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這四種症狀,暗示可能被過度餵養了,家長要重視!

2021-01-09 靜姐愛育兒

對於新手寶媽來講,體重、身高這些數據,是判斷最近寶寶吃得好不好的最直接方法。一旦發現自家寶寶「不達標」,一眾寶媽們就會懷疑是不是寶寶沒有吃飽,繼而拿出了勢必讓孩子吃飽喝足的勁頭,給孩子加餐。可這種盲目地餵孩子吃飯的行為,對孩子真的有幫助嗎?

如果再多頓大量餵養,勢必會造成過度餵養,不僅不利於健康,還可能帶來健康的隱患。寶寶出現這四種症狀,暗示可能被過度餵養了,家長要重視!

1、經常吐奶

基本上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會有吐奶的情況,但是如果孩子出現經常性吐奶,寶媽就要放在心上了,這極有可能是由於孩子被過度餵養了。孩子胃部能承受的食物量不會很多,當超出限定範圍的時候,多餘的奶水就會順著食道返回,從而引起孩子吐奶的情況。

2、大便顏色異常

正常情況下,健康的寶寶,排出的便便顏色是黃色的。但如果寶寶的大便顏色不是黃色,而是發綠,這種綠色並不是由於輔食顏色原因導致的。家長就要觀察,如果大便狀態有泡沫、呈水樣,帶有酸腐的味道。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過度餵養導致的了!

3、經常脹氣

寶寶腸胃正處於發育狀態,一旦被過度餵養,可能會出現拉稀或者便秘等異常現象,甚至腹部還會脹氣。一旦發現寶寶經常脹氣或者便秘,就要及時減少進食量或者少食多餐,保證足夠營養補充。

4、換尿不溼的次數減少

一般來說每個3到4個小時就應該換一次,而且每一次的重量應該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你忽然發現在換的時候重量輕了很多,那麼就說明他的排尿情況跟以往不同,有可能就是因為被餵得太多了。

孩子長時間吃的太多,根本沒有辦法消化這麼多奶,所以就會對他們的腸胃情況造成損傷,從而就會出現大便困難或者尿量減少的情況。

寶寶的餵養習慣直接關係著他們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每個寶寶的需要量也不相同,寶媽們要遵照科學的規律,結合寶寶的自身需求合理餵養。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媽按照寶寶的需要餵養即可。吃配方奶的寶寶則需要按照月齡給予的參考數據,配比正確的比例,按時按量餵養。

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推薦一本有用的育兒書籍,分階段介紹寶寶的發育、飲食與照護按照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0-12個月、1-2歲、2-3歲循序漸進地為家長介紹了各階段寶寶的發育、營養的膳食與餵養注意要點、健康護理養護知識。全書內容豐富,實用,是年輕家長們育兒的優選參考書。

