深沉的不公正感,以及獲得性的永久自我否定。」在這個意義上,石牆騷亂得以誕生的一個前提,是要在同性戀群體中創造出一種新的自我意識,即不再將同性性行為視為一種罪行。而完成這個任務的則是性解放。
  • 這梗代指同性戀群體中的「受」的一方
    這梗代指同性戀群體中的「受」的一方時間:2019-12-28 16:0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是指同性戀群體中的受的一方,即0。 相對應的左位就是攻方。
  • 《奇葩說》真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啊!望這樣的風氣減少,對邱晨抵制
    相信大家都曾經看到過這樣的微博熱搜,這是關於《奇葩說》辯手的熱搜,這是一個某知名辯手疑似發表支持佔中言論,顛倒是非黑白,將種花家的精神都沒有顧及的事情。邱晨公眾人物該給年輕人傳遞正能量的思想與看法,我們承認邱晨的巧舌如簧,但這樣就能改變事實,太天真了!
  • 美國LGBT群體贏得「意外勝利」:用56年前的法律反對今日的歧視
    這一反歧視裁定具有裡程碑意義。1964年美國《民權法》第七章規定,禁止針對「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民族出身」的歧視。其中的「性別」是否涵蓋同性戀和跨性別群體,是爭議的焦點。美國最高法院這一裁定表示,《民權法》禁止「性別」歧視也適用於同性戀和跨性別群體。
  • 對話李銀河:同性戀會給教育帶來什麼?
    我接到過一個電話,一位男士說他兒子是「同性戀」,兒子自己沒什麼事,但兒子的媽媽知道後要自殺,這個反應也實在是太過分了吧?也不至於這樣!「同性戀」在全世界很廣泛,難道別人都不活了?所以,我覺得父母首先應該明白「同性戀」是少數人的「性傾向」。如果你的孩子正好是,你怎麼來對待「同性戀」,應該怎麼接納他,就行了。筆者:父母要「接納」,是不是要「贊同」這件事?您認為「接納」與「贊同」有區別嗎?
  • 李銀河:對待同性戀問題的中國智慧
    愛爾蘭在涉及婚姻家庭和性的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20年前才準許離婚,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也落後於一直實行離婚自由法案的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 恐同,正在讓同性戀變成了心理障礙。
    同時,陳彥方教授指出,CCMD-3裡的&34;和社會上普遍指的同性戀有些不同,因為CCMD-3的診斷對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覺不好並希望尋求治療的同性戀者。因此,衍生出了我們要說的主題,恐同。沒錯,不僅非同性戀恐同,同性戀也恐同。
  • 聯合國報告: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處境艱難 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報告顯示,性少數群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遭受歧視,尤其是在家庭內部,來自家人的排拒和凌辱是最為根深蒂固的。報告還建議中國有必要起草和通過一部反歧視法律,保障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權利。 這一結果反映出一種反對歧視少數人群的公眾輿論環境正在生成。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這份報告也對中國如何對待性少數群體提出建議,報告建議衛生部門敦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修改關於「性指向障礙」的描述,達成關於同性戀與雙性戀的完全去病理化。
  • 你想對父母坦白和同志男友出櫃,但連「奇葩說」最好的辯手都……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我建議你最好先看看下面這段文字再說。01即使是最優秀的辯論選手,他們也無動於衷就在一周前,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舉行了一場「特別觀眾賽」,做了一場關於「說服」的社會實驗。一直以來,『奇葩說』的觀眾結構都是年輕人,辯論雙方的勝負也是由這些年輕觀眾的「跑票」來決定勝負。而這次節目組選擇的觀眾是50個年輕人和50個父母。辯論的題目是「決意離婚的夫妻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嗎?」與以往不帶有明顯立場的觀眾不同,在這期中,年輕陣營和家長陣營的立場卻是十分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