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楊錚)國內知名景點門票動輒上百,著實讓集中在黃金周出遊的人們「傷不起」。《法制晚報》記者發現,仗著旺季以及「世界遺產」等牌子漲價聽起來像市場行為,但在市場經濟更發達的國家,這種情況反而很少見。
記者注意到,聞名海外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門票價格提高15美元,足足用了90年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其間,美國的人均GDP從6892美元升至47109美元(按照2008年美元匯率計算)。
世界遺產·
長期不漲價
每車收10美元維持80年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佔地面積近9000平方公裡,有山有水,早在1978年便進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開資料顯示,1916年開門營業時,黃石公園的門票是個體遊客每輛車10美元,有效期一周,這一價格一直維持了80年。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美國經濟的騰飛,到1996年,黃石公園迎來80年來首次漲價,門票價格漲至20美元。2006年,其個人門票的價格漲到每輛車25美元,黃石公園用了90年的時間,把門票價格提高了15美元。
而1916年至2006年間,美國的人均GDP從6892美元升至47109美元。相比之下,2010年,中國張家界景區開始實行每人298元人民幣的周票,當年中國人均GDP為29992元人民幣。
公園普遍「缺錢」
主管為提價頻繁露面
黃石公園主管丹·溫克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如今管理黃石公園,更像做生意。黃石公園是由美國聯邦政府撥款,但由於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各大國家公園普遍「缺錢」,漲價已經是共識。
如美國的落基山國家公園,門票價格從1989年的5美元一路漲到2005年的20美元,如今正在計劃漲到30美元。但即便是30美元的價格,相比美國超過4萬美元的人均GDP來說,也只是個小數字。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公園管理者們會主動與公眾溝通,告知公眾公園運營的資金缺口,並徵求公眾的意見。黃石公園最新的漲價計劃還未實施,但溫克已經頻繁在媒體上露面,向公眾解釋為什麼要漲價,如「公園有800名僱員,每年需要1億美元經費」;「服務每位遊客的成本,夏天是每天9美元,冬天是每天56美元」;「當年15美元的門票錢,如今相當於320美元」等等,這些詳細的數字被溫克拿出來說服公眾支持自己的漲價計劃。
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不靠門票貴
雙重遺產 門票25澳元
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巖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但澳大利亞「有關部門」並沒有因為這樣的身份,而讓其門票價格「獅子大開口」—它的門票只需25澳元(約合135元人民幣),且有三天的有效期。作為參考,2013年澳大利亞人均GDP為65955澳元(約合36萬元人民幣)。
低廉的門票價格並不妨礙對艾爾斯巖這處雙重遺產的保護。澳大利亞政府在艾爾斯巖周邊劃定了保護區,保護區內禁止露營,遊客一天的參觀完成後,必須撤到保護區之外住宿。保護區周邊有不少私營酒店和度假村,住宿的費用實際上遠高於門票錢,但經營者也要向政府交稅。
自然景點·參觀免費
富士山收費成日本首例 資金咋用全公開
日本雖然國土狹小,卻慷慨地免費開放自然景點。自然景點基本都是免費參觀,富士山之前一直免費開放,今年春天才開始收費,但門票價格也只是象徵性的1000日元(約合56元人民幣)。
門票費以「富士山保全幫助金」的名義收取,收到的費用用來建設救護場所、裝修公共廁所等,資金的使用方式和收支都將公布在網站上。由於富士山這樣大範圍地收取門票費在日本全國還是首例,當地政府在謹慎處理,希望成為日後其他景點收費的模板。
文/記者 楊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