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對於人生來說,許多事情都是值得追求的。我們為了追求錢財,為了追求利益,為了追求舒適的生活,為了追求一份情感而奮鬥。但有時候,當我們為了那些世俗的東西而厭煩疲倦的時候,回過頭來歸隱田園,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有些人他們在年少的時候,可能獲得了很多的利益,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歸隱田園,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有一個歸隱田園的港大碩士,帶著妻兒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有一件新衣服。
致力於環保的莫皓光
莫皓光是香港人,他畢業於著名的香港大學,本來莫皓光靠自己的學歷可以擁有一份非常優渥的工作,但莫皓光在畢業之後卻選擇歸隱田園,租了一個就有22平米的房子,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上大學的時候,莫皓光和其他同學一樣,除了正常的上學之外,平時空餘的時間就在宿舍打遊戲,或者看看電視劇,餓了的話自己點個外賣。他過著並不算很奮鬥的日子,但也樂在其中,感覺生活過得非常的悠閒。有一天他無意看到一條新聞,新聞上說,香港的垃圾的數量非常高,香港的垃圾填埋場再也填賣不了這麼多的垃圾。這個報導的內容讓莫皓光感覺非常的震撼,因為他沒想到垃圾竟然堆積成這樣,環境這樣如此糟糕。莫皓光心裡非常的愧疚,他從此便立志要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真正讓莫皓光願意為保護環境身體力行的,還是因為他的一次社團活動,他從小在城市長大,並不了解鄉村的風光,他在鄉村了解了美麗的風光以及一些非常質樸的風景。他從小在香港長大,香港車水馬龍,但是擁擠的生活讓他倍感壓力,而鄉村舒適且悠閒的生活讓莫皓光非常的嚮往。他心中那個念頭便萌發出來,原來他在心中早就嚮往著鄉村的生活。
莫皓光決定自己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並不在乎工資,而是在乎是否會對環保以及社會做出貢獻。所以莫皓光在2004年成立一家關於社會服務的公司,而他做的這家公司就是宣傳環保理念,想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在他的碩士畢業之後,他決定去鄉村居住,過著非常環保,非常簡約的生活。
他在山腳下租了一個僅有22平米的小房子,在這個房子裡,沒有WiFi,沒有電視,沒有空調這些現代設施。他在夏天的時候只能開風扇,過冬的時候用暖爐。而莫皓光這個小房子裡的家具都是撿來的,他從來不用塑膠袋,也不用紙巾。他的衣服都是穿自己的舊衣服,或者從其他地方撿來的。
對於一些人來說,莫皓光過著的生活可以說是與世隔絕,甚至有些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因為大家都知道,莫皓光是一個有著高學歷的人才,像他這樣的人,一般都會在一些發達的城市,去找一些薪資優渥的工作。而不是在這鄉野之地,過著如苦行僧一般的日子。但是莫皓光並不在乎別人的言語,他仍然遵循自己的本心,過著自己的生活。
遇見摯愛,一同過著環保的生活
後來他還因為自己的環保理念遇到了自己的此生摯愛,他的妻子阿牛,他和妻子在一堂環保課程相識。兩個人在交流之後發現對方也有著非常相似的環保理念,在第一次相遇的時候,兩個人便一見傾心。兩個人還一塊組織了一場環保的綠色婚禮,他們的婚禮在一個學校舉辦。這些賓客都自帶餐具,而婚禮上的素菜也是都有他們夫妻二人製作的,他們買的婚戒並不是鑽戒,而是他們兩個人帶的草戒。在他們婚禮第二天,他們便把自己的草戒埋在泥土中。
結婚之後,他就和自己的妻子生活在這山間的小屋中,他們用的水就是山泉的溪水。他還在自己的家旁邊開了一方菜園,在菜園上種上蔬菜,這些蔬菜就是他們日常所用的菜。他們為了節能也不使用任何電能,自己弄的有土灶臺,撿一些柴火來燒飯,過著與世隔絕卻又悠然至自得的日子。
結語
莫皓光已經在自己的小木屋中度過了13年的時間,這十三年中,他一直踐行自己的環保理念,從來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家裡的用具基本上都是撿來的。他認為垃圾場的東西並不僅僅是垃圾,他們也可以有妙用,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參考資料:《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