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高材生,歸隱山林13載成農夫,生活用品要靠撿,值得嗎?

2021-01-10 桃染默痕

如果能從每一個過程中,細心去思考,吸取經驗,即使表面看來是平凡無奇的生活,也會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松下幸之助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去問自己或他人人生的幸福究竟應該是什麼?而人生在世總有一些我們不得不去努力才能得到的幸福,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是抽象的讓人摸不到頭腦,還是具體到仿佛自己隨手就可以摸到似的。

但又好像好像離自己很遙遠,遙遠的看也看不見。但是不管是怎樣的,只要你懷著一顆想要去尋找幸福的心的話,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尋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幸福。

而本文的主人公莫皓光正是一個這樣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不斷尋找的人,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這樣一位來自港大的高材生,為何會拋下所有的榮譽,而去選擇妻子一起歸隱山林成為一名農夫呢?的確每一個人都有去選擇生活平凡的權力,但是世人終究不會理解莫皓光的選擇。那麼這一切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守拙歸園田"的初心開始

香港我想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在紙醉金迷當中的繁華大都市,高樓林立總是能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的前往。但是很大程度上幻想畢竟只是幻想,終究會被現實所逐一擊破,留下的可能只是對這個地方失望的背影。但有些人卻也選擇了死扛,或許是因為貧窮或許是想再堅持一下最初的夢想,堅持在蝸居般的房子裡繼續奮鬥,而本文的主人公則是與之截然不同。

莫皓光,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優秀高材生,同時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但是在畢業之後卻選擇了歸隱田園的生活,或許會有很多人不理解這究竟是為什麼。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原本唾手可得的悠閒工作,選擇和老婆一起歸隱呢?

其實原本的莫皓光也和當代的年輕的大學生過著一樣的生活,刷劇,打遊戲,點外賣吃。但這一切在莫皓光從電視中看到一條關於香港終有一天會被城市垃圾所完全包圍的消息之後就戛然而止了。莫皓光心裡突然湧起了一份對於環境的愧疚之情,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了如果現在還不進行環境保護的話,終有一天我們會受到自然環境的狠狠報復。這一切讓他產生了田園歸隱的萌芽。

但是真正令莫皓光下定決心要去歸隱的是在他大學畢業之後,攻讀碩士的學習期間曾與學校的社團一起去參加自然體驗活動,因為成長環境的緣故使得莫皓光並沒有多少可以去鄉村體驗生活的機會。在這次活動中,莫皓光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覺得在這裡可以使他忘記大城市當中的喧囂與焦慮。

這次社團活動給莫皓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讓他碩士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沒有把工資排在首位。而是考慮這份工作是否有利於環境,是否是保護環境的社會公益。但是由於這樣的工作始終是與市場上的需求格格不入的,莫皓光找工作並不順利。

因此他考慮再三,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是一家關於社會服務的公司,而成立的公司只是莫皓光想要喚醒民眾環保意識的一種方式,其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初並沒有多少人看好莫皓光,覺得他最後一定會放棄這一選擇的,而最終也會重新回歸到大眾所看待的正常視野當中。但是時間終究會給人一滿意的答案,慢慢的莫皓光的主張逐漸被人所接受。

數十年如一日的歸隱的開始

後來的莫皓光開始了身體力行的方式,帶著妻子和孩子一起歸隱山林。時至今日十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而在過去的十三年時間裡莫皓光一直生活在香港城市的邊緣,過起了隱居的田園生活。在這十三年裡他和妻子可以說沒有用過一個對環境有汙染的產品,一直過著簡樸而又充實的生活。後來因為長時間的勞作使得了他們的皮膚看起來黝黑,開始於一般農民無二了。

為了貫徹他們心中所倡導的低碳環保的理念使得了他們十三年以來都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的衣服,全靠別人送或者是自己去撿那些別人扔掉的不用的衣服來穿。而家裡的家具則是有些靠自己去做有些則是到垃圾場裡去撿。

在這裡我想他們可能並不是買不起只是在他們的心中覺得如果這些東西扔掉了的話,本來還可以用的就這麼扔了就太可惜了。他們更多的使我想可能是想通過這種身體力行的方式來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一種意識罷了,對於環境節約的一種意識的意識而已。

或許會有很多人並不理解莫皓光的這一種做法,明明是一位港大的高材生,明明可以去擁有那麼多,如今放下一切還搭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一起去田園當中去體驗那種苦中作樂的感受。他做的這一切是真的值嗎?

