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畢業生莫皓光,畢業隱居山林15年,是浪費教育資源嗎?

2021-01-10 水墨書窗

和很多香港的普通夫妻一樣,高學歷的莫皓光和阿牛本該生活在繁華的都市,擁有著富足的生活。但與很多人不一樣,莫皓光和阿牛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們想要的生活不需要有多富足,只需要遵循自己心中的理念。

他們心中的理念,是環保。他們的生活,也因為環保而有了很大的不同。

穿的是二手衣,吃的全都是素,反而是他們生活中最令人滿足的事情。因為堅持了心中所想,他們成為了讓人敬佩而驚訝的存在。

港大畢業生回鄉種地,簡樸而純粹

莫皓光,香港大學本科生,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生。在很多人眼裡,他的確是高學歷的代表,會擁有高薪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但,就是這樣一位高材生,選擇了隱居山林15年。

如今的莫皓光38歲,而在他選擇隱居時,他才23歲。他的隱居生活,簡樸而純粹。

逃離了都市的他,不需要面對「車貸」和「房貸」的壓力,也不需要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但同時,他也放棄了高額的薪水,和都市的繁華而便利的生活。

莫皓光在2005年時就住進了香港的上水村屋,過了15年的山林生活。在這裡,他不用電器,不用網絡,不穿新衣,不用一切技術下的產物。他回歸田野,通過農耕和做木工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這樣的生活,簡樸而純粹,也是這位港大畢業生心中最嚮往的生活。

偶然的一件新聞,觸動了他的心靈

有人會問,作為高學歷人才的代表,莫皓光為什麼想不開要來隱居?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堅持他心中的環保理念。大一時的莫皓光,偶然間看到了一則新聞。

這則新聞主要講述了香港的垃圾填埋狀況,認為香港的垃圾填埋將得到飽和,到時可能無法承擔如此多的城市垃圾。這則新聞,在莫皓光心中種下了環保的種子。

年輕的他,想到了自己平時產生的垃圾,想到了自己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他開始用自己的行動,來減少自己的罪惡感。

當時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參加一系列的環保活動。在多次的環保活動之後,他創立了一家社會服務公司,呼籲大家保護環境

在畢業之後,他孤身一人,來到了他之後要生活15年的地方,他的田野。但原本,他是一個在城市中出生和成長的年輕人。

困難與孤獨,無法阻礙他的信念

毫無疑問,一個人在這裡生活,是非常孤獨的。同時,他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反對,女友的離去,都是他所遇到的困難。

但即使是遭到眾人反對,莫皓光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即使是全世界都不贊同自己,莫皓光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過上這種孤獨而滿足的生活。

在一個人堅持了很久之後,莫皓光終於遇到了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時,也是他未來的妻子。

莫皓光和阿牛在一次環保活動中相遇,阿牛非常贊同莫皓光的做法,並且因此對這個年輕男孩產生了一定的感情。

在經過了一定的相處之後,阿牛決定在這裡陪伴莫皓光,夫妻倆開始共同經營起了這個環保的世界。

有了陪伴的莫皓光不再感到孤獨,他們共同堅持著,共同面對著,讓自己的環保生活過的越來越精彩。

過上極簡生活的夫妻倆,才最滿足

莫皓光和阿牛的極簡生活,到底簡單成什麼樣呢?

他們的婚禮在草地上舉行,他們的戒指是由草編織而成的,他們的婚宴上沒有一次性餐具。

這樣的一場婚禮,的確是非常符合夫妻倆的生活信念。而除了婚禮之外,他們的夫妻生活,更是處處體現著環保。

他們的家只不過才22平米;從搬去鄉下開始,莫皓光和阿牛就從來沒有買過新衣服。

家裡的家具全都是莫皓光自己親手做的,或者是撿來的;家裡也沒有任何不必要的電器,也沒有任何的生活清潔用品。

這樣的極簡生活,絕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為了環保。

普通人可能都無法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繼續下去,但是他們可以,只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會讓他們更滿足,更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

實現心中的環保理念,需要決心

毅然決然的選擇這樣的田園生活,拋棄了繁華的都市,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點點的信念,而是需要很大的決心。

從看到那一則新聞開始,莫皓光的生活當中就充斥著環保,並且這一做就是15年,這是非常不容易而且需要決心的一件事情。

即使在2016年做了爸爸,莫皓光也並沒有打算搬回城市。他自己為兒子打造玩具,自己為兒子提供教育。

他未來的生活和他兒子未來的生活,可能都會與大自然有著緊密的聯繫。

而在這之前,莫皓光本來是一個城市中長大的少年。能有多大的決心,才能夠在看到一則新聞之後,馬上付諸行動,並且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能有多大的決心,才能夠讓他在這樣的生活當中一直堅持。能有多大的決心,才能夠不顧親人朋友的反對,拋棄自己之前的生活圈子,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通都是,需要有莫皓光這樣的決心。

