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師堂教育聯合心理健康機構共同發布《中學生疫情心理與學習狀態...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健康的考驗,也是心理的考驗。尤其是中學生群體,面對如此重大的社會事件,恐懼、抑鬱、易怒、疑病等心理問題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如何準確的識別中學生群體的心理情緒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節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必然成為各級學校、教育機構、老師、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呈積極發展趨勢。但疫情之下人們的心理問題仍不容忽視,尤其是首次面臨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和「延遲開學」挑戰的青少年群體,要持續做好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輔導服務工作。

基於此,杭州銘師堂教育聯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等專業機構,共同發布《中學生疫情心理與學習狀態白皮書》,旨在根據心理健康測評大數據分析,探討疫情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狀態的因素以及總體狀況,為中學生心理救助的推動和發展和預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助力中學生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為有效評估疫情期間中學生的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習狀態,幫助地區或學校掌握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宅家學習適應性,提供學生疫情心理防禦、疫情學習管理的客觀依據,本調查採用自編的《疫情期間中學生心理與學習狀態綜合測評》為調查工具,包含「心理健康指數量表」「學習適應性量表」,量表信效度良好,受到多位心理與教育測量領域專家認可。

為保證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本調研從全國浙江、湖北、江西、安徽、陝西等9個省區累計抽取共57,037名中學生為樣本展開調研,其中男生佔比45.83%、女生佔比54.17%;獨生子女佔比30.88%,非獨生子女佔比69.12%;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的佔比為80%以上,大專學歷佔比8%,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不足10%。調查基於此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相關結論。

1.警惕延遲性應激,中學生心理健康仍需長期關注

心理健康水平較差表明學生有比較嚴重心理或情緒問題,佔比達3.40%;心理健康水平稍差表明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情緒困擾,佔比達9.10%;心理健康水平一般表明學生偶爾有情緒困擾,佔比達到24.6%;心理健康水平很高表明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沒有問題,沒有過多的情緒困擾,佔比高達62.9%。

2.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焦慮背後的抑鬱

在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指數的幾個因素中,很容易出現抑鬱、焦躁情緒的學生佔比最高,分別為7.34%、6.63%;其次是敵意、疑病和強迫;受疫情影響,中學生群體情緒較為突出的表現是抑鬱和焦慮。

3.女生心理彈性較差,男生面對突發事件應對更好

條形圖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焦慮、敵意、強迫、抑鬱、疑病與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上的表現都要好於女生,疫情面前女生較容易遇到情緒問題或心理健康困擾。

4.超1/4的中學生疫情期間宅家學習適應明顯不足

疫情期間中學生宅家學習適應性總體較好,學習適應性指數很高的群體達到30%以上;41.40%的學生學習適應性較好;22.60%的學生學習適應性一般;4.9%的學生學習適應性較差。

此外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疫情期間,學習環境和上課方式的改變,學生自身缺乏毅力,學習缺少學校和教師的有效監管,沒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計劃,這都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效果和積極性的下降,從而造成學習適應不良,學習效率下降。學習適應性是個體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傾向,如果學生沒有形成面對困難,自己積極應對的耐心和毅力,遇到問題就放棄,那麼隨著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就會產生懶散、不自律的行為,影響其學習成績的提高。

