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家中有一個小寶寶,怎麼愛都不夠。尤其是一些老人總喜歡把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所以在餵奶、做輔食時總喜歡讓他們多喝、多吃。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造成寶寶過度餵養,而這其中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過度餵養危害大
現目前提到的過度餵養主要是指給予的能量和相關營養素超過機體保持穩態的需要,導致嬰兒超重或肥胖。過度餵養的發生大部分取決於寶媽和其他餵養寶寶者,所以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可能出現過度餵養。
在母乳餵養方面,一些媽媽可能會因為寶寶哭鬧而給寶寶餵養,或者是按照自己認為該食用的數量來餵養寶寶,甚至一些媽媽會認為自己的寶寶吃得越多越有助於健康;
在奶粉餵養方面,過度餵養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餵哺量。媽媽或其他餵養寶寶者可能會因為沒有母乳而產生愧疚感,在奶粉的餵哺量上也會刻意的增加;第二,奶液濃度。媽媽或其他餵養寶寶者在衝調奶粉有意或無意的將奶液濃度衝濃。有報導母親衝調的奶樣中鈉含量平均為31mmol/L,遠高於標準衝調的26mmol/L,以至於一個半月的寶寶尿樣中肌酐、尿酸含量和容積分子濃度均明顯高於母乳餵養。長久下去,配方奶中過量的能量負荷,將會導致寶寶體內細胞外液高漲,而細胞內液容積縮小,隨之出現慢性口渴,進而增加餵哺次數,最終導致過度餵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輔食的過量添加也會造成過度餵養,所以過度餵養在0~3歲寶寶身上長期發生。
據國外對於過度餵養的危害及遠期併發症研究數據顯示:新生兒的過度餵養將導致生命早期的肝胰島素抵抗,這種抵抗將一直持續到成年,增加了日後罹患肥胖、胰島素抵抗﹑肝脂肪變性和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出生後早期過量進食會導致長期超重﹑高血壓和腎功能障礙,對腎臟造成更大的負擔。
寶寶出現4種信號可能是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的危害很大,而且是慢性,短時間內無法看到直接危害,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了呢?下面4個信號一定要記牢。
1:大便異常
寶寶的便便對於媽媽而言,就如同一種語言,它通過顏色、性狀、次數、氣味的變化來告訴媽媽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果寶寶的大便次數增多,且呈現水樣便,伴有泡沫和酸臭味,那麼寶媽就要警惕是否出現過度餵養了。
2:頻繁脹氣、吐奶
寶寶脹氣、吐奶都非常常見,或因為喝奶太急、哭鬧等原因脹氣,或因為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結構而吐奶/溢奶,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如果寶寶長期脹氣或6個月之後仍然經常出現吐奶,那麼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了。
3:體重增長異常
身高體重能直接反應寶寶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定時給寶寶做兒保。如果某一段時間,寶寶體重異常增長,而身高不長,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了。因為寶寶吃得太多,攝入過多的能量,而因為寶寶消化系統並未發育成熟,那麼脾虛積食、長肉不長個的問題也會出現。
4:口欲不佳
如果在餵養寶寶時,長時間出現拒絕餵奶,奶量大減,奶量明顯不如從前,食量也明顯比同齡人小的情況,寶媽們就要考慮是不是輔食餵養過度了。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剛添加輔食的寶寶身上。此時,如果不給寶寶消食導滯、促消化,則容易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5招教你預防過度餵養
如果發現寶寶有過度餵養的信號,那麼媽媽就要及時更正自己的餵養方式。下面5招教你如何預防過度餵養。
第一招:快速識別寶寶吃飽信號
識別寶寶吃飽信號是預防過度餵養的最佳方法。那麼如何識別就很重要了。
1)吃飽喝足的寶寶會對身邊事物非常感興趣,關注點也不只是放在吃奶這件事上。寶寶吃飽後會慢慢不再銜乳,緊接著便會閉著嘴牴觸乳頭或奶嘴。
2)吃飽喝足的寶寶會主動和家長互動玩耍,反應也比飢餓時更靈敏,精神狀態良好。
3)吃飽喝足的寶寶在睡覺時是非常香甜的。
第二招:不要奶睡
有些寶寶睡覺前必須用喝奶的方式來哄覺,睡著後也依然要含著奶,取走奶就容易驚醒;睡著後,寶寶易頻繁醒來、找奶,不管餓不餓,都要重新喝幾口奶才能繼續睡覺。長期使用這種奶睡方式,不僅容易導致睡眠不足、引起齲齒,更嚴重的是容易造成寶寶過度餵養。
第三招:避免過早引入固體食物
有研究表明:避免過早引入包括民族食品在內的固體食物,有針對性地進行早期餵養幹預,能有效降低過度餵養行為。所以對於正常體質的寶寶而言,6個月才是引入輔食的最佳時期。
第四招:控制奶量
對於奶粉餵養的寶寶,媽媽一定要把握奶量。出生前三個月屬於按需餵養,所以媽媽一定要記清楚寶寶每次喝了多少,方便統計寶寶的喝奶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不要寶寶一哭就喝奶。
第五招:按衝調比例進行衝調
寶寶的過度餵養還體現在媽媽在衝奶粉時將奶粉的奶液濃度衝的過濃,導致能量和營養素超標,造成過度餵養,所以最佳方法就是按照奶粉罐上的衝調比例進行衝調。
總 結
過度餵養的危害可能會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輕則導致寶寶超重,如果還不注意,進而造成肥胖,肥胖往往給寶寶帶來很多麻煩,如稍微一活動就上氣不接下氣。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胖墩」的稱號容易給寶寶造成心理和身體上造成雙重打擊。重則造成寶寶脂肪肝、高血壓,甚至Ⅱ型糖尿病。所以媽媽一定要儘快識別過度餵養的信號和及時糾正餵養方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陳建紅,張莉莉,王園.新生兒過度餵養因素分析的研究進展.《全科護理》2020年第03期.
[2]祖國棟,孟憲森,張傳武.嬰兒期過度餵養及其對發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