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6分)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概念
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二、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特點單選)
1、抑鬱症:是以持久性(3個月)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2、恐怖症: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
3、焦慮症:考試焦慮(中學生最常見),表現: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後持久地不能鬆弛下來。
4、強迫症:
強迫觀點(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
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覆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治療(單選):強化幹預;厭惡幹預;轉移注意力;替代、延遲滿足;團體輔導。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一、心理輔導的目標與途徑
目標:學會調適(基本),尋求發展(高級)
途徑(二級簡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課程;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心理輔導或諮詢;小組輔導。
二、心理輔導的內容(刪去):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導
三、心理輔導的原則
四、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
1、強化;
2、懲罰法;
3、消退法;
4、系統脫敏法:建立恐怖,建立焦慮層次;
5、來訪者中心療法;
6、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改變認知。
非合理信念的特徵:絕對化要求(必須,絕對);過分概括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極(最壞結果)
五、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例子單選)
自我調適的基本方法:自我激勵法(榜樣、哲理,外部的);自我暗示法(內部);情景遷移;情緒宣洩法;行為補償法(人醜就要多讀書)
教育名言積累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