面對孩子的心理問題究竟該怎麼辦?哈佛大學心理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教授嶽曉東,四川震後心理援助專家、災害預防國際合作專家周媛媛老師表示:轉變角色,主動化危為機,積極行動,是解決中學生疫情期間心理問題的關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銘師堂教育與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籤約合作,邁出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12月2日,銘師堂教育與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省教科院順利舉行,雙方就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發合作與共建共享達成意向,為探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數位化線上培訓課程和中小學班主任線上培訓課程的研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探索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多元機制打下了基礎
  • 林州一中聯合升學e網通舉行首屆5·25心理節活動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2020年5月25日,在心理健康日來臨之際,為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消除學生恐懼心理,幫助學生儘快恢復正常學習生活狀態,林州一中聯合升學e網通心理團隊,舉辦「愛生命 愛自己 更自律」林州一中首屆5·25心理節活動。
  •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 升學e網通開展525心理健康活動 助學生做好復學期間心理復位
    隨著國內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全國大中小學正在陸續返校復學。但在重新返回校園的喜悅之外,學生們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開學考試成績明顯下滑、上課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效率低、對學校嚴格的防疫措施產生牴觸情緒、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緊張……初、高三應考生因疫情打亂原有複習計劃,備考複習焦慮程度更加嚴重。
  • 關注學生全面成長 杭州銘師堂教育真正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
    高中生處於心理成長期,心性還未完全定型,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衝動、叛逆等性格特點,再加上高中階段的學業壓力,學生比較容易產生精神緊張、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因此,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應該引起學校、家長、社會的高度關注,這事關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也是高中生核心素養發展培養的關鍵內容。如何提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第一步還是要清楚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才能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開展有效的幹預措施。現在許多學校已經引進專業有效的心理普測工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有效測評。
  •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三個區的中學生將開展心理體檢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楊菲菲)9月23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教委官方網站了解到,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組織開展中小學生心理體檢與心理危機幹預試點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北京將在豐臺區、石景山區、房山區三個區率先組織開展學生心理體檢試點工作。
  • 八年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成為社會教育關注的焦點,那麼面還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要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呢?下面小編從專家那裡收集到了一些八年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
  • 胡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補齊短板
    當前各基層中學都設立的有心理健康諮詢室。但據筆者觀察發現,一些基層中學存在缺少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及心理健康諮詢室利用率低,形同虛設的問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小事,已經引發了很多校園惡性事件,應早發現早治療,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當中。
  • 早發現、早幹預,共同守護兒童心理健康
    多位心理衛生專家呼籲,家庭是守護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要早發現、早幹預,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精神心理問題,共同守護兒童心理健康。  「疫後」心理健康受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生活帶來明顯影響。多位學校心理教師反映,持續數月的延期開學,學業壓力、家庭親子衝突等情況對一些兒童青少年心理帶來影響。
  • 第六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六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6分)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一、心理健康概念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一、心理輔導的目標與途徑目標:學會調適(基本),尋求發展(高級)途徑(二級簡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課程;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班級
  • 中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成因及解決方法
    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2、大力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是由於缺少健康的心理知識造成的。如果能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就可防患於未然,減少中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率。      學校要積極向學生普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
  • 教育部: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2019年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宣傳部等共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要求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等對兒童青少年、家長及教師等加強心理健康宣傳,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重視各類突發事件中受影響兒童青少年人群的應急心理援助,制訂完善相關方案,有效開展心理危機幹預。二、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水平。
  • 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起因來自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因素。出現心理問題家庭和學校教育很重要,自我調節也很重要。那麼,中學生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一、在學習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現階段教育還存在很大弊端,應試教育幾乎還佔據教育的全部,為追求升學率,壓在中學生肩上的擔子還很重,每天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忙得焦頭爛額,嚴重摧殘著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造成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學生的學習要求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高低適中,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
  •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共同努力
    花都區教育局開展心理義診活動。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內容之一。廣州市、區教育部門,各中小學校高度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前,孩子們在長時間在家上課之後返校復學,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更多重視。如今,新學期開學在即,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將繼續開展起來。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謝澤楷今年上半年,廣州市不少中小學在返校復學前後,因應各自學校和學生的不同情況,或製作推出各有特色的心理課,或舉辦各種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以此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 恩施市第一中學與杭州銘師堂教育籤署樣板校戰略合作協議
    恩施市第一中學與杭州銘師堂教育籤署樣板校戰略合作協議發布時間:2019年04月02日 15:02 來源:中新網湖北 」和助力「爭創武陵山教改名校,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辦學目標的早日實現,4月1日,恩施市第一中學與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安徽宿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青少年陽光心理
    做好線上疫情心理防控  在今年疫情期間,宿州市組建了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服務QQ群和微信群。成員以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學科骨幹教師以及各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聯絡員為主。群裡每周二、周五晚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受邀專家和骨幹教師們通過微視頻、直播等方式在群裡授課,開展線上培訓活動。
  • 給全國中小學校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學積極推進開學複課工作。為更好幫助各地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開學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校園學習,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小學校提出如下指導建議。
  • 中學生抑鬱心理的成因及防治
    青春期的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還很不完善,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往往是片面的。在學習上一方面盲目自信,另一方面遇到挫折卻又盲目自卑。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使得中學生因感到無法控制自己而產生焦慮和恐懼,產生自我封閉的抑鬱心理。5.人際交往貧乏。正常的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 班級管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借鑑與內化
    特別是當前環境,家庭子女偏少,容易出現溺愛的現象,也致使學生的承受壓力能力不高,因此人際交往、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師生關係等問題也是困擾中學生的代表性問題,致使不少學生表現出心理亞健康狀態,如果自我處理不當就會隨之而來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還會走極端,甚至走違法道路。
  • 教育部:對因疫情產生嚴重心理問題師生提供長期心理幹預
    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24日發布給全國中小學校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建議指出,針對受疫情影響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個別師生,提供長期專業心理幹預、轉介和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