相關焦點

  • 寶寶「過度餵養」最常見3種症狀,有1種就要重視,不要撐著寶寶了
    自從生完寶寶之後,所有寶媽既緊張又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新手寶媽,在後期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可能擔心出現問題,比如照顧不到位或餵養出現問題,有可能對寶寶健康帶來很大影響。寶寶自身還不會說話,一旦有不舒服的症狀只會哭,現實中很多寶寶可能都會出現過度餵養的現象,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四種症狀,有可能是過度餵養導致的。症狀1:大便顏色氣味不正常通過寶寶大便可以看出很多問題,比如寶寶大便的顏色以及氣味等是否正常,有的時候只需要通過肉眼觀察就能判斷出大概。
  • 寶寶過度餵養的症狀有哪些?當寶寶出現這4個症狀,家長要當心
    如果身材過於肥胖,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導致寶寶智力低下。夜間還可能會因為肥胖出現缺氧,呼吸暫停的情況。2.增加腸胃負擔過度餵養的寶寶,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比較多,所以寶寶的腸胃需要加班加點去完成這些消化任務,這就增加了寶寶腸胃的負擔。長期以往,因為長期加班,寶寶的腸胃功能也會變弱。
  • 寶寶出現這4個現象,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寶媽要引起重視
    可不久後,寶寶就出現了異常,頻繁吐奶還哭鬧不止。小梅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查看後表示,孩子是被過度餵養了,腸胃負擔過重,消化不良造成的。原來,奶奶疼愛孫子,擔心他吃不飽,便頻繁地讓寶寶喝奶粉,並且增加了奶粉的量。
  • 如果寶寶大便出現了這種顏色,可能是過度餵養了
    很多新手寶媽對於寶寶哭鬧往往都是一招就是餵奶。其實寶寶不舒服引起的哭鬧不一定是餓了。但是因為天性,寶寶對吃奶幾乎沒有抗拒,這就很可能在寶寶不是很餓的情況下餵了奶,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寶媽給寶寶更換紙尿褲時,發現他的大便顏色呈現水樣便,或者顏色是綠色且帶有泡沫的話,很可能就是被過度餵養了。所以,寶媽每次給寶寶更換紙尿褲時,要留心一點。而且,寶寶被過度餵養的話,肚子會發脹,為了緩解寶寶腹部不適,寶媽最好給他穿腰部、腿部鬆緊適宜的紙尿褲。
  • 過度餵養易導致脾胃受損,如果寶寶出現四種情況,就不要再餵奶了
    ,所以一些新手爸媽,在餵養的問題上都會很困惑,難以分辨寶寶是為什麼哭,是餓了還是哪裡不舒服,所以不能只看寶寶,一哭就覺得是餓了,就覺得餵奶這是不對的,如果過度餵的話,其實對寶寶的脾胃傷害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學習一下這類的知識.。
  • 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說明餵養過度,家長要改變飲食習慣
    首先家長應該先注意到孩子的排洩方面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寶寶吃得較多的話排洩的次數和量也會相應增加,而如果出現孩子吃得多,卻排洩的較少,甚至大小便的顏色、性狀出現異常,例如綠色排洩物,那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
  • "八分寒、三分飽",過度餵養寶寶的6個信號,家長需要知道
    那麼寶寶的哪些症狀,暗示家長過度餵養了呢?但如果排除一些外在的因素,寶寶每天都會出現溢奶情況,或是溢奶頻繁,那就可能是過度餵養的問題。但是如果寶寶頻繁脹氣,而且不論有沒有吃奶都會出現,甚至是連續幾天都是如此,說明寶寶被過度餵養了。
  • 寶寶出現這四種症狀很可能是消化不良,媽媽趕緊重視起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朋友家有一個六個月大的寶寶,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是母乳餵養,所以寶寶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也沒生過什麼病。但是自從添加輔食以後,朋友發現寶寶的排便次數變少了,而且最近味道也變得越來越酸臭了。
  • 寶寶過度餵養的症狀有哪些?
    但其實,寶寶的餵養過程中,並不是吃的越多就越好的,過量反而會傷害到寶寶。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控制好量,那麼在寶寶過度餵養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症狀有哪些?而過度餵養下導致的腸胃紊亂,消化系統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大便就會像水一樣稀,並且還會存在泡沫或者是綠色的狀態。
  • 寶寶若被「過度餵養」,八成會出現3個「症狀」,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剛出生的寶寶還太小,基本上不知道什麼時候算是吃飽,什麼時候算是吃撐。如果寶寶被「過度餵養」時候,就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寶寶若被「過度餵養」,八成會出現3個「症狀」,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 小兒出現這4種情況 可能是過度餵養的表現
