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題: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之四 新華社記者 「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
人民日報評論員: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提出了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科技人才的明確要求,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對於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3月8日人民日報) 鄔書林委員的話精準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軟實力,就是要弘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站在我們自己的智慧土壤上直面現實問題。一方面,這是我們的中國智慧,中國自信,中國精神;一方面,這是我們的正確認識,正確道路,精彩魅力。 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睿智,同時緊緊聯繫當下改革開放的實際提出要求。
-
靠硬實力更要靠軟實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須明確廣州獨具競爭力、實力和活力、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特質所在。嶺南文化中心地是支撐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軟實力,更是廣州參與全球城市競爭的巨大優勢。 一個城市能不能走得更遠,既要靠硬實力,更要靠軟實力,城市最終以文化論輸贏。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廣州在硬實力特別是經濟總量上,與不少國內外發達城市已相差不遠。
-
新加坡媒體:中國沒有硬實力,哪來軟實力?
「中國崛起須靠軟實力」,是近年媒體上常見的言論。但其正確性、可行性如何,值得商榷。所謂「軟實力」,是與「硬實力」相對的概念。後者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含外交)、軍事與科技的綜合力量,而前者則是以精神文明為主體的文化力量,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價值體系,乃至行為模式、國民素質、生活方式等。兩者合而為一,構成綜合國力,這是毫無爭議的。 然而,在一個國家崛起過程中,硬實力和軟實力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均衡、不對等的。
-
聚焦十九大系列網評之十:從硬實力、軟實力到「美實力」
10月1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
有關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金句值得回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變革與成就,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勢,深刻分析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對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了重點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
20句話回顧習近平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編者按: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9日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深刻闡明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為科技人才成長、科技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
要提升硬實力 更要提升軟實力
它和硬實力是一對相對應的概念,通俗地講,在國際政治裡,硬實力的關鍵是指有多少敵人被你徵服了,而軟實力的關鍵是有多少朋友被你爭取到了。 對於軟實力的研究不僅單在國際政治領域,還被廣泛的應用到企業管理學和公共管理學領域。在公共管理領域,政府的硬實力一般是指由政府所擁有資源構成的能力,比如政府所擁有的財政能力、政府所擁有的組織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宏觀調控能力等。
-
「軟實力」無法替代「硬實力」
美國《外交》近期發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教授約瑟夫·奈的文章——《變高明》,7月5日,《參考消息》以《美國成為「高明大國」途徑:巧實力》為題進行了轉載。隨後,國內不少學者就現代實力觀問題展開了討論。美國是一個崇尚實力的國家,一向把國防產業和軍隊的建設當做立國之本。靠軍隊,對他國頤指氣使。如此過剩的「硬能量」,如何釋放?
-
我們有「硬實力」「軟實力」,但仍缺少這種實力!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表面上能力的強大,可能會掩蓋更深層次實力上的問題。中國不乏種類繁多的產品,但在許多領域都缺少真正的精品、核心產品。在社會治理上,我們保障了社會穩定發展,但是環境等問題比較突出,地方上許多問題解決得過於簡單化,導致一系列問題,距離科學化、精細化治理還有相當的距離。從國家實力上說,中國確實比較強大,包括一般的硬實力、軟實力。
-
軟實力與硬實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 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 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
今日議題:總書記為什麼多次談及文化「軟實力」
核心提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闡發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
-
「硬實力」與「軟實力」
但都可以概括為一個原因,即當時國家的「軟實力」不及日本。 現代戰爭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而不僅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國家的整體實力,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部分。所謂「硬實力」,主要體現為軍事實力,包括GDP、人口、資源等各種「實打實」的因素。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原標題: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發展硬實力增強軟實力提升競爭力
最近,市委書記韓正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要求浦東的領導幹部「要加快調整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力爭在法治環境、多元文化、重大公共政策的社會參與和民主決策、公權力制約和政府透明、社會誠信、人才成長環境、資本流動、全新的公共服務等方面,大膽闖、大膽試、大膽突破,爭取在更高的層面激發城市活力,提升競爭力和軟實力」。
-
檢察文化軟實力助推硬實力建設
與之相對應的是檢察硬實力,其不僅包含檢察機關建設和發展的各種基礎配套設施以及持續不斷有保障的經濟投入,更重要的是指檢察機關所擁有的各項法定權力,是履行職責所依憑的國家權力,尤其是國家強制力。兩者相輔相成,檢察硬實力作用和效益的充分發揮,需要檢察軟實力支持;檢察軟實力建設將使檢察機關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理論認同、話語認同與感情認同。
-
穆罕默德·薩奇布: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
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摘要)本世紀,各國越來越重視樹立溫和的國家形象。這種形象不但對獲得新市場至關重要,對於建立夥伴關係,謀求互利共贏,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也同樣重要。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美國註定領導世界?
-
軟實力、硬實力和生產力|波動詞典~5
腦力屬於軟實力,體力屬於硬實力。為什麼有時候軟實力可以打敗硬實力?軟實力擁有信息,擁有信息處理能力;硬實力擁有能量,擁有釋放強大能量的能力。能量的轉移是由信息決定的。信息是怎樣決定能量的轉移的呢?主動物擁有大量能量,如果被動物吸收不了這些能量,那麼,這些能量也是釋放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