人因為有了熱愛而存在

很多人都對莫皓光這樣的行為不是很理解,認為他一個人也改變不了什麼,更有人認為,他這樣的行為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

作為香港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的高材生,莫皓光應該奮鬥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上,為他自己的領域做出貢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但是,奮鬥在環保一線的莫皓光,同樣也為國家的環保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即使他做的一切都是微小的,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不值一提的。

但是,莫皓光堅持了自己的熱愛,並且為自己的熱愛奮鬥了終身。這既是一種偉大,也是一種平凡。

林肯曾經說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莫皓光正是這樣一個人,他在這樣的生活當中認定自己是幸福的,他堅持了自己的熱愛,所以是偉大而平凡的。

相關焦點

  • 港大高材生莫皓光,歸隱山林13年,吃靠種穿靠撿,有意義嗎?
    包括現代社會,無數學子參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的高考,就是為了能夠考到一個好大學,等畢業後找到個體面一些的工作。只不過,有位從香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莫皓光,卻在畢業後選擇了當"農夫",做起了"撿破爛"的工作。這似乎並不是一份常人眼中體面的工作,可是莫皓光卻樂在其中。甚至連他的妻子也不嫌棄他,和他一起做起了這份工作。是莫皓光自甘墮落?還是另有隱情?
  • 港大畢業高材生,為宣傳環保隱居山林14年,結婚用草戒指
    莫皓光今年三十七歲,畢業於香港大學。從05年開始,他就住在香港的上水村屋,被當地人叫做「野人」。在這裡,他自己耕種,自己不用電器,每天的日常就是耕農和做木工。他用親身經歷,推廣環保教學。據了解,在大學畢業後,他曾自己創辦過社會企業。以公司運營的方式,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
  • 香港大學高材生,歸隱山林13載成農夫,生活用品要靠撿,值得嗎?
    而本文的主人公莫皓光正是一個這樣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不斷尋找的人,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這樣一位來自港大的高材生,為何會拋下所有的榮譽,而去選擇妻子一起歸隱山林成為一名農夫呢?的確每一個人都有去選擇生活平凡的權力,但是世人終究不會理解莫皓光的選擇。那麼這一切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港大碩士莫皓光:一家3口歸隱山間,享受田園生活,自稱「野人」
    莫皓光立刻覺得自己白白浪費了幾年間的大學生活,他決定重新選擇人生重新開始,為自己關心的環保事業貢獻新的力量。一朝歸田園2000年碩士高材生莫皓光在農村租了一間22平米的小房子,這裡沒網,沒電,交通不發達,只能憑藉自己的手工勞作,勉強生活,這就是莫皓光新的田園生活。
  • 他是港大碩士,放棄企業高薪歸隱鄉間15年,只吃素食,家具全靠撿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隱居田園、親近自然的生活,似乎是很多人都嚮往的生活方式,如今的城市人群壓力很大,能夠找到一個「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地方實屬不易。話是這麼說,但真正能做到放棄一切去過田園中簡單自由生活的,其實寥寥無幾。
  • 港大高材生,與妻子歸隱做農夫,家具全靠撿,13年不添一件新衣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高材生——莫皓光,就是這樣一個"異類",他還自稱為"野人"。隱居於山間,帶著妻子孩子過著至簡至樸的生活,青山為伴、蟲鳥相隨,於嫋嫋炊煙中開啟一天的生活。歸隱鄉間,一心做農夫他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他是畢業於著名學府香港大學的高材生,他原本可以在繁華的都市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碩士畢業的他——莫皓光,畢業後卻選擇搬到山間鄉下,租了一個僅有22平米的房子,過著歸隱田園的生活。是什麼讓他放棄多數人想進都進不去的都市?是什麼讓他放棄城市的方便與眾多資源?選擇與妻子一起在山間生活呢?
  • 歸隱田園的港大碩士,帶著妻兒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有一件新衣服
    有一個歸隱田園的港大碩士,帶著妻兒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有一件新衣服。致力於環保的莫皓光莫皓光是香港人,他畢業於著名的香港大學,本來莫皓光靠自己的學歷可以擁有一份非常優渥的工作,但莫皓光在畢業之後卻選擇歸隱田園,租了一個就有22平米的房子,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北大學霸王青松,攜妻隱居山林11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怎樣了
    曾經,一位北大學霸就帶著妻子隱居到了山林長達11年,而他們在這十餘年間,也花光了350萬的積蓄。那麼,這種隱居生活究竟為他們帶來了什麼?在花光積蓄後,他們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呢?
  • 隱居山林的中國「灰姑娘」
    隱居山林的王雪卿。新華社發 王雪卿用陶瓷做的南瓜、兔子和小精靈等裝點著這座二層樓的小屋,牆上掛著她穿著19世紀歐洲鄉村油畫裡的服裝拍的一張張照片。 小屋的門上方掛著一個牌子,用英文寫著「灰姑娘」。  隱居山林的王雪卿。新華社發 「閱讀如同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生活還可以如此美麗。從中國傳統文學到簡·奧斯丁的小說,所有的書我都如饑似渴地讀。」王雪卿說。 後來,她迷上了讓·弗朗索瓦·米勒和約翰內斯·維米爾,並嘗試製作他們畫作中描繪的服飾。
  • 北大學霸王青松,與妻子隱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萬積蓄