    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合理搭配營養,只是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各種營養食物,認為這樣對孩子而言是有益無害。但其實,這樣孩子並不一定能夠全部吸收,反而可能影響其健康成長。2、肚子脹滿孩子的腹部偶爾出現脹肚是正常的,這是這是進食後的正常反應,但如果經常保持肚子的脹滿,那就可以考慮是進食太多。可以幫助孩子緩解腹脹情況的同時,減少餵養的量和次數。但這種情況也可能存在病理性的,如果經過一定時間的調整後,孩子仍然無法恢復正常,那就考慮是疾病因素導致的,需要帶孩子就醫檢查,並進行治療。
  • 過度餵養易引發大腦早衰,寶寶出現3個「信號」,家長需格外謹慎
    小董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僅沒讓女兒健康成長,還影響了女兒的正常發育。醫生對小董說,她對女兒已經構成了「過度餵養」。什麼是過度餵養?‍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每頓飯的時間與食量都是可控的。媽媽們應該根據寶寶的身體與吸收消化狀況,對寶寶進行適當、定時的餵養。
  • 過度餵養易引發大腦早衰,寶寶出現3個「信號」,家長需格外謹慎
    有些家長認為,過度餵養只會導致寶寶的體重超標,並不放在心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過度餵養的後果可不單只有發胖這麼簡單:一、寶寶出現腸胃問題對於新生兒來說,消化系統十分脆弱,他們的腸胃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自我完善。
  • 寶寶溢奶,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家長不要「過度餵養」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平時會讓寶寶多喝奶,認為奶粉和母乳當中有很多種營養成分,寶寶喝得越多,身體就長得越快。有了這種想法之後,就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過度餵養」,寶寶明明已經吃飽了,可是家長還讓寶寶繼續喝奶,寶寶不會表達,所以就會「硬」喝下去,最終導致溢奶,而且還影響健康。
  • 寶寶身體有這三個信號,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平時要多注意
    能吃是福這句話不知道騙了多少的家長,在寶寶出生之後,吃睡玩成了小寶貝的日常,吃是寶寶茁壯成長最重要的因素,這個時候的寶寶不是吃母乳,還是吃奶粉,這個時候吃的都很單一,因為形狀的特殊性,所寶寶特別容易餓。
  • 過度餵養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3個信號暗示,寶寶可能被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引發積食脹氣等問題,對寶寶有害無利,甚至會間接影響寶寶睡眠,身體正常發育等,長期這樣更是對寶寶危害大。寶寶消化不良,容易造成胃裡積食。如果在某一段時間內,寶寶晚上經常夜醒哭鬧,而且是因為腹脹,腸絞痛導致,很有可能說明寶寶吃得太多,被過度餵養了。出現脹氣等情況,寶寶肚子肯定會很難受,晚上經常哭醒進而影響睡眠。
  • 三個反應,暗示寶寶過度餵養,若不及時制止,可能引發腦損傷
    寶寶被「過度餵養」的反應1、吐奶寶寶的腸胃功能還尚未發育成熟,如果家長一次性餵得太多,就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但嬰兒偶爾吐奶情況,就屬於正常的情況。可如果出現的次數比較頻繁,那就很可能是由於過度餵養引起的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吐奶,這就需要家長及時改善,不然娃就要受罪了。
  • 又到肺炎高發季,寶寶出現這幾個症狀可能中招,家長要了解
    毛細支氣管炎常發於2歲以下寶寶,6月齡內的小寶寶最多見,是1歲內嬰兒住院最常見的原因。發病後典型症狀就是氣促和喘息,不過症狀和體徵通常是從鼻炎和咳嗽開始,這個階段一般無法通過症狀判斷出來。如果孩子患病後出現毛細支氣管炎的部分症狀,建議帶孩子去醫院診斷。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年齡、症狀及查體判斷孩子是否患病。
  • 孩子出現3種信號,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家長需儘快調整
    ,不僅不利於健康,還可能帶來健康的隱患,家長們可別不當回事啦。寶媽們不妨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判斷,中了的家長需要儘快調整。若孩子出現這3種信號,就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1) 臭臭出現異常通常來說,要看三個方面,即顏色、形狀、排便量。如果寶寶的便便呈綠色,起泡或水樣狀,排便量異常,剛吃完就排便等,寶媽們就要注意了。
  • 新生兒若出現這5種情況,多是過度餵養的表現,新手媽媽要注意了
    其實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過度餵養。過度餵養對於寶寶的危害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對於新生兒來說。因為新生兒的腸胃功能並沒有發育完善,消化吸收能力還不是那麼的好,如果過度餵養,不僅不能讓寶寶充分地吸收營養,而且還會危害他們的健康。這就跟大人一樣,如果吃的太多,對於消化器官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