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孩子一哭就趕緊給娃餵奶,儘管他表現出抗拒的樣子,媽媽們依舊不以為然,最終導致寶寶被過度餵養,這無疑是「揠苗助長」,供過於求只會適得其反。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寶寶被過度餵養時,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
1、口臭
新生兒的器官並未發育完全, 消化功能還很弱,吸收能力有限,過度餵奶,會導致孩子無法吸收過量乳汁,積滯在體內造成積食,表現為寶寶的口臭明顯。
2、脹氣
過度餵養會導致寶寶的消化道功能紊亂,腸胃負擔過重會出現腹部脹氣,寶寶被腸絞痛折磨,經常性夜裡哭鬧。
3、變胖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增長,寶寶剛出生的頭3個月,每周的體重增長大約為180~200克;4~6月漲幅變緩,約為150~180克;9~12個月為60~90克。
雖說以上數據會受個體差異的影響,可如果寶寶體重猛增,身高卻一直不動,出現長胖不長個的現象,就是過度餵養所致。
4、吐奶
寶寶的胃部呈水平狀,一次性攝入母乳過多,乳汁進入幼兒胃部以後,容易回流到食道內,從而致使其出現打嗝、溢奶吐奶的情況,過於頻繁吐奶溢奶,當媽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5、便秘
當寶寶的消化系統超負荷運轉時,會出現不規律排便(正常每天應該是2~5次)、經常性便秘,大便顏色偏綠且帶有泡沫的話,很可能是被過度餵養。
如果寶寶身體發出以上5個「信號」,家長一定要控量餵養,過度餵養會對寶寶造成3個傷害。
一是超重,寶寶在1歲內脂肪細胞增長最快,如果營養過剩,極易導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的機率。二是傷腸胃,1歲內的嬰幼兒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好,過度積食易加重腸胃負擔,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三是傷腦,寶寶進食過度,為了儘快消化,身體裡大部分血液和氧氣被分配到腸胃「工作」,導致大腦暫時缺血缺氧,易損智商。
周歲內的寶寶到底該吃多少奶?
周歲內寶寶不會說話,新手媽媽很難差距到寶寶的不適,那麼寶媽如何科學性的給娃餵奶呢?
剛出生的幾天內的新生兒對奶的需求量很小,剛開始每次只需要3~5ml;4~5天後,每次奶量可達30ml;一周以後每次奶量每次可達60~180毫升。
0~2個月的寶寶每天餵6~8次,大概在2.5~3.5小時吃一次即可,可根據孩子的消化能力,逐漸加量。2~3個月的寶寶每天餵5~6次,3~6個月的寶寶每天餵3~4次。
6~9個月的寶寶每天餵3次,可以適當增加輔食。9個月以上的寶寶每天餵2次,總量250ml,按時吃輔食。其實,一天要給寶寶餵多少奶,有一個計算公式,一日奶量=128毫升×體重(千克),寶媽根據這個來就不會錯啦。
寶寶沒吃飽的表現
寶寶要是沒吃飽,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1、發育落後於同齡人
寶寶出生後第二周開始,體重開始增加,直到滿月體重增長會達到出生時的30%,長得快的寶寶,甚至能達到出生體重的50%,如果孩子的身長和體重落後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證明孩子缺少營養。
2、脾氣暴躁愛哭鬧
如果寶寶只有吃奶才能安撫情緒,說明孩子沒有吃飽。
3、吃奶時吮吸力度大
寶寶若是處在飢餓的情況下,吃奶時會表現得特別積極,吃母乳時會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衣服,吮吸起來也格外急切,力度很大。而且會左右擺動頭部,張開小嘴,急切想要吮吸東西。
4、排便次數過少
母乳寶寶每天排便6次以上才為正常,如果低於這個次數,寶寶可能沒有吃飽或者媽媽的奶水質量不高。(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