但是很多時候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金錢才會給人帶來那所謂的幸福感,而莫皓光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要去告訴世人永遠都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當然也並不否認金錢的重要性,但是這僅僅只是重要性而已,並不是必要性。

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但是我們總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無法避免的而去被迫成為金錢的奴隸。其實有的時候如果反過來想的話,或許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當中的那麼愛錢,只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變得以為自己愛錢。

莫皓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世人,每一個人的一生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將這有限的時間去創造無限的價值的話,那便是生命本應該有的意義。而他所提倡的環境保護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有限的,但是一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無限的。他用身體力行來的方式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喚醒人們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的對於幸福的重新定義。

相關焦點

  • 港大高材生莫皓光,歸隱山林13年,吃靠種穿靠撿,有意義嗎?
    包括現代社會,無數學子參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的高考,就是為了能夠考到一個好大學,等畢業後找到個體面一些的工作。只不過,有位從香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莫皓光,卻在畢業後選擇了當"農夫",做起了"撿破爛"的工作。這似乎並不是一份常人眼中體面的工作,可是莫皓光卻樂在其中。甚至連他的妻子也不嫌棄他,和他一起做起了這份工作。是莫皓光自甘墮落?還是另有隱情?
  • 港大高材生,與妻子歸隱做農夫,家具全靠撿,13年不添一件新衣
    倘若任由心中所想肆意生活,像三毛那樣不顧世人眼光,流浪撒哈拉沙漠;像真正的背包客那樣,一人一包,從此山川為床、天地為被、自然為友,任憑都市繁華喧鬧,燈紅酒綠,我自背包走天涯,四海為家,不論金錢、車子、房子,只為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的肆意隨心生活的人大概是常人眼中的"異類"。畢業於香港大學的高材生——莫皓光,就是這樣一個"異類",他還自稱為"野人"。
  • 螞蟻森林怎麼歸隱山林 臨沂網友不想玩了也可以留著
    網友們很多都在玩螞蟻森林,但是有很多玻璃心,看著自己的能量被別人偷取,自己卻不能偷取別人的就不平衡,於是很多選擇「歸隱山林」。   螞蟻森林種樹應該是當下許多人喜歡的一個綠色公益活動,可能有些小夥伴已經發現,點擊朋友種樹的界面裡,顯示「該用戶已歸隱山林」。這是怎麼回事呢?
  • 香港碩士歸隱田園,帶妻兒撿13年破爛、住22平小屋,這又是為何?
    人生是需要清閒的,多少都得有一些留給自己的空間,無論什麼時候大家要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因為很多時候你擁有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莫皓光身為香港大學的碩士高材生,在商界叱吒風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卻選擇了自己最嚮往的一種生活,與妻子歸隱了鄉間,住在22平米的小房子裡。雖然十三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但是樸素的生活卻讓他感覺一身輕。
  • 決定放棄大城市的生活,歸隱到山林,只需解決這7條就夠了
    其實,不管是否想過去行動,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太大了,離開這個舒適圈你可能會很慘很累,從現在的城市環境到隱居環境,你要處理很多很多問題,所以羨慕歸羨慕別認真,認真起來你就玩不轉了。所以,不必說行動,連思考一下都會在潛意識裡被拒絕了。但是放棄城市的一切歸隱山林的念頭卻始終在腦海裡出現。放棄現在大城市的一切,去歸隱山林真的有多難嗎?
  • 逃離大都市 看看這對韓國夫婦如何歸隱山林
    不同於大部分人的逃離計劃只停留在空想階段,漫畫家洪淵植和立志成為繪本作家的太太真的離開城市,去往鄉下生活了。不僅如此,他還耗時6年,把兩人「歸隱山林」的生活經歷畫了下來,變成一部將近600頁的山居生活漫畫。雖然是大部頭,讀起來倒是非常暢快,讓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 歸隱田園的港大碩士,帶著妻兒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有一件新衣服
    對於人生來說,許多事情都是值得追求的。我們為了追求錢財,為了追求利益,為了追求舒適的生活,為了追求一份情感而奮鬥。但有時候,當我們為了那些世俗的東西而厭煩疲倦的時候,回過頭來歸隱田園,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有些人他們在年少的時候,可能獲得了很多的利益,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歸隱田園,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
  • 北大高材生王青松,兩次考博失敗,一氣之下攜妻歸隱深山11年
    而當年的北大學霸王青松卻真的做到了隱居山林11年,不跟外界有過多的接觸。對於他當年的為什麼會隱居,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兩次考博落榜,自己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才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妻子一起隱居山林。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是否跟當年想像的一樣呢?而他們又是否後悔過自己的決定呢?
  • 北大高材生:兩次考博第一名但無故被拒,後歸隱山林現在怎麼樣了
