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歲寶寶出現這些異常,說明是過度餵養的信號,繼續容易傷到脾胃

2020-12-16 騰訊網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孩子一哭就趕緊給娃餵奶,儘管他表現出抗拒的樣子,媽媽們依舊不以為然,最終導致寶寶被過度餵養,這無疑是「揠苗助長」,供過於求只會適得其反。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寶寶被過度餵養時,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

1、口臭

新生兒的器官並未發育完全, 消化功能還很弱,吸收能力有限,過度餵奶,會導致孩子無法吸收過量乳汁,積滯在體內造成積食,表現為寶寶的口臭明顯。

2、脹氣

過度餵養會導致寶寶的消化道功能紊亂,腸胃負擔過重會出現腹部脹氣,寶寶被腸絞痛折磨,經常性夜裡哭鬧。

3、變胖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增長,寶寶剛出生的頭3個月,每周的體重增長大約為180~200克;4~6月漲幅變緩,約為150~180克;9~12個月為60~90克。

雖說以上數據會受個體差異的影響,可如果寶寶體重猛增,身高卻一直不動,出現長胖不長個的現象,就是過度餵養所致。

4、吐奶

寶寶的胃部呈水平狀,一次性攝入母乳過多,乳汁進入幼兒胃部以後,容易回流到食道內,從而致使其出現打嗝、溢奶吐奶的情況,過於頻繁吐奶溢奶,當媽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5、便秘

當寶寶的消化系統超負荷運轉時,會出現不規律排便(正常每天應該是2~5次)、經常性便秘,大便顏色偏綠且帶有泡沫的話,很可能是被過度餵養。

如果寶寶身體發出以上5個「信號」,家長一定要控量餵養,過度餵養會對寶寶造成3個傷害。

一是超重,寶寶在1歲內脂肪細胞增長最快,如果營養過剩,極易導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的機率。二是傷腸胃,1歲內的嬰幼兒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好,過度積食易加重腸胃負擔,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三是傷腦,寶寶進食過度,為了儘快消化,身體裡大部分血液和氧氣被分配到腸胃「工作」,導致大腦暫時缺血缺氧,易損智商。

周歲內的寶寶到底該吃多少奶?

周歲內寶寶不會說話,新手媽媽很難差距到寶寶的不適,那麼寶媽如何科學性的給娃餵奶呢?

剛出生的幾天內的新生兒對奶的需求量很小,剛開始每次只需要3~5ml;4~5天後,每次奶量可達30ml;一周以後每次奶量每次可達60~180毫升。

0~2個月的寶寶每天餵6~8次,大概在2.5~3.5小時吃一次即可,可根據孩子的消化能力,逐漸加量。2~3個月的寶寶每天餵5~6次,3~6個月的寶寶每天餵3~4次。

6~9個月的寶寶每天餵3次,可以適當增加輔食。9個月以上的寶寶每天餵2次,總量250ml,按時吃輔食。其實,一天要給寶寶餵多少奶,有一個計算公式,一日奶量=128毫升×體重(千克),寶媽根據這個來就不會錯啦。

寶寶沒吃飽的表現

寶寶要是沒吃飽,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1、發育落後於同齡人

寶寶出生後第二周開始,體重開始增加,直到滿月體重增長會達到出生時的30%,長得快的寶寶,甚至能達到出生體重的50%,如果孩子的身長和體重落後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證明孩子缺少營養。

2、脾氣暴躁愛哭鬧

如果寶寶只有吃奶才能安撫情緒,說明孩子沒有吃飽。

3、吃奶時吮吸力度大

寶寶若是處在飢餓的情況下,吃奶時會表現得特別積極,吃母乳時會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衣服,吮吸起來也格外急切,力度很大。而且會左右擺動頭部,張開小嘴,急切想要吮吸東西。

4、排便次數過少

母乳寶寶每天排便6次以上才為正常,如果低於這個次數,寶寶可能沒有吃飽或者媽媽的奶水質量不高。(MZ)

