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位新手媽媽來說,看到寶寶吃得白白胖胖,總會特別有成就感。況且在嬰幼兒時期,寶寶無法用語言和媽媽進行交流,就只能從身上的一些信號中「提取」信息。而除了哭鬧等信號外,媽媽們關注寶寶身體健康,還會參照寶寶的身高體重,畢竟沒有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面黃肌瘦」。
小董就是這樣一位新手媽媽,對她來說,看著女兒體重的上升是一件十分驕傲的事情。女兒曉曉今年五個月大,體重卻已經達到了22斤。每次帶著曉曉出門玩的時候,見到她的人都要被小朋友白白胖胖的臉頰吸引目光,大呼可愛。
而小董也非常開心,與一些親戚朋友交流育兒經驗時,她常常驕傲地說:「我的任務就是把寶寶餵得白白胖胖的,讓她健康成長。」但是,在小董帶著女兒去體檢時,醫生卻告訴她,女兒體重已經嚴重超標。還因為體重的原因,五個月大還沒有學會翻身,發育遲緩。
小董如夢初醒,本以為是健康象徵的「白白胖胖」在此刻卻顯得極為不妥。女兒的手臂堆積著層層脂肪,就像是「米其林輪胎」一樣。小董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僅沒讓女兒健康成長,還影響了女兒的正常發育。醫生對小董說,她對女兒已經構成了「過度餵養」。
什麼是過度餵養?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每頓飯的時間與食量都是可控的。媽媽們應該根據寶寶的身體與吸收消化狀況,對寶寶進行適當、定時的餵養。如果寶寶一天攝入的食物量、能量超標的話,就已經成為了「過度餵養」。
有些家長認為,過度餵養只會導致寶寶的體重超標,並不放在心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過度餵養的後果可不單只有發胖這麼簡單:
一、寶寶出現腸胃問題
對於新生兒來說,消化系統十分脆弱,他們的腸胃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自我完善。如果家長對寶寶進行過度餵養,消化系統是無法消化過多的能量,腸胃負擔加重,很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
二、讓寶寶出現大腦早衰
寶寶的消化系統脆弱,如果寶寶長期都處於很飽,甚至是「撐」的狀態,體內的血液和氧氣會優先幫助消化系統進行消化。但血液與氧氣都是有限的,過多的血液聚集在消化系統,大腦就有可能出現缺血的狀況,這對於寶寶大腦的正常發育有很大影響。
實際上,寶寶會發出這3種「信號」提醒家長被過度餵養了:
一、便便不正常
通常狀況下,寶寶的便便會呈膏狀。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增長,便便的形態會更加接近成年人。但如果寶寶的便便發綠、出現氣泡時,這很可能代表著寶寶已經被過度餵養了。有的寶寶還會出現水樣狀的便便,這說明寶寶已經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症狀。
二、紙尿布變輕
寶寶一般吃得越多,排洩量也會隨之增多。如果寶寶食量沒有改變,但排洩量卻有減少的話,說明寶寶們並沒有把攝入的食物和熱量全部消化。這可能會造成寶寶消化系統內的一些問題,一定要提早注意。
三、頻繁吐奶
吐奶是寶寶發育前期比較常見的事情,但媽媽一般通過給寶寶拍嗝等方式就能緩解。但如果寶寶不停、頻繁性地吐奶時,家長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經「過度餵養」了。
寶寶年紀小的時候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媽媽餵什麼、餵多少就吃多少,久而久之胃口自然會變大,所以並不是寶寶吃得越多就越健康、發育得越好,過度的食量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一生的傷害。因此,媽媽們一定要對寶寶的飲食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