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從每一個過程中,細心去思考,吸取經驗,即使表面看來是平凡無奇的生活,也會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松下幸之助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去問自己或他人人生的幸福究竟應該是什麼?而人生在世總有一些我們不得不去努力才能得到的幸福,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是抽象的讓人摸不到頭腦,還是具體到仿佛自己隨手就可以摸到似的。
但又好像好像離自己很遙遠,遙遠的看也看不見。但是不管是怎樣的,只要你懷著一顆想要去尋找幸福的心的話,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尋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幸福。
而本文的主人公莫皓光正是一個這樣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不斷尋找的人,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這樣一位來自港大的高材生,為何會拋下所有的榮譽,而去選擇妻子一起歸隱山林成為一名農夫呢?的確每一個人都有去選擇生活平凡的權力,但是世人終究不會理解莫皓光的選擇。那麼這一切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守拙歸園田"的初心開始
香港我想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在紙醉金迷當中的繁華大都市,高樓林立總是能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的前往。但是很大程度上幻想畢竟只是幻想,終究會被現實所逐一擊破,留下的可能只是對這個地方失望的背影。但有些人卻也選擇了死扛,或許是因為貧窮或許是想再堅持一下最初的夢想,堅持在蝸居般的房子裡繼續奮鬥,而本文的主人公則是與之截然不同。
莫皓光,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優秀高材生,同時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但是在畢業之後卻選擇了歸隱田園的生活,或許會有很多人不理解這究竟是為什麼。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原本唾手可得的悠閒工作,選擇和老婆一起歸隱呢?
其實原本的莫皓光也和當代的年輕的大學生過著一樣的生活,刷劇,打遊戲,點外賣吃。但這一切在莫皓光從電視中看到一條關於香港終有一天會被城市垃圾所完全包圍的消息之後就戛然而止了。莫皓光心裡突然湧起了一份對於環境的愧疚之情,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了如果現在還不進行環境保護的話,終有一天我們會受到自然環境的狠狠報復。這一切讓他產生了田園歸隱的萌芽。
但是真正令莫皓光下定決心要去歸隱的是在他大學畢業之後,攻讀碩士的學習期間曾與學校的社團一起去參加自然體驗活動,因為成長環境的緣故使得莫皓光並沒有多少可以去鄉村體驗生活的機會。在這次活動中,莫皓光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覺得在這裡可以使他忘記大城市當中的喧囂與焦慮。
這次社團活動給莫皓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讓他碩士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沒有把工資排在首位。而是考慮這份工作是否有利於環境,是否是保護環境的社會公益。但是由於這樣的工作始終是與市場上的需求格格不入的,莫皓光找工作並不順利。
因此他考慮再三,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是一家關於社會服務的公司,而成立的公司只是莫皓光想要喚醒民眾環保意識的一種方式,其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初並沒有多少人看好莫皓光,覺得他最後一定會放棄這一選擇的,而最終也會重新回歸到大眾所看待的正常視野當中。但是時間終究會給人一滿意的答案,慢慢的莫皓光的主張逐漸被人所接受。
數十年如一日的歸隱的開始
後來的莫皓光開始了身體力行的方式,帶著妻子和孩子一起歸隱山林。時至今日十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而在過去的十三年時間裡莫皓光一直生活在香港城市的邊緣,過起了隱居的田園生活。在這十三年裡他和妻子可以說沒有用過一個對環境有汙染的產品,一直過著簡樸而又充實的生活。後來因為長時間的勞作使得了他們的皮膚看起來黝黑,開始於一般農民無二了。
為了貫徹他們心中所倡導的低碳環保的理念使得了他們十三年以來都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的衣服,全靠別人送或者是自己去撿那些別人扔掉的不用的衣服來穿。而家裡的家具則是有些靠自己去做有些則是到垃圾場裡去撿。
在這裡我想他們可能並不是買不起只是在他們的心中覺得如果這些東西扔掉了的話,本來還可以用的就這麼扔了就太可惜了。他們更多的使我想可能是想通過這種身體力行的方式來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一種意識罷了,對於環境節約的一種意識的意識而已。
或許會有很多人並不理解莫皓光的這一種做法,明明是一位港大的高材生,明明可以去擁有那麼多,如今放下一切還搭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一起去田園當中去體驗那種苦中作樂的感受。他做的這一切是真的值嗎?
但是很多時候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金錢才會給人帶來那所謂的幸福感,而莫皓光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要去告訴世人永遠都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當然也並不否認金錢的重要性,但是這僅僅只是重要性而已,並不是必要性。
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但是我們總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無法避免的而去被迫成為金錢的奴隸。其實有的時候如果反過來想的話,或許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當中的那麼愛錢,只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變得以為自己愛錢。
莫皓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世人,每一個人的一生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將這有限的時間去創造無限的價值的話,那便是生命本應該有的意義。而他所提倡的環境保護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有限的,但是一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無限的。他用身體力行來的方式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喚醒人們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的對於幸福的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