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雲煙筆下生,氣勢貫通與點畫狼藉體現的書法之美

2020-12-20 人生得苦短

書法的速度是指點畫的動感和書寫快慢的節律。書法的速度不是刻意求快或慢,一味地快或一味地慢都是錯誤的。書法的力度是指點畫的質感,剛健有力還是軟弱無力?「入木三分」當是力度最好的詮釋。無論是方筆還是圓筆都同樣體現力度。書法的速度與力度歸根到底是用筆和行筆的方法,速度與力度的疊加才會產生流美意味,氣勢貫通和點畫狼藉才能體現書法之美。

書法的速度與力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於書體之中。二是體現在點畫之中。而快與慢體現在「得心應手」這個成語中。

不同的書體,是有不同的書寫速度的,這是書體的內在要求。總體來講:

篆書慢,隸書快。

篆書要圓而潤,完全中鋒,所以要慢些。而隸書有波磔,多橫勢,多險絕,故應快些。

楷書慢,行書快,草書更快;大字慢,小字快。

楷書乃規矩之極致,故應慢,以求筆畫完美。行書則多實用,刪減以求其變,體現個人書寫審美,故應快些;草書更多是天賦和天性使然,是一种放懷、放情、放縱的書寫,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為最高境界,如果只是快、只是任性放情而無規矩,則是亂柴一堆罷了。大字相對慢些,因為用大筆寫大字,筆畫大,體量大,用墨多,所謂形具而神生,所以必須保證要寫出「型」來。這如同一個人走步,走十幾米,當然很快,如果走十幾裡,當然很慢,大字與小字的快慢就是這個道理。小字要快,當年趙松雪日課萬字,聽來仍然是神話,但這正說明寫小字要快,落筆和行筆都要富有張力和彈力,極象跳動的音符,鮮活生動而具音符的跳動之美和音樂的和諧之美。

這裡講的快與慢的速度,都是相對而言。所謂速度,就是快而不滑,慢而不滯,快慢流轉,自然生動。書寫有了速度,才會一派天真自然,所謂無意於佳而佳也。最生動的一個字,就是米芾說的「刷」字,能體現八面出鋒,極儘自然。刷刷點點,漫天花雨,滿紙雲煙筆下生。速度能夠體現自然,自然能夠體現瞬間的變化和意外精彩,可遇不可求,可求但不可執,否則就成病筆。這就是行草書高於楷書的情致之美。筆者常常有這樣的比喻,楷書如標準照,行書如生活照,草書如藝術照。雖然各有其美,但人們更追求韻味與神採,行書體現自然天真之美,俗話說,這就是生活的樣子。標準照最本色,纖毫畢現,難免太過於莊重和嚴肅,人的內存在精神和氣質表現不夠理想。而藝術照,雖然美極,但失去了自然生活之美。雖然境界更高,但非普通人可及,每個人都可以拍明星照,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東施效顰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只是不自覺或別人懶得關注罷了!

書法的速度與力度更深奧更精彩的是體現在筆法中和點畫中。

清蔣和云:「宜疾則疾,不疾則失勢,宜澀則澀,不澀則病生。」

這裡的疾澀二字,是用筆速度和力度的完美統一,而不是特指速度。具體到點畫中,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掠筆,在於趯鋒峻趯用之;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疾澀二勢是書法的根本,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夫書稟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行筆之法,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盡其妙。然以中郎為最精,其論貴疾勢澀筆。八體之中有疾有澀。宜疾則疾,不疾則失勢。宜澀則澀,不澀則病生。疾徐在心,形體在字,得心應手,妙出筆端。

