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一個團隊裡應該容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基於孩子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將會對他們的文化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你無法想像一個年幼的孩子是如何從一個年長的孩子身上進行模仿和學習的,而一個年長的孩子在面對年幼的孩子提出的問題時,他能表現出如此足夠的耐心。」
——瑪利亞·蒙特梭利
很多家長都知道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我們是不按年齡分小中大班的,而是混齡班。混齡班級通常由3-6歲的孩子組成,那麼蒙特梭利為什麼一定是混齡班呢?有些小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大的孩子欺負或得不到應有的關注。
那麼,這些問題到底會不會出現呢?混齡班到底有什麼魔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1
通過觀察學習
蒙氏混齡班的孩子們通過互相觀察學習。在蒙氏班級裡年幼的孩子每天都在觀察學習,他們看到年長的孩子負責任地清理自己灑在桌子上的食物、他們在做蒙氏數學工作需要很多耐心、幫助小朋友穿衣服扣扣子……
年幼的孩子在觀察年長的孩子時,會激勵他不斷學習和進步,也希望自己能和年長的孩子一樣操作更有挑戰的工作,這正是蒙特梭利提出的「吸收性心智」,他們毫不費力地吸收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所有信息,從而建立自己內在世界的秩序感。
02
有機會成為領導
在混齡教室裡,年長的孩子有機會成為年幼的孩子的老師,同時學習和練習重要的領導技能。年幼的孩子自然會崇拜和模仿年長的孩子,因此,在一個混齡班級裡,年長的孩子總是有成為領導者的機會。
剛剛入園的孩子不僅有老師的幫助也會有年長的孩子的協助,年長的孩子會帶年幼的孩子參觀教室、介紹工作,幫助他們選擇以及講解工作,當他們想媽媽的時候也會貼心的安撫。
在戶外活動遊戲中他們也會主導,給小的孩子講遊戲規則,並提醒小的孩子遵守規則……當年幼孩子向年長小朋友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也會非常自信的去幫助。
03
有利於孩子社會能力的發展
混齡環境使不同年齡的幼兒集聚在一起,為幼兒營造了一個類似兄弟姐妹式的家庭氛圍,可以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不同年齡兒童交往的機會,更多地滿足幼兒交往的需要。
大多數孩子,在混齡的環境中既是哥哥/姐姐,又是弟弟/妹妹。與年長的幼兒交往,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跟隨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強;與年幼的幼兒一起遊戲時,其責任感和榜樣的作用增強,謙讓和友好的行為也隨之增加。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大幼兒更願意和他們分享他們的玩具、食物,更願意在有衝突的時候謙讓他們。
因此,混齡環境對於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
04
有助於幼小銜接順利進行
這種不分年級制的混齡教學方式,是孩子從幼兒園教育自然過渡到正規的小學教育的最佳模式。
實踐證明,在蒙氏混齡班生活、學習過的孩子,個個都呈現出自信、專注、陽光、健談、善於社交、樂於合作等特點,而且進入小學、中學後品學兼優,個個都是班幹部,呈現出全方位的爆發式效果。
05
體驗真實的小社會
幼兒園是孩子步入社會環境的開始,也是孩子初步體驗、實踐、探索社會的第一個場所,在混齡班裡通常為3-6歲的孩子,孩子一進入到幼兒園,從3歲時受哥哥姐姐照顧的小朋友,成長為4歲的承上啟下的年齡層,再成長為班級中最大的哥哥姐姐,這個成長的過程,讓孩子體驗到:成長到不同年齡層時,擔任著真實小社會中不同的社會角色,嘗試著不同的社會分工。
自然的混齡環境構成「小社會」,促成孩子間相互幫助和相互學習的氛圍,而非相互競爭,能夠提供機會讓年幼的孩子向年長的孩子學習,年長的孩子也能從充當楷模角色中獲益,不同年齡孩子可以給予相互的情感支持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