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是一項技能,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就如同開車考取駕駛證一樣,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缺一不可。談到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地提到」情商「一詞,情商並不是像智商一樣天生的,也不是像智商一樣難以企及,而是可以學習和提高的。
情商(EQ)就是指情緒商數,簡單的說意思就是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丹尼爾·戈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情緒智商包括五個方面: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一 自我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並且基於這些基本情緒還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比如「悲喜交加」「焦慮緊張」「心神難安」。我們只有首先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才能夠控制和利用它,它是情商的核心。
二 自我管理
合理的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有研究表明,控制情緒的腦部結構到30歲左右的時候才能發育完全,青春期和大學生的情緒發展特點是情緒豐富,但不穩定。因此,應有意識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不過於激烈,使之不傷害自己和他人。
三 自我激勵
我們說,生活中沒有不良的情緒,只有不被接納的情緒。比如,適度的緊張可以有利於考試的發揮,壓力可以轉化成動力,化悲傷為力量等。因此,我們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四 識別他人的情緒
心理學中經常提到「共情」「同理心」,意思就是指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體驗到別人的情緒,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我們通過設身處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不使對方尷尬為難,有利於人際交往。
五 處理人際關係
處理人際關係是指可以適時的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幽默風趣的人,可以將尷尬的情景,通過一句話的幽默調侃化為烏有。知名的演員黃渤,是娛樂圈和大眾公認的情商高的明星。他在娛樂圈的人緣和觀眾緣也因此很高。
黃渤的情商高,不是油嘴滑舌,不是世故圓滑,不是虛與委蛇,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審時度勢恰到好處的應對,對他人不矯作不虛偽的關懷,對惡意攻擊四兩拔千斤的反擊。有次黃渤受邀上《魯豫有約》做訪談,魯豫問他:「現在覺得自己特別火了吧?」他說:「都來《魯豫有約》了,能不火嗎?「一句話,把魯豫、自己、節目全誇了。滴水不漏的情商,堪稱完美!
雖然我們不是明星,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溝通技巧,同樣生活中,身邊也有很多高情商的朋友,他們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以人為鏡,不斷模仿和練習別人出色的人際交往技巧,讓自己也成為一名高情商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