相關焦點

  • 寶寶發出以下信號,是在提醒已經「過度餵養了」,家長別再硬塞
    文\好孕姐寶寶有沒有吃飽,關係到長個和大腦等身體器官的發育,所以家長都希望寶寶多吃,別餓著。但是,寶寶的胃部空間是有限的,吃了足量的食物後,很難繼續進食。如果寶寶吃飽了,還被家長繼續強塞,就容易被「過度餵養」。
  • 過度餵養易導致脾胃受損,如果寶寶出現四種情況,就不要再餵奶了
    從寶寶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就負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了,不管你有沒有育兒經驗或者是新手爸媽,都要立刻的去應付這些事情,照顧新生寶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日常生活中積極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對爸爸媽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嬰兒出現這些信號,是在告訴你「他吃飽了」,別過度餵養反而傷娃
    其實嬰兒吃飽之後是會發出信號的,有了這些反應,說明孩子已經吃飽了。1、左顧右盼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專注能力其實就特別的強,尤其是在喝奶的時候。由於對外界的感知比較弱,所以唯一能讓寶寶有所改變便是喝奶的狀態。
  • 寶寶吃飽了會有這些信號,媽媽別硬餵了,小心傷到寶寶脾胃
    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家長如果領會不到他的意思,總是以餵養解決問題,很容易對寶寶的脾胃造成傷害。其實小寶寶是懂得饑飽的,既然無法說出來,寶媽就要了解他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寶寶吃飽了會有這些信號,媽媽別硬餵了1:吃奶粉的寶寶會推開奶瓶如果寶寶吃奶的過程中推開奶瓶,表示不需要吃奶了,媽媽也不要再喂。
  • 寶寶過度餵養會造成發育遲緩,出現這4個信號,就要注意了
    寶寶每天就是吃了睡,睡醒了吃,只要是寶寶一哭鬧,父母就會認為寶寶是餓了,會一直餵養寶寶,甚至有些寶媽認為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其實並非如此,吃的多不如吃的好,如果寶寶被過度餵養,不僅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反而不利於寶寶的正常發育,如果寶寶出現以下這些信號,說明是過度餵養引起的,那麼就要引起重視了。
  • 寶寶發出以下信號說明「吃飽了」,寶媽別粗心,過度餵養很傷娃
    導讀:寶寶發出以下信號說明「吃飽了」,寶媽別粗心,過度餵養很傷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發出以下信號說明「吃飽了」,寶媽別粗心,過度餵養很傷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寶寶餵奶也有度,這些信號告訴你,寶寶已經過度餵養
    可是這樣不了解情況,寶媽們自我以為的認知,很容易造成寶寶的過度餵養。可別小看過度餵奶,它對寶寶的身體可是很有害的。美國權威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博士有言:過度餵養可能導致寶寶腸胃超負荷工作,同時,也可能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更有可能會讓孩子因為血液全部集中在胃部,而導致心腦供血不足,影響智力發育。
  • "八分寒、三分飽",過度餵養寶寶的6個信號,家長需要知道
    頻繁溢奶新出生的寶寶,胃是水平的,而且容量比較小,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如果寶寶飢餓嚴重,導致寶寶吃奶太急,可能會出現溢奶情況。另外對於新手爸媽,餵奶的姿勢(哺乳的姿勢)不正確,會導致寶寶吃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這樣也容易漾奶,這些都是正常的。
  • 寶寶出現以下情況,說明「過度餵養」了,父母別固執,硬塞是錯的
    有了寶寶後,父母特別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怕寶寶吃不飽,影響到成長發育,因此家長覺得只要寶寶吃得下去,就要儘量多吃,不曾考慮寶寶胃部空間情況,結果常常出現過度餵養,讓寶寶無辜受罪!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說明「過度餵養」了,父母別固執,硬塞是錯的!
  • 被「過度餵養」的寶寶,會發出這6個信號,寶媽別大意
    被「過度餵養」的寶寶,會發出這6個信號,寶媽別大意 1、頻繁打嗝漾奶 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而且容量很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也就是發育不成熟的原因,會因為吃奶太著急、肚子有脹氣,或者是抱寶寶的方式不對,就容易漾奶,這是正常現象
  • 孩子出現3種信號,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家長需儘快調整