    所以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對這樣幸福美好的田園生活非常的嚮往,也非常羨慕那些能夠歸隱田園的人們,但是那終歸只是想像,很少有人真的能夠把世俗與自己真的徹底分開。就好比如北大老師王青松,在他接連兩次考博失敗以後,他終於放棄了,並且選擇和自己的妻子一起"真正"隱居山林,這一住就是二十年,在很多人眼裡王青松真的是一個學霸級別的人物。
  • 33年前高考狀元,一場意外重度抑鬱,拋下妻女歸隱,稱已在天堂
    1988年,李子英參加高考,成為了常德地區的文科狀元,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那時候的大學還是包分配工作的,而中國人大又是全國重點大學,李子英的前途是光明而輝煌的。李子英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深圳市政府辦公廳,之後的仕途之路一路順風順水。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賢惠的妻子,可愛的女兒。
  • 從熱衷仕途到歸隱山林,洪應明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由此得知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則歸隱山林,洗心禮佛。從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熱血青年。到成為一個歸隱山林、與世無爭、潛心禮佛的平凡老翁。許多人一定會覺得是中間經歷了無數磨難、飽嘗世間悲涼後的避世清歡。其實不盡然,悉達多王子自幼過著錦衣玉食、千萬人伺候、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但卻於29歲離開皇宮,尋師覓道,探索人生解脫之門,最終為人類道出了究竟圓滿的解脫法門。
  • 港大畢業生莫皓光,畢業隱居山林15年,是浪費教育資源嗎?
    港大畢業生回鄉種地,簡樸而純粹莫皓光,香港大學本科生,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生。在很多人眼裡,他的確是高學歷的代表,會擁有高薪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但,就是這樣一位高材生,選擇了隱居山林15年。如今的莫皓光38歲,而在他選擇隱居時,他才23歲。他的隱居生活,簡樸而純粹。逃離了都市的他,不需要面對「車貸」和「房貸」的壓力,也不需要面對高強度的工作。
  • 昔日高考狀元重度抑鬱後,選擇拋下嬌妻愛女歸隱山林,如今解脫自在
    被中國人民大學順利錄取,成為了人人羨慕的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在一九八八年,對李子英來說,幾乎是保證了他一生的錦繡前程。不出所料,李子英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深圳市政府辦公廳。深圳,當年炙手可熱的城市。接下來,李子英也是順風順水。先後在深圳市委宣傳部、規劃國土委等部門任職。高開高走的李子英,年僅34歲的時候,就擔任了深圳市住宅與房地產雜誌社社長一職。
  • 王青松:北大學霸攜妻子歸隱山林,現如今為了孩子走入社會
    現在生活壓力巨大,很多人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隱居山林做一名隱士,但實際情況是,來到荒郊野外沒有了鋼鐵水泥的保護,你會害怕壞人的入侵。沒有了無線網的免費使用,你會感到平靜生活的無聊,真正遠離喧囂不是身體的遠離,而是心靈的寧靜。
  • 13年沒買一件新衣服!這對高學歷夫妻隱居做農夫,沒車沒房也很開心!
    ▼自述 | 莫皓光   編輯 | 莫竣威來自 | 一條(ID:yitiaotv)莫皓光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系並擁有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卻沒有在城市中從事體面的工作而是隱居郊外,選擇當一名農夫和太太、兒子一起過著貼近自然的簡樸生活
  • 千盛·元也|140㎡鄉間宅屋,在這裡歸隱山林、讀書烹茶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道家哲學思想深深的影響著身處鬧市的我們故而人總是會嚮往寧靜灑脫的生活有的人選擇身心放鬆,寄託於閒逸瀟灑的林泉野徑有的則選擇更高層次的隱逸◆◆◆不論哪種方式,追求與自然的平衡都是一致現代,人們探尋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歸隱山林的落腳處便成了很好的去處
  • 王晶又拍爛片了,那個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哪去了?
    說起王晶喜歡香港電影的粉絲肯定不會陌生,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間王晶給觀眾們帶來了無數驚喜。作為香港電影人中學歷最高的導演之一,曾經靠著賭片一舉成名。時至今日《賭神》系列仍然是賭片中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
  • 他是港大碩士,放棄企業高薪歸隱鄉間15年,只吃素食,家具全靠撿
    隱居田園、親近自然的生活,似乎是很多人都嚮往的生活方式,如今的城市人群壓力很大,能夠找到一個「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地方實屬不易。話是這麼說,但真正能做到放棄一切去過田園中簡單自由生活的,其實寥寥無幾。人們在車水馬龍中穿梭,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匆匆而過,一方面覺得累,一方面又掙脫不了這種現狀。
  • 北大學霸夫婦歸隱深山:因考博落榜受挫,進山生活27年
    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從對世俗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然而這畢竟只是詩歌描述,你能想像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有這樣憤恨世俗而隱居山林之事嗎?本文所介紹的北大學霸夫婦歸隱事件正是一個如此真實的案例,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一首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的古詩
    一首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的古詩滿江紅 · 暮雨初收作者:柳永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