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轉變為父母的角色後,我們都會變成膽小的人,尤其是在餵養寶寶方面,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吃不好。
而對於家裡的老人來說,這樣的擔心更是明顯,他們不但喜歡和其他同齡寶寶相比較,同時也總是希望孩子能再多吃一點,殊不知過度餵養的危害其實是很大的。
之前有一位寶媽在月子期間就給我私信:
"我現在真的覺得很壓抑,生完孩子就和婆婆住在一起。退了休的婆婆一般和我一起照顧孩子,雖然在體力上輕鬆不少,但是每次孩子一哭婆婆就讓我餵奶,有的時候我覺得寶寶也不是因為餓,可是婆婆卻偏偏說孩子只要喝口奶就好了,我真的很害怕我們家寶寶會被我餵撐。"
其實在和這位寶媽的交談當中,我也明白她對於孩子的擔心。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有些長輩甚至寶媽,覺得孩子一哭就是餓了,頻繁的餵奶雖然能夠暫時的緩解哭泣,可是一旦形成過度餵養反而會傷害寶寶。
那麼,對於新手媽媽們來說,在照顧寶寶初期如何能夠知道寶寶是否已經吃飽了呢?
其實嬰兒吃飽之後是會發出信號的,有了這些反應,說明孩子已經吃飽了。
1、左顧右盼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專注能力其實就特別的強,尤其是在喝奶的時候。
由於對外界的感知比較弱,所以唯一能讓寶寶有所改變便是喝奶的狀態。寶寶在肚子比較餓的時候喝奶通常會很專注,也會用盡全身的力氣發出咕嘟咕嘟的響聲。
一旦寶寶已經吃飽,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發現寶寶的專注力不在那麼的強,開始慢慢的左顧右盼,這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這就可以給寶寶拍嗝了。
2、吞咽狀態消失
一般在寶寶比較餓的情況之下,吞咽的速度都會比較快。
因為只有大口大口的喝奶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候我們發現一旦寶寶吃飽了,通常伴隨的就是吞咽狀態消失,眼睛也變得迷離,很快就要進入夢鄉。
我們看到寶寶有這樣的表現,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那麼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的抽出,不要讓寶寶養成奶睡的習慣。
3、頻繁吐奶
吐奶其實是分為兩種情況: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這兩者的區別也是比較明顯,如果寶寶每次吃完奶,只是嘴角微微溢出一點,那我們不用過於擔心。
可是如果寶寶出現大口吐奶或噴射狀吐奶,那麼可能就是攝入的母乳過多或者寶寶消化系統出現問題。當寶寶頻繁的吐奶之後,媽媽們就要總結寶寶是否吃的過多。
這時候我認為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適當的減少給寶寶餵養的次數;二是在寶寶吃奶過後要及時進行拍嗝。
如果這兩種辦法還是不能夠改變寶寶吐奶的情況,那麼媽媽們要及時的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
4、大便明顯增多
對於新生兒來說,每天的大便其實還是不規律的。
但是根據大便的情況,我們也能夠發現寶寶的身體狀況。一般情況來下,寶寶吃飽之後,大便次數為4-5次;小便次數為8-9次。
一旦大便的次數過多,或者是寶寶的大便出現水樣狀,那麼就說明寶寶可能吃多了,從而影響了他的消化系統和吸收。
這時候我們除了適當的減少餵養次數之外,媽媽們也要觀察是否自己的一日三餐出現問題,我相信當我們有所改變之後,寶寶的身體發育會回到正常的軌道。
北京協和婦產醫院的專家曾經說過:"新生兒最好的營養來源就是母乳,母乳餵養一定要適時適量。"
很多寶媽還不能夠意識到過度餵養的嚴重性,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普及過度餵養的危害。
1、寶寶消化紊亂
如果想讓寶寶正常的發育,那麼保護孩子的消化系統非常重要,尤其是寶寶的脾胃。
那麼一旦出現過度餵養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的脾胃,會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等情況。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即使日後給寶寶吃再有營養的食物,寶寶也難以吸收。
2、影響大腦發育
那我們這裡說過度餵養還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有些媽媽可能難以理解。要知道如果寶寶吃的過程會讓胃部的消化壓力增大,這時候全身的血液要到胃部進行消化,那麼進入大腦中的血液和氧氣就會減少。
輕者可能會造成寶寶腦供血不足,重者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
3、導致孩子肥胖
過度餵養之後,還會影響寶寶身體上的變化,那就是肥胖,有些老人可能覺得孩子胖就是有福氣,其實對於現在的育兒方式,我們應該講究科學。
為了能讓寶寶未來的體型勻稱,有一個令人羨慕的身高,現在餵養寶寶過程當中一定不要過度餵養。
其實作為新手媽媽,我們如果想要更好的餵養寶寶,那麼除了多學習育兒知識之外,也要在寶寶的身上加以總結,畢竟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同的。
我們只有按需餵養才能符合寶寶的發育情況,寶寶才能成長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