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班族的一天通常從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系統開始。每天,約有2000萬人坐地鐵前往東京。地鐵通勤漫長而擁擠,令人疲憊不堪,但大多數乘客面無表情。令外國遊客驚訝的是,無論做什麼事,這裡的人們都願意耐心等待。
日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自身特質,將之稱為「我慢」文化——當面對意外和困難時表現出忍耐和克制。為了避免衝突而壓抑感情,被日本人視為成熟的標誌。「我慢」文化有諸多表現形式。在工作中,「我慢」表現為堅持待在令人不愉快的公司,或者容忍一個討厭的同事。
33歲的高寶彥回憶起在工作中受欺負的時刻。為了保住工作,她不得不討好領導。「那段時間,老闆不停地挑我的刺兒。我想過放棄,但父母不斷鼓勵我,告訴我剛剛開始工作,要學會忍耐。」她說。
「『我慢』確實是日本人的代表特徵,這種文化有利有弊。」日本立正大學犯罪學家田中伸男表示,日本社會正在發生變化。30年前,日本的工作是終身制,但隨著終身僱傭制的分崩離析,從事臨時合同工作或兼職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在他們身上,「我慢」文化的影子越來越模糊。
39歲的松永麻美以前在時尚媒體工作,現在,她是一名健身達人,每天都在衝浪或做瑜伽,在日本各地的靜修工作坊裡傳授正念冥想之道。
「『我慢』文化給每個人施加了同樣的壓力,剝奪了個人空間。」被問及是否會在工作中忍耐時,麻美回答說,「不會。如果有什麼忍不了的事情,我立刻辭職走人。」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