相關焦點

  • 書法之草書
    (一)氣勢貫通蔡邕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要使靜止的字活起來,就必須講「勢」。勢是發展的、流動的、變化的,所以蔡邕認為筆勢應來去自然,不可遏止。這「勢」就是「血脈」、「筋脈」,是章法氣勢形成的根源,也是草書章法形成的原因之—。清梁同書說「氣須從熟中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
  • 書法的「美學」體現在哪裡?
    各式各樣的自然天趣,能在書法藝術的點畫線條、字體結構、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等地比擬吸收;也能在神採奇趣、風度韻味、姿貌格調和骨力氣勢方面,神領意會、若明若暗地體現出來。所有這些,無疑會給人們帶來種種美的享受,也就成為書法美塑造成功的藝術佳作。 書法美學,首先體現在書法藝術的總體設置上,同時體現在書法藝術的優化組合上。
  • 行書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下,達到傳統書法氣勢貫通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 漢字的筆畫形態與結體特點都是與縱寫方式相伴而生、互為適應的, 因而漢字是最適合縱向書寫的。以縱向的方式書寫漢字, 自然有流暢貫連, 一氣呵成之勢, 以橫向的方式書寫漢字則容易出現停頓中斷現象, 難成貫連之勢。尤其是行書與草書, 其既定的字形特點與筆畫形態均適應上下縱連, 變成左右橫連之後, 很多筆畫的承勢與連帶就必然中斷。
  •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褚遂良就是用一種「錐畫沙」或者他稱為「印印泥」的方式如輕功般將筆拎於紙上,而不陷入紙中,運筆都在空際,而不是紙裡;筆畫上,視其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談、方圓等用筆自然,變化流暢。
  • 書法收藏之草書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盡顯藝術之美。 廣義的草書:是指草寫的書體。 草書章法 1:氣勢貫通: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氣勢還需從用筆的精熟中來。若用筆滯凝,神情呆板,拘謹不暢,則必無勢可言,貫氣更談不上了,所以書法藝術得勢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氣,得氣才能得神,草書之作全在神馳情縱,得心應手之間寫出精神和氣質來。
  • 書法布白審美:書之妙在無筆墨處傳神韻
    當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看到「點」如高山墜石,「畫」如千裡陣雲。用筆中鋒在平面追求立體.猶如雕塑;集點畫而成字,結掏嚴謹、對稱平衡,頗類建築;集眾字而成章,分問布白,縱橫有勢,特別是草書,線條飛舞,一氣呵成,有似音樂與舞蹈。
  • 丹青難寫是精神——牛立峰書法藝術解析
    信奉黃賓虹大師提出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以書悟畫,以書入畫」、「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的藝術思想。並能從吳昌碩、康有為、于右任、沙孟海等豪放派中廣徵博採,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施側鋒、裹鋒,追求清、奇、闊。
  • 書法怎麼練——白紙畫黑線
    鴻漸 書搞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無非是在一張白紙上畫黑線,書法就是一門以文字為載體的抽象的線條藝術,但書法線條可不是普通的線條,它有著令人無法想像的神奇的表現力,組成書法藝術的最根本的因素是線條和結構。千姿百態,揖讓呼應的書法線條,在傾入作者的情感和欣賞者的聯想之後,陌生的線條如此親切,如此美麗,跳動的點線、虛靈的空間增加了書法藝術無窮的魅力。漢代書法家蔡邕在評論書法之美時,有一句至理名言「唯筆軟則奇怪生焉」,他認為中國毛筆的柔軟性能是中國書法線條得以發展的根本,為書法藝術千百年悠久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
  • 書法是線的藝術。畢卡索、羅丹都稱讚中國藝術的線條
    文/一者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漢字是由點畫以一定的結構形式組成,任何一個筆畫起訖都要經過起、行、收這樣一個過程,因此,書法書寫形成的書跡,都是線,即便是點,也是極短的線,所以書法是線的藝術。第一個「諦」字,最富於氣勢力量,它在幾個風回電馳的旋轉之後一線直下,延伸特長,而緊連著的「著些子精」四字則蟄屈一隅,但也是一筆環轉而就,其間雖有兩三個點,但這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並沒有中止旋律的行進,相反給人以「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感。再看通幅,奇形離合的線條左右逢源,倏忽萬變,連綿飄忽,觸遇成形,真可用「揮毫落筆如雲煙」來形容。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形美書法藝術造型美的簡稱,指字的結體形態優美多姿。中國書法的創造意識,是博採眾美,因物構思,是在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字的藝術加工和美化。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作為造字原則六書之一的依類象形與謝赫《古畫品錄》作繪畫六法之一的應物象形,是不謀而合的。但書法的造型美,不能機械地模仿客觀物象而去描鶴畫龍,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轉化,是一種無形之相的抽象和造型運動的美。
  • 書法美學述要(下)
    書法之「勢」顯現出筆畫、結構的運動趨向。它使有限的形獲得了延伸,並為這種延伸規定了方向。有了勢的暗示,點畫的收筆並不意味著點畫的結束和此一空間的封閉。它為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接續觀看的軌跡,引導著你過渡到下一個承應的筆畫、空間。書法的時空結合形式 , 使其造型形象呈現出「 不動之動」 的審美效果。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這些牽絲或飛渡使筆畫之間相互纏繞,字與字之間形成連綿不斷的氣勢,這是草書的一個明顯特徵。特別是狂草,幾乎是一筆到底(又稱「一筆書」、「連綿草」),其體勢連綿,「如流水速、拔毛連茹、上下牽連」;常「借上字之末為下字之始」,使上下字相連但要注意牽絲、縈帶的使用必須恰到好處,出之自然,不可刻意追求、狂怪繚繞,造成點畫不明、字跡不清,虛張聲勢。連綿要以輕細為宜,方可自然生動,如「精、乃、獻、致」。
  • 80歲拾荒老人寫狂草,字裡行間充滿仙風道骨,筆法精練氣勢貫通
    雖然老人家條件有限,但已經是把寫書法當成了一個日常的生活,老人家平時沒有事的時候就在廣場上練習自己的草書,久而久之老人家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愛好書法的人。80歲拾荒老人寫草書,字裡行間充滿仙風道骨,筆帶橫勢而且氣勢貫通!
  • 什麼是書法結構美?
    字的結構,又稱布白,因字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點畫的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虛實相生,才完成一個藝術品。中國書法藝術裡這種空間美,在篆、隸、真、草、飛白裡有不同的表現。書法結構美大致可從平正、變化、連貫這三方面體現出結構的美。這三條不僅適合楷書,同樣適用於篆隸草行。第一,平正法則平正是漢字書法結構美的最基本法則。
  • 「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淺談書法藝術之美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從「無聲之音」與「無形之象」聊聊書法藝術之美。書法藝術,在我國文明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的美感從何來書法怎麼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呢?這要從書法的音樂美和抒情性談起。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議》中把書法藝術稱為「無聲之音」和「無形之象」。將書法比之於音樂是很貼切的。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 書法藝術之節奏:從生動活潑的筆墨點畫、千變萬化的章法去把握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特有現象,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書寫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意趣超邁的書法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示出歷代書家空靈的藝術趣味和精神人格價值。正是書法藝術這一獨特的魅力,使之在眾多的東方藝術門類中,成為最集中、最精妙地體現了東方人精神追求的東方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