    但很多人因為拋不開世俗的名利所以便一直無法實現自己的田園夢,而一對北大的夫妻放棄了自己正值上升的事業毅然決然來到深山之中開啟他們的田園生活,只是這種田園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隱居11年居然花費了350萬元。
  • 北大學霸夫妻,因評優沒選上,隱居山林27年,昔日同學見面後痛哭
    兒孫皆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辛棄疾離宮而去,與妻一家隱居山村,寫了一首《清平樂》。身為一名武將文官,他渴望北伐,但遭到排擠,技能匱乏,只能隱居山林。90年代我國人才匱乏,卻有兩個北大學霸放棄了優越的待遇,來到山林隱居27年,這是怎麼回事?1990年王青松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就職於北大,其妻子張梅是其學生,後來也在北大工作。
  • 如何看待隱居生活?是你會選擇隱居山林嗎
    而近些年來,各類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22%的中青年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七成年輕人有過勞死的危險;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 ;我國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所以有一段時間,終南山小院,從以前三四百一年直接漲到15000至2萬,隱居人口也高達三萬。
  • 隱居山林41年,成真人版泰山的何文坦父子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人猿泰山》這部電影,可能大家在觀看之餘也會驚訝,世界上真的有像人猿泰山一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的人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一對父子,他們在叢林裡生活了41年,兒子甚至都不知世界上有女人的存在。
  • 別人眼中的高材生,卻放棄好前程隱居人生大事從簡,婚戒都是草編
    高材生隱世13年!人生大事同樣從簡,婚戒草來編莫皓光在朋友家人的眼裡真的是個很奇葩的人,一直背負著「高材生」的稱呼,卻一意孤行放棄了別人眼中很好的工作機會和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返回到深山中去「受苦」。一般人在超市看到食物快過期,可能都會回嫌棄的走開,但是在他莫皓光眼中,這些食物,雖然只是誇過保質期,但是不代表食物就真的過期,扔掉廢棄真的浪費。他13年在深山中,和妻子兒子一起隱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神仙生活」,從未買過新衣服,不再拾起他被被人羨慕的「高材生」生活。兒子的玩具也用二手貨,他說:我們的快樂不來自物質,錢更不是這世界的唯一價值。
  • 隱居山林76年,她與貓狗相伴,不知疫情爆發
    你能想像在現代社會,還有人「與世隔絕」76年,在山林之中孤獨地生活嗎?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這樣的人卻真切存在。她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她叫Agafya Lykova(萊科娃)
  • 北大畢業生,四分之三的人都去了體制內,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嗎
    01 :2019年畢業生中,北大四分之三學生去體制內北京大學一直是備受仰望,因此北大畢業的學生也被大家寄予厚望。很多人認為北大畢業的學生一定是在科研機構或者走在時代的前端,然而北京大學的一份就業報告卻顯示,北大四分之三的學生都去了體制內。
  • 復旦港大IMBA畢業典禮-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2016年11月3日,復旦-港大IMBA項目2016屆畢業生赴香港參加在香港大學舉辦的畢業典禮,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老師們盛情接待了從上海遠道而來的畢業生們。
  • 港大碩士,放棄高薪歸隱山間,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
    就好比這個男子的選擇,作為香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卻選擇了歸隱鄉間,和妻子一同住在22平米的小屋子裡,13年都沒有買過一件新的衣服。莫皓光是一個香港本地人,從小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一路都是讀名校,考取好的成績。多年努力學習最後他也是考取了香港大學,最後還一路念到碩士學位。香港大學作為全國知名學府,含金量自然不容小覷,更何況莫皓光還讀到了碩士,未來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 名校畢業大學生紛紛養豬,究竟是浪費教育資源還是另闢蹊徑
    記得小時候上學,老師總會說:「學習學不好你就回家養豬去吧」,以前總會覺得這話帶著貶義的色彩,可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名校大學生畢業回鄉養豬。從當初北大才子,高考文科狀元陸步軒養豬引發軒然大波到2020年9月2日劉永好說現在他們的養豬場基本上都是大學生在養豬,90後居多,學生在裡面一待就是一個月。
  • 夫妻倆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聽聞後抱頭痛哭
    按照常理來講,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會有無數的工作等著他們,選擇進編制,他們更有可能穩步上升;選擇當老師,很可能桃李滿天下;選擇做生意,則非常有可能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富豪。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當年北大畢業的一個高材生選擇去賣豬肉,很多人都說他浪費國家學習資源,然而豬肉哥做了幾年之後就資產過億,還向北大母校捐贈巨額財產,一改往日人們對他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