    若孩子出現這3種信號,就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1) 臭臭出現異常通常來說,要看三個方面,即顏色、形狀、排便量。如果寶寶的便便呈綠色,起泡或水樣狀,排便量異常,剛吃完就排便等,寶媽們就要注意了。計算標準體重以千克為單位,一般來說,出生半年內的寶寶正常體重應該等於出生體重加上月齡數乘以0.7。半歲至一周歲的寶寶體重標準為月齡加6乘以0.25。如果寶媽們覺得計算比較麻煩,也可網上查看寶寶月齡及對應的體重增長表,寶媽們可以參考對照。
  • 過度餵養危害,這4個信號暗示!你家寶寶中招了嗎?
    寶寶出現4種信號可能是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的危害很大,而且是慢性,短時間內無法看到直接危害,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了呢?下面4個信號一定要記牢。 2:頻繁脹氣、吐奶寶寶脹氣、吐奶都非常常見,或因為喝奶太急、哭鬧等原因脹氣,或因為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結構而吐奶/溢奶,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如果寶寶長期脹氣或6個月之後仍然經常出現吐奶,那麼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了。
  • 過度餵養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3個信號暗示,寶寶可能被過度餵養
    寶寶在六個月前,最主要的營養來源就是母乳。可是,不分時機、不計攝入量地讓寶寶吃奶,反而會讓寶寶處於過度餵養的不良狀態!這個階段,寶寶胃的容量十分有限,消化能力也較弱,按需哺乳才是科學的方法,即根據寶寶的需求進行母乳餵養,餓了喂,飽了停。
  • 未滿周歲寶寶脾胃受損,只因過度餵養,出現這3種情況就別再餵了
    但是沒想到寶寶的脾氣卻越來越急躁,尤其在吃奶的時候經常哭鬧不止,方琴這才覺到不對勁,就帶著他去醫院檢查。 醫生說道:「孩子這是脾胃受損了,這還沒滿周歲,對他以後的發育很受影響的。幸虧現在發現的比較及時,還能調理回來,以後切記不要再過度餵養了。」
  • 過度餵養危害,這4個信號暗示!你家寶寶中招了嗎?
    寶寶出現4種信號可能是過度餵養過度餵養的危害很大,而且是慢性,短時間內無法看到直接危害,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了呢?下面4個信號一定要記牢。2:頻繁脹氣、吐奶寶寶脹氣、吐奶都非常常見,或因為喝奶太急、哭鬧等原因脹氣,或因為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結構而吐奶/溢奶,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如果寶寶長期脹氣或6個月之後仍然經常出現吐奶,那麼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了。
  • 如果寶寶大便出現了這種顏色,可能是過度餵養了
    很多新手寶媽對於寶寶哭鬧往往都是一招就是餵奶。其實寶寶不舒服引起的哭鬧不一定是餓了。但是因為天性,寶寶對吃奶幾乎沒有抗拒,這就很可能在寶寶不是很餓的情況下餵了奶,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如何判斷寶寶被過度餵養了:看大便顏色其實,寶寶過度餵養是很容易觀察出來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觀看寶寶的大便顏色和頻率。
  • 寶寶身體發出四個信號,都是過度餵養的警報,再餵下去腸胃會受傷
    」,實際上,過度的餵養也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要是寶寶出現以下信號,各位寶媽們可要引起重視了。出現4種信號,家長就要重視了 1、經常吐奶 寶寶被過度餵養後,因為他的吸收和消化系統並不完善,會與大量的食物擠壓在腸胃裡,那麼這個時間機體自身就會採取保護措施,讓孩子吐出這些奶。
  • 寶寶出現這4個現象,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寶媽要引起重視
    可不久後,寶寶就出現了異常,頻繁吐奶還哭鬧不止。小梅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查看後表示,孩子是被過度餵養了,腸胃負擔過重,消化不良造成的。原來,奶奶疼愛孫子,擔心他吃不飽,便頻繁地讓寶寶喝奶粉,並且增加了奶粉的量。
  • 嬰兒發出這幾種信號,就是吃飽了,寶媽不要「過度餵養」,很傷娃
    但有句老話叫"要想小兒按,三分飢與寒",如果寶寶吃的太多並不好,非常容易不舒服。 嬰兒發出這幾種信號,就是吃飽了,寶媽不要"過度餵養",很傷娃。 1、寶寶經常吐奶 小寶寶吐奶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頻率較高,可能就是因為吃的多了,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如果吃的多就容易漾出來,有句土話叫,吃到嗓子眼了。吐的次數多,也會造成寶寶的腸胃不適。
  • 寶寶這些「小毛病」,通常是因為父母過度餵養,可能會影響娃智力
    當寶寶身體出現這四個信號時,很可能就是過度餵養了,如果寶寶的體重變化很大,過重或過輕,又或者寶寶只長肉不長個,那麼都說明他的飲食出現了問題。,消化道自動擴張,血液就會攜帶著氧氣大量的湧入到這裡來幫助消化,在這個血液流動的過程中,腦細胞的養分會減少,寶寶腦部的供血量不足,就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從而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